曹操的儿子众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平庸之辈,要说惊艳才绝的也就曹丕,曹冲、曹植和曹彰了。曹操本人文武双全,对孩子们的教育也很严格。
曹操的儿子中有个另类,那就是曹彰,这家伙没啥别的爱好,就爱上阵厮杀,平日里也不怎么读书,只知道练武。曹操有一次就批评他:"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曹彰答道:"大丈夫就要像卫青、霍去病那样,率领千军万马,纵横驰骋,建功立业,读什么书啊!"曹彰虽然没读过书,但打仗却是个天才,有一次曹操派他出征乌丸,曹彰大败乌丸,凯旋而归。回来后,曹操笑得合不拢嘴,说道:"黄须儿竟大奇也!"
曹彰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他武艺过人,从小就喜欢射箭、驾车,而且力大无比,常常跟随曹操到处征战,曹操评价他是,不爱学习,喜欢骑马射箭之人。而且他也不认可《诗经》《尚书》等书籍,诗词歌赋更是不感兴趣,他心目中的偶像是卫青,霍去病一样的大将军,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不会与曹丕,曹植争夺皇位的可能。
对曹丕来说,曹彰一直都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在曹彰平定北方后,回来时见到曹丕,"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意思是兄弟啊你刚立了功,注意不要骄傲自夸,回答问题要表现得谦虚。曹彰到了长安,按照太子所说的,把功劳都归于众将,曹操很高兴。由此看来,曹彰对他这个太子哥哥还是很信服和顺从的。这点曹丕应该很清楚。
虽然说,曹彰是曹操的儿子,但是在战场上,更多的是以君臣之称,所以,曹彰在战场是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曹操儿子的身份而持宠而娇,相反,他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并且出谋划策,击得敌人溃败逃散。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是因为他的英勇善战,颇得曹操的宠爱。
曹操临终前曾下诏书召曹彰来拜见,可是曹彰还没有到来曹操就病逝了,曹丕接替王位之后,曹彰由长安赶来,问曹操的玺绶时,贾逵则严肃地说:"天子在邺,国有储辅。先王玺绶,非君侯所直问也。"表明尊重曹操和其选立的继位人曹丕,曹彰听后沉默不语。后来曹丕下诏书让曹植、曹彰等人离开长安回到封国,公元223年,曹彰到洛阳朝见曹丕,其间得急病暴毙于府邸中,年仅三十五岁。
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 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在中国历史上,像李世民这样武功与文
2025-05-07 01:05:47贵族出身的李世民,自称十八岁的时候还生活在民间,故“民之疾苦情伪无不知之”。他曾亲眼目睹隋朝的覆亡,参与过激烈的战争,这对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他曾对大臣们说过,自己特别勤行三件事:“鉴前代成政事,以为元龟”,“进用善人,共成政道”,“舍弃群小,不听谗言”。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李世民是一位比较
2025-05-07 00:55:32战国时,秦昭襄王为了给范雎报仇威胁赵王交出魏齐,赵相虞卿带着魏齐逃出赵国,想要前往楚国。在路经魏国时,虞卿找到信陵君求助。虞卿之所以求信陵君,全在于信陵君对名士很敬重,喜欢帮助别人,而且在各国名气很大。1.知天下事公元前277年,信陵君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薨逝了,他的兄长魏圉继承了魏国的王位,是为魏安
2025-05-06 00:08:40信陵君在赵国一住十多年,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将终老赵国的时候,秦军突然进攻魏国。魏安釐王抵挡不住秦军,于是立刻急招信陵君回国。当时,信陵君还发了顿脾气:用不着我的时候,就任由我住在赵国,十多年不闻不问。现在用得着我了,一封诏书就想把我叫回去,这不是欺负人吗?不去!这件事闹得很大,立刻就有两位贤人劝说信
2025-05-06 00:01:40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约,鼓励农桑,发展生产,实现了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对外开疆拓土,先后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和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引得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称臣纳贡,因此获得了“天可汗”的尊号。看看史书你就会发现,
2025-05-05 00:17:1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