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他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法家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它的初创和发展期。这个时期三晋法家的一些代表人物从三晋儒学中脱离出来,在政治领域施展才干。他们的代表是李悝、吴起、段干木、田子方、申不害、商鞅、慎到、翟磺、西门豹、公叔痤。
他们继承了子夏经世致用的思想,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是从政治实践中反映出一些法家的思想特点和政治主张。他们的政治举措主要就是“富国强兵”。之后的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而慎到则强调“势”。
到了战国晚期,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法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标志就是法家思想的最高峰———韩非子法家思想的出现。
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的倡导者
《韩非子》是韩非思想的集中与总结,存文55篇。韩非对以往法家思想进行了综合,提出统治者必须兼用法、术、势的观点,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
对于政治:韩非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他主张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对于民众:他吸收了荀子的“性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萌”。
他的治国思想总结起来就是重赏、重罚、重农、重战。
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社会阶层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措施,就是对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韩非子之死
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韩国,但他的政治主张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嬴政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韩非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韩非因弹劾上卿姚贾,而招致姚贾报复,遂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
韩非人虽死,但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毛主席最佩服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在信陵君魏无忌近乎传奇一般的事迹中,魏安釐王对其的猜忌几乎可以说是从始至终。在《魏公子列传》中,史家开篇就记有魏王因信陵君在赵廷的信息源而产生猜忌的情况,这种猜忌一直延续到了魏安釐王晚期,魏王在秦国散播的谣言下持续对信陵君持猜忌态度,一直到两人于同年逝世。这种说法甚至延续到了西汉初年,在魏国遗民口中
2025-05-04 02:10:04战国末期,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中,为何魏国魏无忌信陵君影响力最大?首先,信陵君,礼贤下士,广收天下人才,名声显达于诸侯,天下人才归附者多。其次,信陵君魏无忌才能出众。信陵君魏无忌派出门客,收集各国情报,对秦国一统天下,灭六国,深刻了解。所以,主张联纵抗秦,
2025-05-04 01:46:39李世民,生于公元五九八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卒于六四九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他的父亲李渊,隋朝末年官居太原留守。李世民少有大志,才智过人。他看到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反隋的烈火四处燃起,多次劝说父亲起兵夺取隋朝的江山。李世民对李渊说:“现在主上无道,百姓困穷,天下大乱。大人如果拘守小节
2025-05-03 01:23:28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信陵君,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公子,本名魏无忌,是魏召王的小儿子。魏召王去世后,魏安釐王即位,他封魏无忌为信陵君。信陵君和魏安釐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话说有一天,信陵君和魏安釐王在下棋。突然传来警报:赵国军队入侵边界。魏王赶紧放下棋子,打算找大臣来商议。信陵君却告诉魏王是赵王在边境打猎,
2025-05-03 00:43:12在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无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她是心狠手辣的“坏人”,有人则认为她是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杰出女性。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位传奇女性,看看她到底是“坏人”还是智者。先来说说很多人认为武则天是“坏人”的理由。在那些反对她的人眼中,武则天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孩子。比如
2025-05-02 01:05:12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