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青山楼外楼"是脍炙人口的七绝宋诗《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中的一句,根据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中记述,这首诗的作者是温州平阳人林升,但是这个诗人林升的生卒年未知,生平事迹也不见记载,也就是在什么时候,因什么缘由写下这首诗也不清楚。这首诗是写在临安旅社墙壁上的,然后由别人抄录后流传开来。
如果我们看一下“升”的行书写法,再对照一下“外”的行书写法。是不是有可能作者是“林外”?那么有“林外”这个会做诗的宋人吗?
升字的写法
外字的写法
有的。林外是南宋时的泉州晋江人,是个诗人,字岂尘。而且林外于绍兴三十年(1160年)前为临安太学生,时间和地点都符合《西湖游览志馀》的记述。据张思岩《词林记事》和唐圭璋《全宋词》记载,林外这位在南宋初期名噪京师、声达宫廷的诗人,曾在吴江垂虹亭桥下,仰题了一阙《洞仙歌》:飞梁欹水,虹影澄清哓,桔里渔村半烟草。叹来今往古,物换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雨中风帽,四海谁知我,一剑横空几番过?按玉龙嘶未断,月冷波寒。归去也,林屋洞门无锁,认云屏烟障是吾庐,任满地苍苔,年年不扫。同代人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说这首词是林外“以巨舟,仰而书于桥梁”,天水渺然,旁无外路,令当时人以为是神仙写的。后来,有人把这首词抄呈宋高宗,并附传说为仙人吕洞宾下凡所作。赵构谙熟诗词格律、音韵,读罢沉吟片刻,便笑着说:“哪是什么神仙?这分明是福建秀才所写!”左右大臣莫名其妙,请教这么说的原因。赵构说:“这首词所叶韵脚多有闽南方言。”细品读,此词下半阙中“帽”、“过”,“锁”、“扫”只有用闽南话来吟,才是叶韵的。这首词读来属于豪放词一派,和《题临安邸》诗的口气相仿。林外的著作《懒窝类稿》久已不传,他的诗词也基本佚失,除上引的《洞仙歌》《题临安邸》外,《闽中名胜诗》还保留了一首七绝《云盖峰》:一峰特立出尘寰,自古相传云盖山。不是云来盖山顶,却缘峰峭立云间。诗中的口吻和气度也和《题临安邸》类同。
从以上看来,《题临安邸》的作者为林外的可能性更大。但是,几百年来因抄录的原因,一直把作者认做是林升,语文教科书中也写作是林升。但是真相也许不是这样。、
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的地位和身份无从质疑。信陵君魏无忌,出生年月不详。他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著名的军
2025-05-08 01:23:00李世民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其陵墓
2025-05-08 01:17:59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 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在中国历史上,像李世民这样武功与文
2025-05-07 01:05:47贵族出身的李世民,自称十八岁的时候还生活在民间,故“民之疾苦情伪无不知之”。他曾亲眼目睹隋朝的覆亡,参与过激烈的战争,这对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他曾对大臣们说过,自己特别勤行三件事:“鉴前代成政事,以为元龟”,“进用善人,共成政道”,“舍弃群小,不听谗言”。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李世民是一位比较
2025-05-07 00:55:32战国时,秦昭襄王为了给范雎报仇威胁赵王交出魏齐,赵相虞卿带着魏齐逃出赵国,想要前往楚国。在路经魏国时,虞卿找到信陵君求助。虞卿之所以求信陵君,全在于信陵君对名士很敬重,喜欢帮助别人,而且在各国名气很大。1.知天下事公元前277年,信陵君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薨逝了,他的兄长魏圉继承了魏国的王位,是为魏安
2025-05-06 00:08:40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