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吕蒙死因: 吕蒙是被关羽的亡魂索命吗?被孙权毒杀?到底是怎么死的?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4 10:33:25    

吕蒙,字子明,东吴名将,曾经白衣渡江,擒杀关羽,立下不朽的功勋。然而,他在功成名就之后,却不久便英年早逝,死因一直是三国史上的一个谜团。有人说他是被关羽的亡魂索命,有人说他是被孙权毒杀,也有人说他是积劳成疾而死。究竟哪一种说法最为可信呢?本文将根据《三国志》等史料,分析吕蒙的真实死因。



亡魂索命?

首先,我们来看看《三国演义》中的描述。罗贯中在小说中写道,吕蒙在擒杀关羽后,孙权设宴庆功。吕蒙接过孙权赐酒时,突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大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众将大惊,急救时,只见吕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孙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跪拜。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众将见之,无不恐惧。



这种写法显然是为了突出关羽的英雄气概和忠义精神,即使死后也要报仇雪恨。但是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和常理。首先,《三国志》等正史并没有记载吕蒙死于关羽亡魂索命的情节。其次,如果真的是关羽亡魂索命,那么为什么只索了吕蒙一个人的命?难道其他参与擒杀关羽的将士就没有罪过吗?再次,如果真的是关羽亡魂索命,那么为什么要等到庆功宴上才发作?难道关羽不想早点报仇吗?最后,如果真的是关羽亡魂索命,那么为什么要让吕蒙模仿自己的样子和语气?难道关羽不想让人知道是他报仇吗?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说法是不可信的。


毒杀吕蒙?



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流传。有人认为孙权因为担心刘备报复或者嫉妒吕蒙功高盖主而暗中下毒杀害了吕蒙。这种说法看似有些道理,但是也站不住脚。首先,《三国志》等正史也没有记载孙权毒杀吕蒙的情节。其次,孙权对吕蒙的器重和信任是有目共睹的,他曾经说过“吾与子明,不相负也”,并且在吕蒙病重时亲自探望,甚至哭得昏厥过去。再次,吕蒙的死因是因为患了疟疾,这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不像是毒药所致。最后,吕蒙死后,孙权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且追赠他为大司马、荆州牧等高官,还为他建立了庐陵侯祠,以示纪念。这些都说明孙权对吕蒙是真心敬重和怀念的,而不是心怀恶意和杀机的。


我们可以认为孙权毒杀吕蒙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只是一种无稽之谈。孙权和吕蒙之间是一种忠臣良君的关系,他们共同为东吴的兴盛和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积劳成疾?

最后一个猜测是积劳成疾而死。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以及吕蒙在三国时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吕蒙是东吴的名将,曾参与过赤壁之战、荆州之战等多次重要的战役,为东吴的扩张和防御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勇敢善战,而且博学多才,精通兵法、文学、音乐等领域。他曾经说过:“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自己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态度和信心。



吕蒙最后一次出征是在公元220年,他率领东吴军队攻打魏国的合肥。这次战役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吕蒙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不惜冒着箭雨冲锋陷阵,结果被敌军射中多处,伤势十分严重。他回到了建业(今南京),向孙权汇报了战果,并请求退休。孙权十分感动和惋惜,亲自为他治疗,并赐给他许多财物和荣誉。孙权还说:“卿若有何不测,朕亦不复乐生于天下。”可见孙权对吕蒙的器重和友爱。



然而,吕蒙的伤势已经无法挽回,他在公元220年9月逝世,享年42岁。孙权闻讯悲痛欲绝,亲自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追封他为“忠武侯”。孙权还下令将吕蒙的遗书《遗诫》刻在石碑上,以示后人敬仰。《遗诫》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感情的文言文,其中有许多名句和箴言,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吕蒙之死并非孙权所为,而是因为积劳成疾而死。他在东吴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被后人称为“白衣渡江”的英雄。他的事迹和遗言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