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吕蒙死因: 吕蒙是被关羽的亡魂索命吗?被孙权毒杀?到底是怎么死的?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4 10:33:25    

吕蒙,字子明,东吴名将,曾经白衣渡江,擒杀关羽,立下不朽的功勋。然而,他在功成名就之后,却不久便英年早逝,死因一直是三国史上的一个谜团。有人说他是被关羽的亡魂索命,有人说他是被孙权毒杀,也有人说他是积劳成疾而死。究竟哪一种说法最为可信呢?本文将根据《三国志》等史料,分析吕蒙的真实死因。



亡魂索命?

首先,我们来看看《三国演义》中的描述。罗贯中在小说中写道,吕蒙在擒杀关羽后,孙权设宴庆功。吕蒙接过孙权赐酒时,突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大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众将大惊,急救时,只见吕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孙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跪拜。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众将见之,无不恐惧。



这种写法显然是为了突出关羽的英雄气概和忠义精神,即使死后也要报仇雪恨。但是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和常理。首先,《三国志》等正史并没有记载吕蒙死于关羽亡魂索命的情节。其次,如果真的是关羽亡魂索命,那么为什么只索了吕蒙一个人的命?难道其他参与擒杀关羽的将士就没有罪过吗?再次,如果真的是关羽亡魂索命,那么为什么要等到庆功宴上才发作?难道关羽不想早点报仇吗?最后,如果真的是关羽亡魂索命,那么为什么要让吕蒙模仿自己的样子和语气?难道关羽不想让人知道是他报仇吗?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说法是不可信的。


毒杀吕蒙?



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流传。有人认为孙权因为担心刘备报复或者嫉妒吕蒙功高盖主而暗中下毒杀害了吕蒙。这种说法看似有些道理,但是也站不住脚。首先,《三国志》等正史也没有记载孙权毒杀吕蒙的情节。其次,孙权对吕蒙的器重和信任是有目共睹的,他曾经说过“吾与子明,不相负也”,并且在吕蒙病重时亲自探望,甚至哭得昏厥过去。再次,吕蒙的死因是因为患了疟疾,这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不像是毒药所致。最后,吕蒙死后,孙权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且追赠他为大司马、荆州牧等高官,还为他建立了庐陵侯祠,以示纪念。这些都说明孙权对吕蒙是真心敬重和怀念的,而不是心怀恶意和杀机的。


我们可以认为孙权毒杀吕蒙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只是一种无稽之谈。孙权和吕蒙之间是一种忠臣良君的关系,他们共同为东吴的兴盛和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积劳成疾?

最后一个猜测是积劳成疾而死。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以及吕蒙在三国时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吕蒙是东吴的名将,曾参与过赤壁之战、荆州之战等多次重要的战役,为东吴的扩张和防御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勇敢善战,而且博学多才,精通兵法、文学、音乐等领域。他曾经说过:“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自己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态度和信心。



吕蒙最后一次出征是在公元220年,他率领东吴军队攻打魏国的合肥。这次战役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吕蒙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不惜冒着箭雨冲锋陷阵,结果被敌军射中多处,伤势十分严重。他回到了建业(今南京),向孙权汇报了战果,并请求退休。孙权十分感动和惋惜,亲自为他治疗,并赐给他许多财物和荣誉。孙权还说:“卿若有何不测,朕亦不复乐生于天下。”可见孙权对吕蒙的器重和友爱。



然而,吕蒙的伤势已经无法挽回,他在公元220年9月逝世,享年42岁。孙权闻讯悲痛欲绝,亲自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追封他为“忠武侯”。孙权还下令将吕蒙的遗书《遗诫》刻在石碑上,以示后人敬仰。《遗诫》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感情的文言文,其中有许多名句和箴言,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吕蒙之死并非孙权所为,而是因为积劳成疾而死。他在东吴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被后人称为“白衣渡江”的英雄。他的事迹和遗言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相关文章

魏无忌有没有妻子和孩子 信陵君魏无忌最后怎么死的

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的地位和身份无从质疑。信陵君魏无忌,出生年月不详。他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著名的军

2025-05-08 01:23:00

大唐天可汗 ——李世民

李世民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其陵墓

2025-05-08 01:17:59

历史人物之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开创者

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 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在中国历史上,像李世民这样武功与文

2025-05-07 01:05:47

大唐天子李世民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贵族出身的李世民,自称十八岁的时候还生活在民间,故“民之疾苦情伪无不知之”。他曾亲眼目睹隋朝的覆亡,参与过激烈的战争,这对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他曾对大臣们说过,自己特别勤行三件事:“鉴前代成政事,以为元龟”,“进用善人,共成政道”,“舍弃群小,不听谗言”。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李世民是一位比较

2025-05-07 00:55:32

信陵君礼贤下士,这让他不仅能知天下事,关键时刻还帮他救了赵国

战国时,秦昭襄王为了给范雎报仇威胁赵王交出魏齐,赵相虞卿带着魏齐逃出赵国,想要前往楚国。在路经魏国时,虞卿找到信陵君求助。虞卿之所以求信陵君,全在于信陵君对名士很敬重,喜欢帮助别人,而且在各国名气很大。1.知天下事公元前277年,信陵君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薨逝了,他的兄长魏圉继承了魏国的王位,是为魏安

2025-05-06 00:08:4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