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秦国自秦穆公死后,就像受到诅咒一样。长达两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原文明中毫无存在感,仿佛像空气一样。
整个国家文化匮乏,人才稀缺,甚至连历史记录都寥寥无几。曾经横扫西戎,大败楚国,抗衡晋国的辉煌时代一去不复返,历史的车轮为秦国关上大门,这一关就是长达两百多年。
可就是这个在中原诸侯国心中早已边缘化的西陲小国,却再次携无上威势崛起。明君更是一代接一代,直到大一统结束,人才能臣也是层出不穷,虎狼之师驰骋中原大地。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秦国在经历了长达两百多年的沉寂衰落后,能再次崛起。原因且看下面:
秦献公承上启下的改革
秦献公(公子连)年轻时曾经侨居在魏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妥妥的留学生。公元前385年,留学魏国的秦献公听到秦国的政权落入秦出公(这时候的秦出公就是个孩子)的母亲小主夫人手中。这个小主夫人把持朝堂,任用奸臣。导致“群贤不悦自匿,百姓郁怨非上”。
知道情况的秦献公知道机会来了,此时不回国取代政权更待何时。于是赶紧收拾行李,马不停蹄地返回秦国。当时任庶长的菌改驻守边塞,暗地里与秦献公有相通,见到是归来的秦献公后,就放秦献公过了要塞。
小主夫人听到秦献公要回来后,大惊失色,急急忙忙地派出军队半路猎杀秦献公。可惜他哪里知道,她派出的军队将领其实早就暗中投靠了秦献公。
秦献公便率领这支原本是要截杀自己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攻入雍城。杀掉了小主夫人和年幼的秦出公,登上了秦国国君宝座,史称秦献公。
这位留过学的秦献公和国内其他人就是不一样,有见识,文化高。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可谓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政策一:就是废除了秦国沿用三百年之久的殉葬制度,堪称是秦国制度的一次革命。要知道曾经秦穆公死后以良臣殉葬,使得中原谋士谁也不愿入秦。
虽说那次殉葬只是例外,一般殉葬止于妻妾宫女奴仆,但是君主的脾气谁摸得准呢?只要殉葬制度存在,在上位者就可以轻而易举把政敌送入坟墓,无须理由。试问天下英雄,谁敢以身试之呢?人才不来,秦国的文化始终落后,有蛮力没智慧,成不了真正的大国。
政策二:把秦国的都城从雍城迁到栎阳。栎阳的地理位置靠东,迁都于此,显然是表示收复河西的决心。而后又设立蒲、蓝田、善明氏诸县,完善秦国的行政区划。
政策三:进行一项经济改革,称为“初行为市”,主要是对工商业进行规范管理,增加国家的收入来源。
政策四:改革户籍制度,把五家划为一伍,实施集体化管理。
一切改革完成后,接这来就是秦献公准备收复失地了。可结果让无法想象的是,他后面的对魏战争中都很少有取得胜利。甚至连三晋中最小的韩国也打不赢。
郁闷的秦献公只好收兵防守,等待机会。命运的女神没有让他等太久,时机如期而至。公元前364年,秦献公看到三晋因为内斗实力大损。
赶紧派遣大将章峤统领大军杀入魏国。在石门这个地方,两军交战,秦军确定历史性的胜利,斩首魏军六万人。这战奠定秦国超级军事强国的地位。第二年,秦军再次收回河西之地。
可是正当秦军准备再次东进时。在位23年的秦献公去世了。这位留过学的秦国君主离开不代表秦国再次停滞不前,他在位期间的一系列政策,为秦国崛起的关键人物做好了铺垫。
战国雄主秦孝公登场,任用商鞅改革,秦国彻底崛起
秦献公死后,他的继承者秦孝公登场了。他接过了统领秦国的权柄,也担起了为秦国谋发展。
只是他刚上位时,天下局势已经是战国七雄的局面,秦国也是七雄之一。可是在七雄之中是最没有存在感的,甚至还被其他的诸侯国嘲讽,看不起,认为秦国就是一群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蛮夷。
一个堂堂军事大国,却被人蔑视,秦孝公这面子往哪搁呢?明明是周天子册封的诸侯,却被视为蛮夷,这岂非耻辱?
更大的耻辱是,被魏国占领的河西之地,迟迟未能收复,连领土都没收复,秦孝公敢自称为“强国”吗?
秦孝公郁闷,难过,不甘。他日思夜想,怎么样才能让秦国强大。他有满腔热血,雄心壮志,可就是不知道怎么下手。
思前想后,秦孝公终于想明白了一点,秦国想要强大,最重要的是人才。而秦国闭关锁国这么多年,国内早就人才匮乏。根本找不到适合的治国能臣。
而且秦国在数百年的封闭下,早养成秦人保守的习性,不愿意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暮气颇重,毫无创新精神可言。靠这些人,收复失地尚有疑虑,谈何建立更伟大的事业呢?
所以,他需要寻找人才,寻找能为秦国来带变革的人才。破天荒的发出了一道“求贤令”,以裂土为赏,求天下贤才。
我们且来看看这道历史上十分珍贵的求贤令原文:
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国人宾客贤士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这一道求贤令主要讲述了先祖秦穆公的丰功伟业,然后就是国家多次遭到入侵,国土丢失。其他诸侯嘲讽蔑视自己的国家,自己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洗国耻,只要有人可以令秦国强大,自己愿意“与之分土”,裂土为侯。
在他的求贤令发出后,天下士人无不兴奋,疯狂涌入秦国。谁想放弃这样的大好机会呢?孝公唯人才是举,不论国别,不论出身,不论贵贱,只要你有治国之才就够了。来的人五花八门,有政治投机家,有江湖骗子,有老学究,也有真才实学之人。但是能声震寰宇、名扬宇宙的,只有一个人。
他就是——商鞅,商鞅来到秦国,他得到了秦孝公的认可,被提拔重要,负责秦国的改革大业(史称商鞅变法)。在他的主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风暴在秦国展开。
他的变法主要是两个目的:第一富国,使国家富有,第二强兵,使国家军事实力提升,为争夺天下做准备。
而要是实现这两个目标,就要实现新的治国政策,那就是依法治国。制订严苛的法律管理人民,加强农业生产,整顿军队。
在他的设计执行和秦孝公的有力支持下,秦国的改革得以完成,秦国也彻底走上了崛起的道路。
总结
秦孝公的出现,任用商鞅变法,彻底让秦国改变了两百多年来暮气沉沉之状,让国家焕然一新。在之后的各代君王手中,国家实力越来越强大。到秦始皇的时候,秦国已经可以以一国敌六国了。后来更是在秦始皇的带领下,秦国虎狼之师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结束了中原大地数百年的纷争。
在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无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她是心狠手辣的“坏人”,有人则认为她是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杰出女性。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位传奇女性,看看她到底是“坏人”还是智者。先来说说很多人认为武则天是“坏人”的理由。在那些反对她的人眼中,武则天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孩子。比如
2025-05-02 01:05:12历史上的李世民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他有雄才大略,武统天下,却也有抹不去的黑点,比如他昏庸无道,上娶六手老太萧美娘,下玩纯情少女武则天,那李世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李世民出生以后,隋朝就开始了风雨飘摇,因此可以说李世民是一个乱世将星,当年很多军阀都在造反,而李渊身为山西地区的一把手,最大的任务就是镇守山
2025-05-02 00:10:00魏无忌(约公元271年-349年),字少卿,是中国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他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魏无忌在晋朝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魏晋之际,一时之杰”。魏无忌在军事、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早年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色,曾多次参与平定叛乱、剿灭盗贼等战事,屡次立下战功
2025-05-01 02:29:43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无忌,因礼贤下士大量招收人才,门客可达三千人,同时他也有打仗的经验。他曾多次帮助赵国打败秦国,并主张合纵抗秦,这样一个人才为何会到晚年抑郁而终呢?不受待见魏无忌又被称作为信陵君,他和田文、赵胜和黄歇并称为“四君子”,他出身魏国贵族。同时他也是魏安厘王的弟弟,等到安厘王即位以后才
2025-05-01 01:14:59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魏无忌出身贵族,礼贤下士,招养门客。曾派门客刺探邻国动静,对秦军东进意图思虑甚深,认为秦必以吞韩并魏为先,故反对亲秦伐韩之策,力劝魏王存韩以保魏
2025-04-30 03:42:53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