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楚庄王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不是能力多高,关键在于猪队友太多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2 10:02:01    


在春秋与战国时期,始终是军事与经济大国的只有秦国与楚国,当然如果晋国不分裂也应该算一个,可问题在于秦国与楚国在中原诸侯国里都属于“蛮夷”之辈,你可以强大,你可以当霸主,我也可以屈从于你,但让我让你承认你是不可能的,中原诸侯国是从骨子里看不起秦楚两国,原因就在于这两国出身太低,人家无论干什么都不带秦楚玩,以至于楚国自己都这样设定自己了,当随国被灭,随国国君高喊:“我无罪”。楚庄王当即回答:“我蛮夷”。随国国君一听也就无语了。


应该说,楚国开国确实不高,楚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发迹于长江流域,直到周成王时期,部落首领熊绎才被封为子爵,楚国就此建立,开国一百余年之后,在春秋时楚成王之世开始发迹。由于始终得不到诸侯国的承认,在公元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从这一时刻开始,算是和周王并驾齐驱了,中原诸侯国开始以恐惧与鄙夷的目光看着这个庞然大物。


从楚武王开始,经文王,堵王,成王,穆王,直到楚庄王上位,楚国终于跻身一流强国行列,而且有望成为“超级大国”。楚庄王,就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那位。芈姓,熊氏,名旅,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继位的时候应该年纪不大。


楚庄王十七年,楚晋爆发邲之战,此战是新旧两个“超级大国”为争夺霸主之位而进行的第二次战争,结果是楚国大胜,把晋国的马仔郑国抢到手了。晋国主帅荀林父的儿子都被俘虏,当率残兵回到晋国,自请死罪,晋景公几经考虑仍用荀林父为中军元帅,这到不是晋景公多大度,而是此时晋国国君已经控制不住军队了。


当此战大胜的消息传到楚国国都之后,楚庄王乐得围着王城跑三圈,当即意气风发地表示要取而代之成为新霸主,可有人提醒楚庄王:“老大啊,现在还不行啊,我们只有拿下晋国的附属国宋国才资格称霸”。楚庄王仔细想想,觉得此人说的对,既然如此,那就啥也别说了,打呗。


楚庄王真急啊,年都没过,这年冬天,楚庄王立即起兵,但楚庄王并没有动宋国,而是攻击宋国的小弟萧国,之所以攻击萧国,一是因为萧国作为宋国东大门,拿下了萧国,楚国就能和新小弟郑国东西夹击宋国。二是攻击萧国,宋国必然出兵,这也就给楚国出兵的借口。


宋国也不笨,一见楚军攻打萧国,宋国立即意识到这一巨大的军事危机,宋国一方面派兵救援,一方面向晋国求救,可让人做梦都想不到是,楚国居然能阴沟翻船,败了,楚军是全线溃败,宗室大将熊相宜僚和公子丙相继被俘,这下好了,原因想露脸,这下却把屁股露出来了,这人真的是丢大了。


战后,楚庄王立即派出“外交特使”出使萧国,楚国特使对萧国国君表示:只要萧国无条件释放楚国两位武将,楚国将不再侵犯萧国,两国和平相处”。按理说,既然楚庄王都认栽,答应撤兵而且不再侵犯,萧国就应该就借坡下驴,用两个楚军主将俘虏换取楚军退兵,免去亡国之危,这是很划算的买卖,毕竟萧国击败楚国是偶然性的,再者,萧国还是和宋国联手出兵。


楚国特使嘚啵嘚啵说的是口沫飞天,唾沫星子都要喷到萧国国君脸上,结果也不知道萧国人怎么想的,不仅拒绝了楚国的提议,而且竟然把熊相宜僚和公子丙都给杀了。要知道在春秋时期,几乎是不杀俘虏的,比如在晋楚邲之战的时候,晋国主帅荀林父的儿子都被楚国俘虏,楚成王都没有杀,还好吃好喝招待着。所以说,萧国杀俘这件事做得不地道。


楚国特使回国之后,把这事和楚庄王一说,楚庄王顿时就急眼了,这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真以为我楚国怕你啊,晋国我都不怕,我大楚能怕你这个小国,于是立即整顿军马御驾亲征,讨伐萧国。


发兵的时候,当时正值寒冬,楚军将士不畏严寒之苦,在楚庄王亲自指挥之下,战力暴增,一举拿下萧国。萧国一嗝屁,楚国大军直抵宋国边境。楚庄王是个明白,他知道宋国是晋国小弟,要灭宋国,晋国必然出兵。


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楚庄王十九年派公子冯出使晋国(必需经过郑国)探听虚实,就是看看楚国出兵,晋国能不能出兵。同时楚庄王派左司马申舟,出使齐国,想联齐抗晋,这就造成了一南一东向晋国施加压力。楚国虽然不怕晋国,但要说要有绝对把握击败晋国,楚庄王心里也没底,可作为外交代表的申舟却拒绝了楚庄王的任命,原因在于,申舟要想出使齐国,必须经过宋国,如果你是宋国国君能让楚国使臣前往齐国吗,在者,若干年前,申舟当年曾狠狠羞辱过还是世子的宋文公,如今宋文公已经登基,自然恨申舟入骨,你说这个时候申舟过境宋国,宋昭公能把申舟当饺子馅给包了喂狗。


申舟这话不能这么说,于是他就对对楚庄王表示:“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意思就是郑国外交关系灵活,而宋国处事死板,不够机敏,因此公子冯去郑国没事,我去宋国就死定了”。楚庄王不以为意,当即表示:“你去,放心大胆的去,宋国要是敢杀你,我就派兵攻打宋国为你报仇。”实际上,楚庄王就是让申舟去送死,因为这样就有借口了。


申舟没有办法,也是明白人,他不去也得去,申舟无奈之下只好奉命出使齐国。临行前,申舟把自己儿子申犀给送到了楚庄王面前,就是为托孤安排后事。果不其然,申舟一上路刚入宋境,宋文公及宰相华元的命令就到了立即处死。于是,申舟就为国捐躯了。


申舟一死,楚庄王乐得鼻涕泡都出来了,终于有借口可以打宋国了。首先发表“外交声明”,严厉指责宋国的野蛮行径,为此,楚国必然要进行武装报复,楚庄王十九年,楚国尽起三军,攻打宋都睢阳。天下诸侯为之畏惧与敬佩,畏惧的是楚国国力之强,远远超出众诸侯的意料,要知道楚国距离宋国国都千里之地,楚国能够进行这么远的千里奔袭,足见楚国国力的强大,敬佩的宋国的强硬,面对强敌居然毫不畏惧,拼死抵御。


宋国一边派人去向老大哥晋国求救,一边据城坚守,绝不投降。可这一打就是半年,宋国上下几乎打到易子而食,晋国的援兵也没到,宋国上下那真的是望眼欲穿,因为宋国相信,只要晋国援军一到,楚军必败无疑,可晋国援兵就是不来。


当时晋景公不是不想出兵,主要是国内反对声音太大,原因就是现在的晋国已经不是晋文国时期了,六卿才是晋国的话事人,再就是晋国国力已经大不如前了,晋国还刚刚在邲之战经历前所未有的惨败,人人畏楚如虎,晋景公心里也是没底,还有一点就是,晋国也想通过宋国耗费楚国的国力,于是,晋国救援计划就此终止。


楚宋交战一共打了九个月,在整个春秋历史上,都是很罕见的。这个时候,楚国也打的精疲力尽,就想放弃,这时楚国大将申叔时给楚庄王出了一个主意,意思就是楚军就地宋国境内修房子,开垦农田,娶妻生子,跟宋国死磕到底。如此一来,宋国真的就亡国了,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某夜,宋军主帅华元居然夜入楚营,直接摸到了楚军主帅子反的大营。这人到底是如何摸到楚军主帅的大营,实在是令人非匪夷所思。华元拿刀逼着楚军主帅子反说道:“我们宋国已经到了交换子女充饥,把尸骨当柴烧的地步,但尽管如此,我们宁愿亡国,也不会无条件投降。”

华元继续表示:“现在要么你我同归于尽,要么你退兵三十里,宋国将唯命是从,当楚国小弟”。


有道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会无论华元说什么,子反都得答应下来,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说,毕竟保命要紧。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子反与华元私自和他签订盟约。事后,子反向楚庄王进行了汇报,楚庄王见事已至此,也只有答应。至此,时间长达九个月的楚宋之战宣告结束,当了晋国37年小弟的宋国就跟着楚国混了。


由于晋国的失信,他在中原建立的霸主秩序彻底崩溃,晋国霸业就此衰退,对诸侯的控制力大大减弱,原因就是你不维护小弟的利益,大家自然不会认你当老大,新的霸主即将问世。“国际社会”就是这么现实,很快,楚国与鲁国、陈国、齐国在齐国境内举行会盟,会议上,小弟们一致选举楚庄王为新的霸主。


楚庄王终于实现了历代楚王梦寐以求的霸主梦。做老大,爽!真爽,真的爽。


相关文章

武则天做人的手段与智慧

在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无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她是心狠手辣的“坏人”,有人则认为她是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杰出女性。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位传奇女性,看看她到底是“坏人”还是智者。先来说说很多人认为武则天是“坏人”的理由。在那些反对她的人眼中,武则天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孩子。比如

2025-05-02 01:05:12

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有人会那么讨厌他

历史上的李世民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他有雄才大略,武统天下,却也有抹不去的黑点,比如他昏庸无道,上娶六手老太萧美娘,下玩纯情少女武则天,那李世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李世民出生以后,隋朝就开始了风雨飘摇,因此可以说李世民是一个乱世将星,当年很多军阀都在造反,而李渊身为山西地区的一把手,最大的任务就是镇守山

2025-05-02 00:10:00

礼贤下士智勇兼备——战国四公子之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约公元271年-349年),字少卿,是中国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他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魏无忌在晋朝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魏晋之际,一时之杰”。魏无忌在军事、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早年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色,曾多次参与平定叛乱、剿灭盗贼等战事,屡次立下战功

2025-05-01 02:29:43

“战国四公子”魏无忌:他礼贤下士曾击败秦国,为何会抑郁而终?

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无忌,因礼贤下士大量招收人才,门客可达三千人,同时他也有打仗的经验。他曾多次帮助赵国打败秦国,并主张合纵抗秦,这样一个人才为何会到晚年抑郁而终呢?不受待见魏无忌又被称作为信陵君,他和田文、赵胜和黄歇并称为“四君子”,他出身魏国贵族。同时他也是魏安厘王的弟弟,等到安厘王即位以后才

2025-05-01 01:14:59

战国四公子之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魏无忌出身贵族,礼贤下士,招养门客。曾派门客刺探邻国动静,对秦军东进意图思虑甚深,认为秦必以吞韩并魏为先,故反对亲秦伐韩之策,力劝魏王存韩以保魏

2025-04-30 03:42:53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