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春秋五霸之五 | 楚庄王,看他如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4 09:31:57    

……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

春秋五霸除了前面讲过的四位,最后一位是谁?他又有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楚庄王

是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位霸主。

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访楚国,称楚庄王的政治思想与儒家“仁”的思想相符。 自楚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作用。

楚庄王在位23年,说到楚庄王,经常会用到一个成语“一鸣惊人”,这又是怎样的典故呢?一起了解一下。


小故事分享:

一鸣惊人

楚庄王统治朝政的三年中,没有发布一条政令,也从不治理朝政,每天就是喝酒打猎游玩,还不允许别人劝谏,一旦劝谏就处以死罪。担任右司马的伍举认为楚国的形势非常不利,想要劝谏又不敢触犯禁令,于是就去拜见楚庄王,并以请教谜语为由暗示,说:“有一只鸟停驻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鸟叫什么呢?”

楚庄王一听就明白了,但是因为时机还不成熟,他就说:“这只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又经过了半年,楚庄王开始亲自处理朝政,整顿朝纲,后带兵讨伐齐国,在徐州大败齐军,又出兵讨伐晋国,在河雍战胜晋军,最后,在宋国汇合诸侯,终使楚国称霸天下。



楚庄王摘缨会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楚庄王在一次平定叛乱后犒赏众多文臣武将,宠姬嫔妃也都出席助兴。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楚庄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

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那人帽子上的缨带。回到楚庄王面前,许姬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

楚庄王听完,不但没有下令点燃蜡烛,反而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为了方便大家尽兴饮酒,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 大家都按照楚庄王吩咐,把帽缨取下后,楚庄王才命人点上蜡烛。

席散回宫后,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刹风景?” 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用意。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绝缨之宴”。

过了三年,楚国与晋国交战,经过一段时间的消耗,楚军开始吃紧。这时候,楚军中有一武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一马当先,跃入敌阵。斩杀晋军无数,晋军都望风而逃,最终楚国大获全胜。

楚庄王讶异地问他说:“我的德行浅薄,又不曾特别优待你,你为什么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入死呢?”那大臣回答说:“我从前因喝醉而失了礼节,君王您隐忍而没有诛杀我。君王您的德行让我始终无法报答,直到今天才终于有了机会!我就是那天晚上帽带断的人哪!”。



相关文章

魏国大才信陵君魏无忌,一生未能得到魏王重用,究竟是为什么呢?

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杰出将领和政治家。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仁政治国的方式而闻名于世。然而,这样一位才华出众的人物,却一生未能得到魏王的充分信任和重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背景。在这个时期,各国间的争斗异常激烈,任何一国都希望能涌现出大量的杰出人才来巩固自

2025-04-26 01:46:41

史海钩沉——战国四公子之信陵君

战国四公子是信陵君魏无忌(魏国)、平原君赵胜(赵国)、春申君黄歇(楚国)和孟尝君田文(齐国)。信陵君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中最厉害,为诸侯军总指挥,曾两破秦军,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首。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魏安王之弟。魏王为牵制田文,以信陵之地封赏他,故为信陵君。礼贤下士,门客三千。前273年,秦

2025-04-26 01:33:47

公元前223年,天下无双的兵家——魏无忌,被誉为“战国四公子”

魏无忌,又被称为信陵君,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公子,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一起被誉为“战国四公子”。他是魏昭王的幼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在魏国日益衰落的时候,他养了数千名士兵,自成势力,并多次出兵助赵国抵御秦国的进攻。他最著名的事迹是偷取秦国的兵符,杀死了晋国的鄙君,解救了赵国邯郸的围城

2025-04-26 00:48:07

要如何正确而客观的评价武则天的治世呢?

当“希拉里”穿上龙袍:我们该如何评价武则天?2018年,一部名为《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电影上映,片中武则天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有人赞叹她的雄才伟略,也有人批判她的冷酷无情。抛开那些被时间蒙尘的史料和野史,我们该如何客观地评价武则天呢?要

2025-04-26 00:46:44

武则天对考试的贡献:武举和殿试一直延续到清朝,思想却影响至今

科举偏重文官出身 武人阶层难突破我国科举制度从隋朝正式确立,到唐朝初期已日趋完善。科举为人才提供了一条升迁通道,也广泛吸纳了社会精英。但是,科举的重心在文试,武人想要通过此途径进入仕途,往往难以突破门阀士族的壁垒。“我唐家三百年,攻战必有奇功”,唐朝的辉煌战功有目共睹。但讽刺的是,这些立下汗马功劳的

2025-04-25 02:41:07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