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他,如何一手缔造了大宋王朝?”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4 10:01:58    

1. 他是怎么“黄袍加身”的?

话说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前,也就是一位高级“打工人”——后周的禁军将领,负责保护朝廷安全,打打北方的契丹和南方的割据势力。然而,随着后周皇帝英年早逝,小皇帝继位,一些手握重兵的将军们就不安分了,生怕天下动荡起来。

赵匡胤未曾料想自己能登帝位,怎奈兄弟们极力拥他,令他身不由己。此番情形,绝非他起初所能预见。某夜,赵匡胤与其手下将士正于途中行军,忽遭围困。众人疾呼:“如今这天下,需您来掌事做主!”赵匡胤尚未反应过来,一件华彩黄袍便已披于他身。

紧接着,“陈桥兵变”骤然发生,赵匡胤从此登上皇位,开启新篇。这一“黄袍加身”之举,径直迫使后周皇帝退位,而赵匡胤就此开启了大宋王朝的全新篇章。

2. “杯酒释兵权”——稳定江山的神操作

赵匡胤称帝后,深知江山根基未稳。其内心忧虑,深知需励精图治,方可稳固这来之不易的天下。毕竟,他自己就是“兄弟们”抬上来的,自然也怕有天别人也用同样的招数对付自己。所以,他要解决的第一件事就是——兵权分散

于是,他发明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操作”:请功勋将领们喝酒,席间趁着大家高兴的时候,他对他们说:“你们都辛苦了,我也怕你们太累。如此状况,尔等将手中兵权奉于朝廷,安享富贵,岂不为上佳之策?这般既能消弭兵戈之患,又可尽享荣华之乐。

彼时之将领亦求安稳生活,闻皇帝此言,虽心有不愿,却不敢违逆,终是放下了兵权。“杯酒释兵权”一事,尽显赵匡胤的宽宏,亦令将领们主动交权,真乃一举两得之妙策。此次操作完成,宋朝的军权基本归朝廷掌控,皇权随之进一步巩固,统治基础愈发牢固。

3. 赵匡胤是个“大宋暖男”?

有意思的是,赵匡胤不仅是个政治高手,还是个懂得“温情”的皇帝。大宋建立之初,他对老百姓的税赋和劳役相对宽松,还制定了一些保护农业的政策,目的是让大家过得好一点。毕竟,他深知唯有百姓生活顺遂,天下方可长治久安。此乃颠扑不破之理,也是他所明晰的真谛。

尤为有趣的是,赵匡胤当政期间多次颁诏,明令禁止官员欺凌压榨百姓。他竟于后宫立下“后宫不得干预政事”之规。此规一出,后宫众人皆需谨遵,不得有违。相较后世数代帝王,赵匡胤所施政策甚为温和,致大宋初期社会较为安定,民众生活亦逐渐向好。

4. 他没当“皇二代”的命?

赵匡胤在位十余年,竟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而非亲生之子。这一抉择令人惊叹,成为千古谜团,引得后世纷纷揣测、思索。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此事件素有“金匮之盟”之称,蕴含着特殊的意涵,成为后人研究过往岁月的重要篇章。

据说,他曾在病榻前叮嘱弟弟:“传位时要传给有能力的人,而不是只看血缘。”这件事一度引发后人争议:赵匡胤究竟是担心自己的儿子能力不够,还是另有隐情?无论如何,赵匡胤的选择让宋朝的皇位传承有了不同的路径。

而这种“兄终弟及”的方式在当时虽然稳固了政权,但也埋下了一些后患。

5. 赵匡胤的遗产:开启“大宋风采”

赵匡胤缔造了宋朝,尽管这个王朝军事上略显逊色,但文化却如星火燎原。宋朝的政治环境比较开明,出现了许多文人和发明家,比如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都在宋代得到发展。此外,宋朝经济繁荣,贸易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赵匡胤一手缔造的这个王朝,虽然后来出现了种种问题,但它的文化和经济成就影响深远。在今天,我们依然能从大宋的历史中感受到赵匡胤留给后人的影响和精神。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