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总是褒贬不一的,但是对于开国皇帝来说,一般都是佼佼者,功大于过的,毕竟想要成为皇帝,而且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皇帝,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像今天创业一样,要是没有一点能力,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有人把宋朝最后的丧权辱国以及靖康之耻这些事情的责任归结到了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那里,并且说赵匡胤是中华民族的罪人,我觉得这就显得有些牵强了,毕竟赵匡胤的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不信我就跟你讲一讲。
杯酒释兵权
提到赵匡胤,我们先且不说他陈桥兵变中的聪明程度,就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来说,就会觉得这个皇帝是绝对不一般的。历朝历代,开国皇帝都会杀功臣,这是因为人性深处的恶念在作祟,也不能单纯怪皇帝这个人残忍,但凡那些大臣能够在功高盖主的情况下低调一些,想必没有哪个皇帝必须杀掉他们的,就连最残忍的朱元璋,你看不是也留下了徐达与汤和么。
宋太祖赵匡胤与其余皇帝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赵匡胤敢于尝试新的办法,试图用一种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让问题变得更加简单一些。杯酒释兵权就是一个典型,原本按照一般开国皇帝的做法,这些手握重兵的大臣,肯定都会被皇帝猜忌怀疑,最后赶尽杀绝,可是赵匡胤十分仁慈,只是通过一个饭局,就巧妙解决了主要问题。
后来再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来笼络这些大臣的心,这样的办法简直不要太聪明,将外人转化为自己人,就像新娘过门一样,在没有过门之前,总觉得老公家的东西是独立的,等到过门之后,瞬间就会把老公家的东西也当作自己的,同样的道理,赵匡胤通过联姻,让那些原本功高盖主图谋不愧的大臣,瞬间变成和自己荣辱与共的一个整体,自然很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当然了,杯酒释兵权这个办法也不是说就完全没有缺点与毛病,因为后来赵匡胤又借鉴唐朝被安禄山以及后期潘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了重文抑武的思想,这个思想随着后人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思想,尤其是后期清流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导致宋朝后期搞了一些丧权辱国的事情,但是这些在赵匡胤时期,是完全不存在的。
同样的一件事情,换不同的人来做,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以及重文抑武,本身是没有毛病的,结合赵匡胤自己的老谋深算,是完全可以拿捏得住,只是后人能力有限,才会出现一些不忍直视的历史,但是这个与赵匡胤没有直接关系。
02
对待前朝皇室柴家不薄
赵匡胤第二件让世人觉得了不起的事情就是对待前朝的皇室柴家的态度很不错,在历史上,很少有这样仁义的举动,很多朝代在新建之后,都会首先把前朝的皇室血洗清空,防止后来会影响到自己的皇权稳定。
可是赵匡胤却很仁慈,念及当初周世宗柴荣对自己的提拔和信任,赵匡胤在建立宋朝之后,没有灭掉柴家后人,而是让他们安然生活,虽然说也没有对他们有多好,但是相比于历史上的很多开国皇帝来说,赵匡胤的做法已经属于首创的义举了。
就从这些事情来看,我们就可以明白,赵匡胤实际上还是一个很仁慈并且有想法的皇帝,他不会随意效仿其余朝代皇帝的做法,而是通过自己的分析总结,来创立属于自己的思想行为标准,并且以此指导自己做好。
虽然赵匡胤在对国家的国事方面处理得确实很可圈可点,但是赵匡胤也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在家事方面处理有所欠缺,就像经常有人开玩笑,一个身价几十亿的老板,居然怕老婆,赵匡胤在家事处理方面,一样存在很多欠缺。
烛影斧声
赵匡胤在家事处理不妥上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母亲的顺从和愚孝,导致母亲对赵匡胤立继承人的事情,都要管一管,主要就体现在赵光义身上。因为赵匡胤的母亲对这个儿子比较喜欢,所以一直要求赵匡胤立赵光义为继承人,但是赵匡胤实际上并不想立赵光义为继承人,可是又需要听从母亲的话,赵匡胤只能一直没有立太子。
也就是没有立太子这个举动,导致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都没有任何治理国家的能力,就算后来他们成年,赵匡胤想要将国家交给他们,似乎他们也毫无能力去接手,也无法治理好国家。
与此同时,因为赵匡胤的犹豫不决,导致赵光义在军中的势力越来越大,最后已经完全威胁到赵匡胤自己的位置,这个时候赵匡胤再想不立赵光义为继承人,似乎就是天方夜谭了。
第二个方面就是赵匡胤没有搞清楚兄弟与皇权之间的关系与矛盾,赵匡胤一直觉得自己的弟弟赵光义是一个不错的兄弟,也没有想办法一开始就去提防赵光义,以至于赵光义势力发展迅速,最后威胁到赵匡胤的皇权。
当赵匡胤恍然大悟,想要对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进行限制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了,赵光义一段烛影斧声,赵匡胤离奇去世,随后赵光义已经安排好一切,赵匡胤的老婆宋皇后试图叫宦官去请赵匡胤儿子赵德芳来商量继承皇位的事情,宦官却去把赵光义请来了,一切恰似早已安排好一样,不觉让人为赵匡胤而感到惋惜。
从赵光义当了皇帝之后,可以说一直到北宋经历靖康之耻灭亡,真实的皇帝身份都是赵光义的后人,与赵匡胤已经没有直接关系了,换言之,北宋后来造成那么多丧权辱国的事情,其实并非赵匡胤后人,而是赵光义后人。
因此要是非要说宋朝那些屈辱的历史是赵匡胤造成的,我觉得明显就是不对的,因为北宋后来的皇帝都并非赵匡胤后人,而是赵光义后人,从赵光义的所作所为来看,后人把国家治理成那个样子,完全是正常的,没有太多意外。
卫庄公有三个几子,长子仁义,次子知礼,只有小儿子州吁为人骄纵。州吁是庄公的爱妾所生,所以庄公十分溺爱他,对他的所作所为不管不问。卫国的大夫石碏为人正直,看不惯州吁的所作所为,经常劝说庄公管教其子。庄公不听。石碏有一个儿子叫石厚,从小就和州吁混在一起,为所欲为,经常做坏事。石碏知道后,便严厉地责骂他,
2024-11-23 11:00:10有句话叫做“虎毒不食子”,为什么石碏会杀死自己的儿子呢?今天让我们来仔细品读一下《左传》之石碏大义灭亲的故事。春秋时期,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的妹妹为妻,名叫庄姜。庄姜长得很美,卫国人特地为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但是庄姜没有生孩子,后来卫庄公又娶了一个陈国女子,名叫厉妫。厉妫生下一子孝伯,可惜孝伯又夭
2024-11-23 10:45:31历史上的陆游,是个非常长寿的诗人,85岁!可你别以为他生活顺遂才如此长寿,他的一生,非常不得意!心有所爱,却不能长相守,又被迫娶了别人;胸怀壮志,却仕途坎坷,终其一生也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让我们推开这扇历史的门,看看陆游漫长却悲哀的生平。陆游这长寿的一生,很是悲催。但简单来说,基本用三首诗就可以概括
2024-11-23 10:31:26话说州吁、石厚得胜而归,但因其“好兵、弑桓公,卫人皆不爱”。州吁对石厚说:“老百姓还不服我,怎么办呢?”石厚说:“我父亲当年在朝廷里人人敬佩,主公要是把他老人家请出来,与共国政,您的君位也就稳了。”州吁想着有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支持他,或许比打仗有用,就命石厚取白璧一双,白粟五百钟,请石碏入朝议事,石碏
2024-11-23 10:16:2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秋谁堪仲伯间。岁月如流,功名似梦。一片豪情雄心,化做无限感伤悲愤。一代文豪陆游,一生宦海浮沉,天资慷慨,独以为国复仇雪耻为己任。早年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因一首“钗头凤”成为一时佳话,千古
2024-11-23 09:46:52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