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灭掉了令尹斗越椒,整个若敖氏垮掉了,从此,楚庄王没有了心腹大患,初步实现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目标,楚国的王权自然也就加强了。
而养由基也因为一箭之功,被楚庄王厚加赏赐,担任了车右之职,掌管亲军。
接着,楚庄王大摆庆功酒宴,大喝大吃,庆祝自己真正成为执掌大权的一国之君。
楚国所有的大臣们,都来与国君痛饮,不醉不归。
那个时候,还没有蒸馏技术,所以酒精的度数不是很高,要想喝醉没那么容易,再者,酒没喝完,过了保质期就会变酸变质的,所以楚庄王要求大家都使劲儿地喝,别浪费了。
于是,楚国的君臣们,从下午一直喝到了天黑。
当时的食物比较少,不像现在这么齐全,一天只吃两餐,上午一餐,下午一餐,没有晚餐,因为商纣王喝酒亡了国,所以大圣人周公发布禁酒令,不许夜间喝酒。喝酒只能在白天,太阳一落山就不准喝酒了。
不过,楚国可不理这一套,毕竟楚国早脱离了大周。
楚庄王说:“寡人已经好几年没喝酒了,今日叛臣已除,四境安靖,愿与诸卿同醉,务要尽欢!”便叫人点起青铜灯,晚上继续喝酒。
众大臣借着灯光,闻着酒香,个个喝得酩酊大醉。
因为这是庆功宴,庆祝天下太平,所以就叫作“太平宴”。
正当君臣喝得尽兴之时,楚庄王一高兴就把自己宠爱的许姬叫了出来,为诸大夫们亲手把盏敬酒。
这许姬,五官秀美,身材苗条,肌如凝脂,腰似春柳,乃是楚国后官第一美女。
在晚宴的烛光之下,本来就令人销魂的许姬,显得更加妩媚动人,恍若仙女下凡。
突然一阵怪风吹来,把大厅上的蜡烛全都吹灭了。宴席上顿时漆黑一片。就在这个空当,一个醉汉实在把持不住自己,因为他垂涎许姬的美色已
久,加之趁着酒兴,便乘机凑上去扯住许姬的纤纤细手,另一只手放肆地乱摸了她一把。
许姬大惊,左手奋力挣脱,右手则顺势揪下了那个人帽子上系的缨络。那人由于惊惧,才不得不放手作罢。
许姬将缨络握在手中,连忙来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说:“刚才敬酒时,有人乘烛灭欲行不轨,现在我把他帽子上的缨络摘下来了,请大王快快命人点灯,为臣妾做主,看看是哪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干的。”
楚庄王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却说:“难道能为了彰显妇人之节,就辱于士吗?”
此时,宫人正在重新点灯,楚王连忙拦住说:“不要点灯,大家就这样黑
着灯喝吧,现在,请各位把帽子上的缨络都摘下来,咱们绝缨痛饮!”
大臣们不知道为什么,但又不愿违抗大王的命令,就都把自己帽子上的缨络全部摘了下来。
等到灯烛又重新亮起来的时候,每个人的帽子上都没有了缨络。
君臣又继续痛饮。
因为有了这个情节,所以这次君臣大宴就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绝缨之宴”了,而不再叫太平宴。
事后,许姬责问楚庄王,为什么不揪出那个非礼她的家伙?
楚庄王笑着解释说:“按规定,喝酒不能过量,也不能没日没夜。是我让
群臣们滥饮,出了事,不是他们的责任,是我的责任。我怎么能惩罚他们,伤国士之心呢?”
后人议论,楚庄王有这样一种襟怀,所以他该成为春秋霸主。
庄子说:“君子不为苛察。”用人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计较人才的小节微瑕。大概说的就是楚庄王吧。
七年之后,楚庄王讨伐郑国,有一名战将主动率领部下先行开路,这位战将,所到之处,无不拼死向前,五战五胜,大败敌军,一直杀到了郑国的国都之前。
楚庄王在论功行赏的时候,才知道这员猛将名叫唐狡。
唐狡表示不要赏赐,并且坦承了七年前宴会上的无礼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举全为报七年前的不究之恩。
古人说得好:“君则敬,臣则忠。”君臣关系就是这样简单。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读功臣之心,灭其戾气尉迟恭,字敬德,朔州鄯阳县人。尉迟恭曾以打铁为业。隋炀帝大业末年,天下大乱,江山板荡,尉迟恭见有机可乘,遂投锤从戎,报名参军,随官兵参与讨伐各地暴乱。打铁练就的膂力,再加敢于玩命,尉迟恭一路升迁,两年后就从一个新兵蛋子升迁为朝散大夫。后来尉迟恭又跟随校尉刘武周起兵反隋。在与唐军作
2025-06-22 00:14:00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