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二年(1209年),此时的陆游已经85岁,他和自己的国家一样,逐渐走到了末路。北方蒙古势力日益强大,大胜西夏军队,而南宋国内暴乱不断,刘宋倾颓,江河日下。
陆游在这年受到弹劾,落得个宝谟阁待制的官职。在这样年老又被贬谪的处境下,他依旧丹心赤忱,挥笔写下大量的爱国诗作,同时也频繁给自己的儿子子虡作诗聊表思念、为友人作序写诗,甚至有诗题卧龙山顶望海亭。
可在立秋之时陆游染上了膈上疾,直近寒露时节才稍有痊愈,入冬后病况又愈发严重。
但,哪怕此时疾病缠身,陆游依旧为国劳心劳力,在床榻上悲怆地留下“盖棺万事已,惟负国恩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千古诗句。
就是这样在生命尽头依旧牵挂国事的陆游,却因韩侂胄被质疑攀附权奸,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或许是天妒英才,陆游的一生称不上安好。他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北宋王朝已至崩溃前夕,女真一族声势日盛,陆游颠沛流离的一生从出生就开始了。
这年十二月,金兵围攻至太原,而宋廷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却毫无准备,再加上将领叛变,江山难保。
面对国破的险境,宋徽宗惶恐不安,传位于太子赵桓,是为钦宗。第二年金人攻破汴京,钦宗请降;1127年,赵构在南京即位。
在这般多事的两宋之交,陆游一家勉强在东阳找到安定的容身之所。只是汴京已破,昔日辉煌不再,北方的敌人虎视眈眈,宋廷却偏安一隅,宋朝的大厦摇摇欲坠。
“时势造英雄”,面对民族间的尖锐矛盾还有国家的危险处境,陆游一心想要步入仕途,为北伐出谋划策。但他的仕途从一开始便是坎坷的。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二十九岁,因恩荫被授予登仕郎,参加锁厅考试时被考试官陈之茂推为第一,但这个“第一”却触犯到了秦桧。
秦桧不满自己的孙子秦埙位居其次,大怒,甚至差点降罪于陈之茂,而陆游也成为了秦桧的眼中钉。
第二年,陆游到礼部参加选拔考试,锁厅仍旧荐举其为第一。可是这回陆游因为恢复中原的言论再次触犯到秦桧,被秦氏排挤旁落。
原来,秦桧是以专主议和的主张才得到金人和赵构的宠信,再加上彼时朝廷内部和战之争激烈,形成了壁垒分明的两派,因而赵构、秦桧对反对议和、主张恢复的党派施加迫害。陆游的言论无疑撞到枪口上,在秦桧掌权当道的时期都没能一展宏图大略。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去世,陆游就任福州宁德县主薄,不久又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
如前文所言,陆游生长于金人南侵之鼙鼓声中,痛心国土沦亡,忧心人民苦难,再加上父师先辈的教导熏陶,心中满怀反抗侵略、收复山河的壮志。但他的北伐之志却得不到朝廷的支持。
宋孝宗赵昚即位后,表面上作出志于恢复中原的姿态,实际上色厉内荏,首鼠两端,对陆游坚决抗金的主张面上加以褒奖,实则畏恶。
陆游提出加强中央集权,强根固本,统一抗金意志;又主张对结党营私的龙大渊,曾觌等人加以剪除。
但龙大渊等人深得赵昚宠信,双方矛盾由此激化,陆游被贬出中央朝廷。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军溃符离,宋廷自此更是不敢再谈北伐,陆游怅然写下“志士虽有怀,开说常苦艰”。
陆游虽有北伐报国忠心,却生不逢时,沉浮于宦海,深受主和派排挤打压,几次离开京师,在编撰完成国史后,终于致仕。
然而,如此爱国之人,竟被人们质疑其攀附权奸,这又是为什么呢?
对陆游的质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韩侂胄。韩侂胄是赵扩的妻子韩氏的叔父。宋孝宗逝后,赵扩即位,韩侂胄把持朝政,独揽大权,贬朱熹、斥理学,兴“庆元党禁”,《宋史》更是将韩侂胄列入《奸臣传》。
那么陆游是如何与这样的“奸臣”有联系的呢?
联系还是因陆游的心病——北伐。
韩侂胄自掌权以来,虽然在朝堂之上对反对自己的势力加以铲除,但同时也在为北伐作积极准备,团结爱国志士。
此时的宋朝虽已许久无所作为,但若统治集团真的能够团结一致,各尽所长,组织爱国军民,重振国威并非不可能之事。
心中一直牵挂着北伐的陆游对此当然深表支持,甚至不顾时人的言论,公开赋诗祝贺韩侂胄。
在当时还有后世许多士大夫眼中,韩侂胄固为权奸,陆游则有攀附之嫌。但当我们深入其中去思考缘由时,不难发现,陆游是在以此为先导,意欲团结北伐。
由此看来,我们可以说陆游的仕途是被排挤打压、质疑诽谤的,但同时,他在文学上却是得意的。
纵然陆游在仕途上不顺利,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才学在当时算得上是名列前茅。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游已经六十二岁,只是仍旧志士不遇,时常写诗自抒爱国情感,兼有对当时朝廷的不满之意。
在这一年,他被授予严州知州一职。在向宋孝宗辞行之时,因此时陆游诗名颇盛,宋孝宗特地勉励他在严陵这一山水胜地多作诗文。虽然政治上的主张始终未得重视,但陆游的才华还是得到了肯定。
陆游到任后尽职为民,“重赐蠲放,广行赈恤”,深得百姓爱戴。初冬之时得心腹痛疾,痊愈后也是身体羸弱,但听闻民间有偷盗之事,赋诗自责“游徼无乃阙,鳏寡将孰告”。
任职于严州的闲暇之余,他还整理了自己的旧作,命名为《剑南诗稿》。
陆游的诗大多都是爱国之作,慷慨激昂,坚决抗金,以收复中原为己任;同时也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伤,有对朝廷消极抗金、对求和派的不满愤懑。值得一提的是,陆游的诗作中也不乏描写田园生活、爱情的作品,内容取材十分广泛。
陆游的一生难免让我们唏嘘不已。他才华横溢,素有“小李白”之称,所做的爱国诗流传千古,至今依旧有着不朽的魅力;可惜生逢乱世,一生颠沛流离,政治主张得不到皇帝支持,几经沉浮,“王师北定中原日”终究只是个梦。
更让人痛惜的是他晚年被士大夫质疑谄媚权贵,原本是为团结朝臣、一举北伐,结果被视作讨好投靠韩侂胄。碌碌一生,忧心国事故土,担心百姓民生,陆游怎会为权势低头?
乱世之中的忠心之士在很多公私记载中却被指责结交奸邪,平白蒙受诋毁冤屈,那么我们到底如何才能做到较为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呢?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但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尽力抛弃这些,努力将自己置入对应的历史环境中去,真正了解发生在这个人物身上的前因后果。如此,才可能尽力避免陆游的“悲剧”。
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乐羊,一个是战国时候的乐羊,一个是东汉的乐羊。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前者。战国的乐羊,本是宋国人,应该姓子,宋国公子里有个叫衎(字乐父)的,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字作为自己氏,后来氏和姓不分,就逐渐发展出乐这个姓来。这个乐羊跟吴起(杀妻求将)有点像,他是吃儿子的肉羹换取军功。乐羊怒喝中山羹后
2025-09-15 03:36:23霍光是一个美男子,面白皙,美髯。给人的印象温文尔雅,谨慎小心。他在汉武帝身边工作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有一个大臣观察到,霍光上朝进入宫殿,走上了台阶后到步入议事厅觐见皇帝的地方,他走的步数每天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可见霍光的自律与严谨超乎常人。汉武帝正是因为霍光身上谨慎小心的优点,加上对霍光的兄长
2025-09-15 00:16:56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想要看到帅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历史上想要看到帅哥,那就得这个帅哥在历史做出其他的贡献。战国时齐国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将自己的美留在了历史中,更重要的是间接使齐国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邹忌。1.以琴劝谏齐王不知道是比较帅的人喜欢搞艺术,还是搞艺术显得帅,反正大帅哥邹忌就是搞音乐艺术的。
2025-09-14 03:53:51汉武帝时期,卫氏一族起初的崛起都是靠“裙带关系”,卫家前后出的这两位大将军都是私生子。但是相比于卫青,霍去病要更加幸运一点,他出生后一年,卫子夫就被汉武帝看中并带回宫中。次年,卫子夫再次得到汉武帝宠幸,怀有身孕,被封为夫人。卫青也九死一生、因祸得福摆脱了“骑奴”的身份,成为了建章监和侍中,跟随在汉武
2025-09-14 01:58:16战国四公子,居第二为赵国平原君。平原君赵胜,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的幼弟,《史记》载“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作为赵国诸多王室公子中最贤良的一个,平原君与孟尝君一样,平原君也“喜豢养门客,为母国效力”,门下食客如云,并凭借“礼贤下士”的名声先后
2025-09-13 03:30:04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