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什么是治国之"鼎"——从楚庄王问鼎中原说开去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0 09:02:58    

关于鼎的成语很多,比如我们熟知的一言九鼎、三足鼎立、大名鼎鼎、鼎力相助、群情鼎沸、革故鼎新等。

话说楚庄王吞并了周边一些小国后,实力大增,开始觊觎周朝大位。楚庄王何许人也?他姓芈名旅,乃春秋五霸之一。在位期间(前613-前591),先后得到伍参、苏从、孙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将之辅佐,对内发展经济,对外不断扩张。有几个跟楚庄王有关的典故,大家肯定不陌生,比如“一鸣惊人”、 “绝缨之宴”、“问鼎中原”。

传说大禹治水后,划神州大地为九州,各州搜集天下青铜铸成九鼎,鼎上刻着助人行善的神、害世伤民的鬼等形象,以此扶正祛邪,教化百姓去恶行善。九鼎是王权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之宝。

网络截图

历史发展到周定王的时候,周王的权杖早已失去昔日的威严,而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之君的楚庄王开始称霸。公元前606年春,楚庄王亲率大军北上,以“勤王”名义攻打陆浑之戎,并顺势移兵洛邑,“观兵于周疆”,在周王室边境陈兵耀武。周定王惶恐之余,急派周大夫王孙满前往慰劳楚庄王。楚庄王毫不掩饰自己的嚣张和企图,径直询问“鼎之大小轻重”,王孙满则以夏、商、周的历史变迁为鉴,有理有据地讲述了九鼎的来历以及几易其主的过程,并指出统治天下“在德不在鼎”,正告楚庄王“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别打歪主意。后来,人们用“问鼎”一词来比喻某人图谋王位。

王孙满对楚庄王说周王朝“卜世三十,卜年七百”,不知道楚庄王有没有反问,那三十世、七百年之后呢?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自然之道也!周王朝不可能千秋万世、亘古不灭,只是多久才灭、由谁来灭而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楚庄王问鼎中原并非王孙满所以为的那么大逆不道,后人动不动冠之以野心家,我觉得不公平、不厚道。

1945年7月,黄炎培先生赴延安考察,特别谈到历朝历代的兴亡周期率,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对此,毛泽东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民主是个好东西,这才是货真价实的治国之鼎!


相关文章

1.鬼谷子:圣人的思维模式。可以看懂的人,纵横捭阖,无往不胜

思维方式对于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无比的重要。各种圣人传世经书里均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大部分书籍也是为了把作者的思维方式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接受。五月一日生也准备把国学,哲学,宗教学里要传达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的时间一一剖析,与各位朋友共同欣赏。现在,分享一个思维方式的公式:人生成功、幸福、长生=思维方式×心境

2025-08-21 01:27:55

三国中,东吴领袖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孙权是一位举足轻重且影响深远的英主。他将父兄创立的江东基业推向了无与伦比的巅峰,成为东吴集团的扛鼎人物,故而史籍与民间都有许多关于他的记载和传说。但在史家和民间艺人笔下,孙权形象呈现出来的却是两幅截然不同的面目: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孙权是具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的雄略之主;在民间艺

2025-08-21 01:19:11

四处征战,立下不世之功,大唐战神薛仁贵为何沦为常败将军?

唐初名将薛仁贵,名礼、字仁贵,河东道龙门县修存人,为河东王薛安都的六十孙。贞观末年之际,薛仁贵投军征高丽。相关战役之中,凭借极其出色的表现让唐太宗李世民欣赏不已,并自此进入了唐朝名将行列。随后数十年时间里面,薛仁贵为大唐王朝四处征战,立下不世之功。然而纵观薛仁贵的一生就会发现,自李世明提拔,薛仁贵每

2025-08-20 02:55:08

中国大历史之国名相申不害

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力量最弱。在韩昭侯支持下,相国申不害主持了一系列改革。通过这些改革措施,韩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生产经济有所发展,军队战斗力逐步增强……在申不害担任韩国相国的十几年之间,韩国能够在众多强国的包围之下占有一席之地,并且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申不害。起于小吏申不

2025-08-20 01:23:22

一代神童,十六岁,成为大唐最年轻的公务员,王勃传奇的一生

如果说别人是老天爷赏饭吃 王勃就属于老天爷直接给他开了一个粮仓。公元650年,王勃出生于绛州龙门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爷爷是隋朝的大儒,我们熟知的魏征、房玄龄,全部都是他爷爷王通的学生。而他爷爷王通在几百年之后遇到了一个真爱粉,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王勃爷爷的字,王通字仲淹。王勃的爸爸王福畤也是德才兼

2025-08-19 00:43:5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