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有霸主,这是后世史家没有异议的;但是春秋霸主有哪些,版本就很多了;版本多是因为各有各的标准,但是核心的标准应该有这几条——是否得到周天子的册命、是否得到诸侯联盟成员的共同承认、是否得到意见领袖的赞赏、是否符合获得霸主提名的身份认同等等。
在后世形成春秋霸主榜单的七个排行榜上,楚庄王位列其中五个榜单;在被普遍采用的最有代表性的两个榜单中,楚庄王也是榜上有名的。
在楚庄王之前,得到过周天子册命的诸侯伯有:齐桓公、晋文公、楚成王、秦穆公等四位诸侯国君主。这诸侯伯的册命,就是春秋霸主榜的源起。
伯,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老大的意思。古代人丁兴旺的大户人家,给兄弟取名时惯用的排序就是“伯、仲、叔、季”,伯是大哥、仲是二哥、叔是老三、季是老四或者老幺。
楚国斗氏家族的二代有五个兄弟,老大就叫伯比;比如齐国国相管仲,在家里就是排行老二;再比如管仲的拍档鲍叔牙,家里排行老三;鲁国上卿公子季友,家里就是排行老四的。
所以册命的诸侯伯,就是区域诸侯里的老大的意思,有诸侯伯也册命作诸侯长。周天子不能随时册命诸侯伯,否则就失去了权威。第二个标准就跟上来了,得到诸侯联盟成员的一致认同,就是民意层面的霸主了。所以为什么诸侯之间要召开各种峰会、要组织各种联盟,道理就在其中了。
楚庄王之前,成功组织过诸侯联盟、峰会的诸侯国君有齐桓公、晋文公、楚成王、楚穆王、晋襄公、晋景公,所以后世七个榜单中有一个版本将晋襄公、晋景公列为霸主;而楚成王和楚穆王没有上过任何榜单,那就涉及第三条标准了。
春秋时期,士子阶层之间还存在一个意见领袖群体,类似于当今的网络大V,他们话语的权威性次于天子和诸侯国君、次于卿大夫、次于各大家族的族领,比如当时的齐国五贤、郑国三良,楚成王受到了郑国三良中的叔詹的非议,所以楚成王上不了榜了;而楚穆王是逼死楚成王的直接害人,算是篡位者,所以不可以上霸主的榜单的,这是中原所有士子阶层达成的共识。
楚庄王接的是父亲楚穆王的班,楚穆王去世之前,楚国的中原盟友有蔡国、陈国、郑国、宋国,以及江淮流域周边的一众小诸侯国,彼时,晋国的晋灵公才是幼年,主少国疑的,正是楚国有更大发挥空间的时候,楚穆王去世了,楚庄王接班的时候不到十五岁,然后楚国相继出现了多米诺骨牌塌方性的重大政局风波。
内政方面,楚国班氏家族的子仪斗克联合楚公族的公子燮发动叛乱;
外患方面,楚国面临了陆浑戎、庸人部族、麇人和百濮族群的三大外部势力的侵掠;
邦交方面,陈国陈灵公、郑国郑穆公、宋国宋昭公纷纷背弃楚国,受盟晋国,楚国主导的的局部中原联盟瓦解了归零了......
这就是楚庄王一个少年君主面临的重大难题和重大挑战。
当时楚国国内的利益集团势力庞大,有班氏家族、斗氏家族、屈氏家族、楚国公族、王室县尹等世家大族,楚庄王依托楚穆王留下的成氏家族、潘氏家族的辅臣班底,自己还笼络了蒍氏家族、伍氏家族、王室县尹的庐氏家族组成内政核心圈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逐步化解了各种危机。
子仪斗克叛乱当年,楚庄王依托王室县尹庐邑大夫庐戢梨及叔麋,诱杀了叛乱的斗克和公子燮,将叛乱覆灭于萌芽的状态;
然后楚庄王蛰伏三年,在蒍氏家族蒍贾的谋划之下,化解了三路外敌侵掠楚国的重大危机;
楚庄王再隐忍五年,在晋国出现权力交接的动荡时期无暇他顾时,迅速出击,征伐晋国的附庸陆浑戎,一举收复陆浑戎,报了当年陆浑戎入境侵掠楚国的大仇;
隐藏得很深的内贼斗氏斗越椒,联合了若敖氏的一众成员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叛乱,被楚庄王一招欲擒故纵的谋略,将叛乱分子全部剿灭。
楚庄王启用势力已经微弱的蒍氏家族的孙叔敖为楚国令尹,楚庄王这才整肃好了楚国内部的各大势力,整合好了楚国内政,楚国的战略又回到了北进中原的轨道上来了,这一年,楚庄王才不到23岁,但是在位已经有七年了,电光火石、电闪雷鸣的,整个儿惊心动魄啊。
公元前606年夏,楚庄王收复陆浑戎之后,回师途中,顺便侵伐了郑国。这一年郑穆公病重,楚庄王便不再纠缠,迅捷撤兵了。
楚庄王对郑穆公这么客气,因为郑穆公是楚庄王的丈人爹啊。郑穆公是晋国的铁粉,但是晋国君臣上下的贪婪和对联盟成员的索取无度,让郑穆公寒心了。
公元前608年夏,郑穆公背弃晋国,主动受盟楚国,大约就在这个时间段,楚庄王娶了郑穆公的女儿、郑国公主郑姬。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楚庄王每年都对外用兵。
公元前606年冬,郑穆公去世,郑穆公的嫡子姬夷继位,是为郑灵公。
郑国国内,有很多派系的,亲晋的、亲楚的、本土的。楚庄王为了试探郑灵公的邦交倾向,便向郑灵公送去了楚国的特产鼋,郑灵公很快就被亲楚派的卿大夫公子宋和公子家给刺杀了。公元前605年夏,郑穆公的庶长子公子坚被郑穆公的一众公子们拥立即位,是为郑襄公,郑襄公将自家的十一个兄弟全部招揽进入郑国朝堂为大夫,都是郑穆公的后裔,他们被称作穆氏,或者穆族,从而在朝堂数量上占了绝对的优势,基本上算是亲晋派。亲楚派的穆公兄弟公子宋、子家公子归生就成了少数派了,楚庄王想要让郑国屈服的难度和阻力更大了。
中原,从地理方位上大约分布于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嵩山以东、泰山以西的地域范围内,其中处于黄河流域的主要诸侯国有郑国、卫国、宋国、曹国、鲁国、齐国,处于淮河流域的有蔡国、陈国、沈国、江国、黄国、弦国及息国等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分布淮河流域上的诸侯国基本上一边倒地屈从于楚国了,楚国想要更大的话语空间,跟晋国主导的黄河流域的中原诸侯联盟抢话事权。其中处于楚国西线战线上的有郑国、中线战线上的有陈国、东线战线上的有宋国,在整体攻防战略上,楚国属于进攻的一方,晋国属于防卫的一方。
其实,楚庄王的爹楚穆王,所以能取得楚、蔡、陈、郑、宋的联盟主导,关键因素是在晋国对手这个身上,当时有作为的晋襄公才在位六年,然后晋国进入权力交接的动荡周期,晋灵公加上上卿赵盾的组合,赵盾的主要精力都倾向于西边秦国的身上,对楚国一直采取相对弱势的防守的态势上,所以楚穆王的对手主要就是晋灵公加上上卿赵盾的组合。
楚庄王当家的时候,晋国的国君先后在位的有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国的上卿也经历了赵盾、郤缺、荀林父三位。晋国的上卿,才是楚庄王真正的对手。赵盾对楚国保守,郤缺对楚国激进,荀林父弹压不住其他卿士。
楚庄王跟晋国之间的晋楚争霸战争打了四场,北林之战、柳棼之战、颖北之战、邲邑之战,北林之战楚方胜,柳棼之战、颖弱之战楚军败,邲邑之战楚方胜。北林之战晋军的中军将是赵盾,因为赵盾担心会被西边的秦军袭击所以选择了主动撤军,让楚军名义上得胜;邲邑之战,晋军的中军将是荀林父,因为无法统一指挥晋国三军,使得晋国三军处于各自为阵的散乱状态,所以兵败如山倒,楚庄王获得大胜。
回头来梳理楚庄王北进中原的策略,就是先打西线的郑国和中线的陈国,极限拉扯,从公元前604年折腾到了公元前597年,前后七年时间,打出了楚庄王、陈成公、郑襄公在陈国境内城邑辰陵达成楚、陈、郑三方辰陵之盟的战果。辰陵,河南周口西华县一带。
然后,楚庄王随即展开东线对宋国的战争,用时三年,打服了宋文公,宋文公也跟楚国签定同盟条约了,这时是公元前594年夏天,晋国的上卿还是无法将晋国三军拧成一股绳的中军将荀林父。
楚庄王能够上榜春秋霸主榜,遵循了中原主导的价值观,其一,收服了陆浑戎后,顺道进入京畿王城洛邑,没有为难日渐式微的天下共主周王室,为自己挣得了口碑;邲邑之战,晋军大败,楚庄王没有黄河岸边做京观,而提出“止戈为武”的理念,更是获得了天下士子的好感,口碑爆棚;其三,讨伐陈国弑君的夏征舒,虽然一念之间想要灭了陈国,将陈国收作楚王室的一个县,但是听得进谏臣的谏言,让陈国复国,与中原存亡续断的价值观能对接,都为楚庄王收获了中原意见领袖的无非议我异议的风评。楚庄王上榜了春秋霸主榜单,其实也是中原价值观对南方楚国的接纳和欢迎。
有个成语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表面意思是“这只鸟不叫就不叫,一旦叫了就让人吃惊”,隐喻是: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这个成语史料记载出自两个地方,一个是司马迁在《史记》记载的某个君王的故事,另外一个是来自韩非子对楚庄王的记载,司马迁写史记是依据这个蓝本写的。楚人部落来源图片来源于
2024-11-13 08:02:34楚成王通过泓之战,一时在中原已无敌手,这种状况让中原各国多少有些屈辱。尽管楚通过“尊王”获得了中原各国一定程度上的身份认同,但是包括周天子在内的中原君长仍对荆楚侵吞中原的后果忧心忡忡。就这个时刻,历史上又出了一位挽狂澜于既倒的诸侯——晋文公。晋文公的霸业晋文公重耳命途多舛。作为大国,晋总是祸起萧墙,
2024-11-12 10:32:54天降祥瑞,成为宰相宋太宗赵光义939年出生,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的母亲曾经梦到有神仙给与太阳给她,梦醒之后就发现自己怀孕。到赵光义出生的当天夜晚,红色的光像火一样,街道小巷都充满异香。天象异变,也从另一方面反应了他的不平凡。赵光义从小就聪颖,在很多方面都十分有主见。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游戏的
2024-11-12 10:18:01在春秋时期的历史长河中,楚庄王以其卓越的文治武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霸主。他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举措逐渐实现的。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究楚庄王成为霸主的过程及其在位期间的各项重要举措。即位之初的韬光养晦楚庄王即位之初,面对的是一个政治动荡、经济萎靡的楚国。然而,这位新
2024-11-12 10:03:3001、争议的宋太宗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赵匡胤离奇暴毙驾崩。十月二十一日(976年11月15日),赵匡胤弟弟晋王赵光义即位。大名鼎鼎的宋太宗就此上线。《赵匡胤传奇》宋太宗赵光义剧照,邵峰版赵光义是迄今最经典的,将赵光义阴柔展现得淋漓尽致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997年5月8日),宋太宗
2024-11-12 09:48:25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