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太宗“皇位”的槽点
(1)很多人认为赵匡胤的死,赵光义脱不了关系
关于赵光义继承皇位这一点,争议很大,因为他是在哥哥离奇暴毙后上位的。而哥哥赵匡胤暴毙后的那个晚上,只见过一个人,那就是弟弟赵光义。
此事,记载于《湘山野录》。
书中说,那一晚,弟兄俩在屋中,没有任何其他人。
宫女和太监们,从外面可以看见灯光照出的影子,赵光义时而离席摆手后退,时而在躲避什么,而赵匡胤手持玉斧戳地,玉斧碰地的声音传得很清晰。
而且,外面的人听到了赵匡胤的喊声:好为之,好为之!
后来,两人继续喝酒,赵匡胤睡了后,鼾声如雷。五更时,皇帝赵匡胤驾崩了。
书中没有说明,当晚赵光义走了没有。
从书的记载看,还披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大臣们瞻仰太祖遗容时,发现太祖“玉色温莹如出汤沐。”
看《湘山野录》很难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说是赵光义下的手,无论是投毒还是用斧头,宋太祖的面貌为何没有受到影响?如果说不是赵光义下的手,那么,那一晚上的特殊情况,赵匡胤离奇死亡,又如何解释?
后来,有很多世人、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赵匡胤的死和赵光义有关。而对《湘山野录》的部分内容持怀疑态度。
(2)为赵光义洗白的人和证据
给赵光义洗白的一个重要人物叫赵普,这是赵匡胤曾经的宰相。
据说,赵母去世时有个“金匮盟约”,现场在的人有四个,分别是,赵母、赵匡胤、赵光义、赵普。
说赵母和赵匡胤谈起了后周的覆灭,认为皇帝小是重要的原因。所以,赵母坚定地让赵匡胤同意:老大死后,由老二赵光义继承皇位,其后由小弟弟赵廷美继承(曾用名赵匡美)。
问题是,赵母和赵匡胤已经死了,只剩赵光义和赵普了。只要赵普做伪证,再也查不出实情了。
给赵光义洗白的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开封府尹+晋王=储君”,而恰恰赵光义就是开封府尹+晋王。既然是储君,就没必要下手了。
给赵光义洗白的还有一个后世的人,他叫司马光。
在司马光写的《涑水记闻》中记载了一个事情:说皇帝驾崩的时候,赵光义不在,没有弑兄的恶劣行为。皇后打发太监去请皇子赵德芳,太监自作主张请了赵光义来,因为储君是赵光义。于是,赵光义登上了最高的政治舞台。
总之,赵光义的上位疑点重重,同时却又有一些证据证明其合理性。
(3)赵光义上位后发生的事情
赵光义上位后的前十年里,发生了这么几件大事:
赵光义第一时间改了年号,一般来说要等到来年年初再改,他好像等不及了。
三年后,宋太祖儿子赵德昭自杀身亡,年28岁。
五年后,宋太祖剩下的唯一儿子赵德芳病逝,年23岁。
八年就,按照“金匮之盟”将来担任皇帝的赵廷美病逝,年仅38岁。
如此一来,赵光义的皇位只能传给儿子了,因为“金匮之盟”规定的接班人都死了。
本来,很多人看到一些洗白的证据之后,感觉赵匡胤的死和赵光义没关系,但这几件事情的发生,让人们的议论增多。
《宋史太宗本纪》中写道: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赵廷美被贬后死亡),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论焉.......
啥意思?如果宋太宗没有提前改年号,如果没有贬官弟弟赵廷美,导致死亡,如果没有侄儿赵德昭的自杀,如果赵匡胤的宋皇后死后按照皇后葬礼埋葬,或许后世就没有各种议论了。
是的,从这些来看,赵光义有点腹黑了,这些事他很难脱开关系。
看到《宋史》这里,毛泽东写了评语:不择手段,急于登台。
宋太宗上位前后,充满着种种说不清楚的问题。
这是他最大的槽点。
宋太宗是个小心眼,有时候对于儿子,都有点警惕三分。
在弟弟去世,两个侄儿去世后,貌似宋太宗没有任何的传位后顾之忧了,因为只能传给他自己的儿子了。
在他的儿子中,大儿子赵元佐是个文武全才的人物,曾随军出征过,智商也是在线的。如果没有意外,这孩子就是赵光义的接班人。
不过,赵元佐很正直,看到叔叔早期被父亲来回整治,非常看不下去。也曾积极营救,但没有成功。
当赵廷美死了后,赵元佐得了一场大病,精神也有些问题了,曾放火焚烧宫院。
最后,赵光义将这个大儿子贬为庶人。
如此,赵光义的次子赵元佑成了接班人了,并且在公元986年封为了开封府尹,这就是个明确的信号了,这小子就是未来的皇帝。
这样说吧,赵元佑的能力是有的,脑子也正常,情商也不错,可是,某一天竟然莫名其妙地死了。
查来查去,发现一个问题,是赵元佑的妻妾们争风吃醋导致的,宠妾张氏本来要毒死赵元佑的正妻,结果误毒了丈夫赵元佑。
赵元佑的去世,让赵光义很伤心,悲痛好多天。
后来,在寇准等人的建议下,接班人选择了赵元侃,此子后来改名叫赵恒。
赵恒被立为接班人后,太宗大赦天下。
赵恒本来名声就很好,成为太子后,京城里的百姓非常赞赏,很多百姓欢呼道:真乃社稷之主也!
看到立的太子如此受欢迎,宋太宗有些酸了,召集寇准前来,说道:四海之内心属太子,欲置我于何地?
寇准开始发挥三寸不烂之舌,耐心劝导,两人还在一起喝了酒,大醉之后这事才放下了。
毛泽东看到这一段时,曾做了评语:赵匡义小人之言!(赵光义以前叫赵匡义)
很明显,对宋朝第二位皇帝,伟人是死活看不上的。
关于立储前后的相关事宜,也是赵光义的一个大槽点。
此君,一直在追求成为明君,但确实不是明君。
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哥哥差,赵光义上台之后,开始了多次的亲征。
还别说,收获还是有的。
刚上任,就利用一些手段,逼迫漳、泉二州的陈洪进和吴越王钱俶归降。上任第二年,征讨北汉,获得成功。
但是,他膨胀了,以为自己和哥哥一样,具有开疆拓土的超级能力。甚至,他想证明自己比哥哥、柴荣还强。
于是,他在战胜北汉之后强征北辽,不管将士们的疲乏,也不管各种激励和表彰,还不管各种准备工作做得如何。
他以为,可以摧枯拉朽般征服北辽,夺回燕云十六州。
但是,一个高粱河战役,就将宋太宗打回了原型,大败不说,还腿上中了两箭,差点回不来了。
看到《宋史》中赵光义在高粱河战役的表现,毛泽东评价道:此人不知兵!
后来,第二次北伐大辽,一样失败。不仅如此,他派人征讨西夏时也失败了,征讨交趾也没能获得成功。
一切说明,他没有赵匡胤那种带兵能力,也没有那种战略眼光。
《宋史.太宗本纪》中,作者元朝宰相脱脱写了一句赞美之词:帝沉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
看到这里,伟人毛泽东很不客气地写下了一句评语:但无能!
是啊,宋太宗不是一个如唐太宗般的英主,他的一生充满着各种槽点,皇帝哥哥的去世、他的突然上位,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他的弟弟、两个侄儿的英年早逝,也不像是一个个的巧合。
他的浅浅的军事指挥能力,让人只能说一句:政治手腕不低,军事能力不高。
有个成语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表面意思是“这只鸟不叫就不叫,一旦叫了就让人吃惊”,隐喻是: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这个成语史料记载出自两个地方,一个是司马迁在《史记》记载的某个君王的故事,另外一个是来自韩非子对楚庄王的记载,司马迁写史记是依据这个蓝本写的。楚人部落来源图片来源于
2024-11-13 08:02:34楚成王通过泓之战,一时在中原已无敌手,这种状况让中原各国多少有些屈辱。尽管楚通过“尊王”获得了中原各国一定程度上的身份认同,但是包括周天子在内的中原君长仍对荆楚侵吞中原的后果忧心忡忡。就这个时刻,历史上又出了一位挽狂澜于既倒的诸侯——晋文公。晋文公的霸业晋文公重耳命途多舛。作为大国,晋总是祸起萧墙,
2024-11-12 10:32:54天降祥瑞,成为宰相宋太宗赵光义939年出生,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的母亲曾经梦到有神仙给与太阳给她,梦醒之后就发现自己怀孕。到赵光义出生的当天夜晚,红色的光像火一样,街道小巷都充满异香。天象异变,也从另一方面反应了他的不平凡。赵光义从小就聪颖,在很多方面都十分有主见。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游戏的
2024-11-12 10:18:01在春秋时期的历史长河中,楚庄王以其卓越的文治武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霸主。他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举措逐渐实现的。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究楚庄王成为霸主的过程及其在位期间的各项重要举措。即位之初的韬光养晦楚庄王即位之初,面对的是一个政治动荡、经济萎靡的楚国。然而,这位新
2024-11-12 10:03:3001、争议的宋太宗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赵匡胤离奇暴毙驾崩。十月二十一日(976年11月15日),赵匡胤弟弟晋王赵光义即位。大名鼎鼎的宋太宗就此上线。《赵匡胤传奇》宋太宗赵光义剧照,邵峰版赵光义是迄今最经典的,将赵光义阴柔展现得淋漓尽致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997年5月8日),宋太宗
2024-11-12 09:48:25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