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曾是惊鸿照影来——唐婉:陆游眷念一生的爱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6 08:48:43    

南宋诗人陆游是诗词创作的劳模。享寿既高,用功又勤,一生留下近万首诗歌,冠绝古今。作为一位爱国诗人,陆游的爱国诗词,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肠·当年匹马戍梁州》等至今脍炙人口。


陆游塑像

但我更喜欢的,是陆游写给唐婉的诗歌。陆游与唐婉,本是‬神仙眷侣,夫妻恩爱,但是最终却被棒打鸳鸯,劳燕分飞。这份虐心之爱,终致唐婉含恨早亡,也让陆游遗恨终生。直到陆游的人生末年,他依然对唐婉对这份感情耿耿于怀,下面就为大家分享几首陆游写给唐婉的诗词。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写于陆游与唐婉离别之后,两人偶然邂逅于沈园。此时的唐婉已嫁作他人妇,陆游悲恨交加,写下这首词。在词中,他表达了对唐婉背弃盟约的愤恨。可是他又如何能体会到唐婉的痛苦和两难?很快,唐婉回应了一首《钗头凤》,被自己辩白,字里行间都是血泪。而不久,唐婉就香消玉殒了。


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知道自己错怪了唐婉,但斯人已逝,只剩下锥心刺骨之痛永久的盘亘在心里。年复一年的煎熬着陆游的心灵和精神。

《余年二十时尝作菊枕诗颇传於人今秋偶复采菊缝枕囊凄然》二首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閟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只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伤痛,才能写出发自肺腑、感动人心的诗篇。陆游此诗便是如此。唤回四十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此时的陆游,已是耄耋老人,虽然对唐婉的情愫依然深挚,但此时的他又如何与他人倾诉自己的这段心曲?夜半无人,孤灯自照,也只有把这份断肠,一人独嚼。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阙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禅龛一炷香。


物是人非,世间的一切都在时间无情的流逝中悄然改变,所爱之人早已成九泉下的幽魂,而诗人自己也早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回首那份感情,是遗憾年轻时的懦弱和鲁莽?还是自嘲时过境迁的自己却依然放不下?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我们有感情,有回忆。放下了,便是立地成佛,放不下,就萦绕一生。


沈园石壁

《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曾是惊鸿照影来,人生最美的一刻,就定格在那一个瞬间了。这就是人生。我们的人生,也许冗长而无聊,但总有某个时刻,某个地点,有一个人,刹那间点亮了我们的心灵。从此以后,一切都值得了。就如张爱玲所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巧赶上了,那也没有什么别的可说,唯有轻轻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

古往今来,跨越千年,我们心中最纯粹也最美好的感情,都是相通的。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这两首诗,作于陆游82岁之时,此时的陆游已来到人生暮年。从20岁的青春年华,到80多岁人生最后的时刻,对唐婉的感情可以说贯穿了陆游的一生。但是这份感情,有多少是思念,又有多少是愧疚。也许正是这份愧疚,才让陆游如此念念不忘吧。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古道热肠如陆游,一边是朗声高唱铁马冰河入梦来,一边是夜半低吟曾是惊鸿照影来,这才是一个真实的陆游,一个有血有肉的诗人,这也是我们热爱陆游的原因。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