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刘少齐的简介 档案解密之四:刘少奇,从”木匠”成为国家主席(No.178)

15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1-30 16:52:23    

刘少奇是木匠出身,1959年当选为中国第二任主席。他将“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作为一生勤政的座右铭,他的光辉业绩、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永远铭记在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呈现 | 档案解密之四:刘少奇,从"木匠"成为国家主席(No.178)

从”木匠”成为国家主席

刘少奇和李先念同是木匠出身。1951年夏,刘少奇看到中南海迎熏亭正在修缮,忍不住干了起来。1959年,刘少奇当选为中国第二任主席。两人一起为扭转我国国民经济的困难局面,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呈现 | 档案解密之四:刘少奇,从"木匠"成为国家主席(No.178)

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这是刘少奇一生勤政的座右铭。他深知,所谓的权力和官职都是人民给的,它只能为人民谋利益。因此,他对于人民群众总是满腔热情,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注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利益幸福,凸显了一个领袖爱民、亲民、为民的正确态度。

呈现 | 档案解密之四:刘少奇,从"木匠"成为国家主席(No.178)

刘少奇的学习精神

刘少奇自幼酷爱读书,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终身不怠。刘少奇最反对空谈,主张最力的是理论联系实际。他不仅主张结合当下的实际,更强调要未雨绸缪,着眼于未来。学思结合、思写并进是他非常重视的学习方法,并一贯主张向一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同志学习。

呈现 | 档案解密之四:刘少奇,从"木匠"成为国家主席(No.178)

中南海往事:刘少奇最穷

1960年,毛泽东、刘少奇等人的工资降为“每月人民币404.8元”。中央领导人中,刘少奇过得最“穷”。纪坡民回忆:“刘少奇家里七八个孩子,四百多块钱的工资,王光美参加工作的资历比较浅,比我妈还差十来年,我妈才一百多块钱,她的工资肯定也不多。”

呈现 | 档案解密之四:刘少奇,从"木匠"成为国家主席(No.178)

刘少奇教子改过

刘允若留学时,因同学关系不融洽,提出转系甚至调换学校的要求,刘少奇批评到:“你应该向你的组织声明承认错误,请求同志们批评,虚心地接受大家的意见,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正常起来。”刘少奇教育儿子正确对待批评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事例,直至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呈现 | 档案解密之四:刘少奇,从"木匠"成为国家主席(No.178)

保健医生眼中的刘少奇

刘少奇认为讲排场挥霍国家财产是犯罪行为。他规定家人一律不许乘公车,所以王光美去医院看病都骑自行车,连他自己去理发等都算私用车,还叫警卫员一一记账,再从他工资里扣除。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和友好人士送的所有礼品,他全部上交国家。

呈现 | 档案解密之四:刘少奇,从"木匠"成为国家主席(No.178)

领导安源罢工

1922年9月开始,刘少奇与李立三一道领导了闻名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他把我党第一个产业工人支部、第一所党校、第一支工人武装、第一个消费合作社搞得有声有色,还发展、掩蔽和为革命输送了大批党员干部。安源是我党早期革命的摇篮,有“小莫斯科”之称。

呈现 | 档案解密之四:刘少奇,从"木匠"成为国家主席(No.178)

相濡以沫 风雨无悔

刘少奇与王光美的结合克服了地位的悬殊、跨越了年龄的鸿沟。1948年8月,他们在西柏坡举行了简单的婚礼。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刘少奇受到严厉的批判、斗争和残酷迫害,但王光美毫不动摇,始终和刘少奇站在一起,坚定地支持他,共同经受着狂风恶浪。

呈现 | 档案解密之四:刘少奇,从"木匠"成为国家主席(No.178)

骨灰撒入大海

1980年5月19日,王光美带领子女,在北海舰队的卫护下,履行了刘少奇生前的最后遗愿,亲手将骨灰撒向大海。

呈现 | 档案解密之四:刘少奇,从"木匠"成为国家主席(No.178)

本期编辑:李兆彧

投稿邮箱:product@china.org.cn

油菜花的你是不是已经按捺不住来晒神作啦?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h5版本!

喜欢此文,请点个赞吧!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