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9年2月,宋太宗赵光义亲率数十万大军北上,包围了北汉的都城晋阳。经过长期的围困,北汉国主刘继元眼见外援断绝,被迫于5月5日开城投降。没想到宋太宗并没派兵驻守晋阳,而是将这座千年古城夷为平地!赵光义将百姓驱逐出城,然后将晋阳焚毁,之后又用汾水、晋水的河水来灌城!那么,宋太宗为何要这么做呢?
一、帝王之城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宋太宗看来,晋阳城有“王气”,因为这里走出了太多的帝王!公元前180年,汉高祖之子、代王刘恒离开了自己的封地晋阳,向长安城进发,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文帝。南北朝时期,东魏权臣高欢就以晋阳为基地,控制东魏政权。隋朝末年,晋阳留守李渊在此地起兵,然后攻入长安,建立唐朝。
五代十国时期,晋阳城更是出现了不少帝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以晋阳为基地,与后梁的朱温交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后唐政权。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晋阳起兵,最终在契丹的帮助下,夺取了江山,建立了后晋政权。947年,刘知远在晋阳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951年,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在晋阳建立北汉政权。
二、必争之地
其实,晋阳不仅是有“王气”的帝王之城,还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诚古今必争之地也”。西晋末年,大将刘琨坚守晋阳城近十年,抗击着少数民族的侵犯。南北朝时期的尔朱荣、高欢,将晋阳城作为自己的霸府所在地,来驾驭整个政权。
五代时期,郭威对刘知远说过这么一番话,“河东山川险固,风俗尚武,士多战马,静则勤稼穑,动则习军旅,此霸王之资也”。所谓河东指的就是今天的山西地区,而晋阳城是河东节度使的驻地。这里不仅有山川之险,且“风俗尚武,士多战马”,因此非常容易形成地方割据,甚至可以借此问鼎天下。
三、太原新城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特别是“王气”的缘故,宋太宗在占领晋阳后,就将其夷为平地。与此同时,宋太宗在汾河以东修筑新城,也就是现在的太原。为了破坏太原的“王气”,赵光义可以说是挖空心思,他下令将街道改成“丁”字形,因为这样就可以“钉”住龙脉,另外他还把城外的系舟山的山头削平,寓意割去“龙角”。
经过赵光义的一番折腾,千年古城晋阳被毁,太原城拔地而起。著名诗人元好问曾写诗讽刺宋太宗赵光义的行为,“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原来在北宋末年,金军攻打太原,虽然北宋调集大量军队援救,但仍然没有改变失败的命运。最终太原城被金军攻破,随后金军乘胜南下,最终灭掉了北宋政权。
裴矩何人?他是隋及唐初的重臣,论及才干,他精明练达,智勇兼具,常常有超拔同侪的地方。来源:《新华日报》可炀帝杨广即位之后,裴矩还是那个裴矩,但他的机巧才干不是用来成就功业,而是全花在取媚杨广的喜好上了。筹边大将竟成为献媚的佞臣。隋炀帝要迁都洛阳,裴矩被任命为建造府省的总办。他知道皇上迁都心切,遂督促
2025-08-14 01:41:05李渊,著名官二代兼富二代,祖上显赫的可以说是不要不要的。他们李氏一门的祖先,是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开国皇帝李暠,自带真龙天子基因,那是相当有排面。李渊的祖父,叫做李虎,虎哥是南北朝时期,北朝西魏的太尉,也就是当时西魏王朝的最高军事长官。李渊的父亲,叫做李昞,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李渊父系一门显赫,他母亲那
2025-08-14 01:22:09《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351年,韩昭侯以申不害为宰相。这一年距离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已经过去十年了。申不害本来是郑国的小官,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吞并了之后,也就做了韩国了小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伐韩重兵压境,申不害建议韩昭侯亲自去朝见魏惠王认错示弱,魏惠王挺美就撤兵了。以此为由,韩昭侯发现申
2025-08-13 00:35:20璧归赵:蔺相如的历史背景与事。“完璧归赵”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它源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 这个故事讲述了赵国使者蔺相如何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从秦国手中保全了和氏壁,并将其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的传奇经历。2. 和氏璧又称和氏之壁,是一块非常珍贵的玉璧。传说中是由楚国人卞和发现
2025-08-13 00:02:42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靠了哥哥霍去病的引荐,他才有了登堂入室的机会,成为汉武帝身边的郎官,进而得到汉武帝的赏识。霍光的特点和弟弟霍去病截然不同,霍去病处处锋芒毕露,而霍光则处处谨小慎微,在汉武帝身边几十年,办事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就凭这一点,就已经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了。霍光做事有多谨慎呢?举个例
2025-08-12 02:51:04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