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期,“黄老之术”还是诸子中的一个学派。到了汉代,为了巩固成立不久的西汉政权,汉高祖刘邦接受大臣的建议,采纳黄帝和老子倡导的清静无为思想,实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以及“约法省刑”等政策,使得汉初经济得以复苏和发展。
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之后,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将“黄老之术”作为治国方针,迎来了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黄老思想渐衰。
随后,道家思想流入民间,至东汉末年,出现了道教。道家把老子神化,老子被尊为神仙,称为“太上老君”。
随着道教的传播,关于春秋时期的老子事迹也被改编成神话故事流传开来。
传说,在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城东十里有个叫曲仁里的村庄,村前有条小河,河边住着一户姓李的人家。
这一天,李家姑娘到河边洗衣服,当她正在石头上搓衣服时,忽然看见一颗鲜红的李子漂了过来。她便放下衣服,伸手把李子捞起来,用手掰开,几口就吃完了。
从此,李姑娘有了身孕,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来就白眉白发,白须络腮。因此,李姑娘给他取名叫“老子”。
老子像
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指着院子中的一颗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他自幼聪慧好学,并向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学习。后来,老子又拜见周朝的博士,进入太学学习各种典籍,不几年,他终于成为精通天文地理学识渊博的学者。
学习结束后,经老师推荐,老子到周王朝的图书资料室工作。随着周王朝渐渐衰弱,老子辞官过上隐居生活。
后来,老子骑一青牛,西游秦国。这天,在他要出函谷关的时候,守关的官员尹喜在城楼上看见东方紫云聚集一团,形如飞龙,自东向西而来,由此他知道一定是有圣人要来函谷关了,于是,尹喜便下楼亲自迎接。
不一会儿,尹喜果真看到仙风道骨的老子骑青牛踏风而来。尹喜知道老子定有才学,听说老子要远行,便坚持要把他留下来,非要他写下所悟到的真理,才肯让他出关。
于是老子便把他所感悟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取名为《道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
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著作,深深陶醉其中。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作,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想跟您一起走。”老子表示同意。然后,尹喜随老子西行而去。此后,就再也没有他们的踪迹了。
到了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把老子尊为祖师爷,并称他为太上老君,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从此以后,太上老君成为道教最高神之一。
东汉汉桓帝刘志派中常侍管霸在老子出生地曲仁里建了老子庙。到了唐代,唐高祖李渊为了抬高家族地位,就听取了大臣的建议,认老子为祖宗,下诏改老子庙为太清宫。
唐高宗、唐玄宗又先后为老子加封尊号,推为宗室远祖,并在太清宫专奉老子,仪规同于朝廷,于是太上老君最终确定为太清境洞神教主,即道德天尊。此后,宋、金、元、明、清等历朝皇帝都亲谒或派大臣拜谒太清宫。
太清宫
老子故里曲仁里也因老子之名,先后更名为真源、卫真、鹿邑,在苦县,老子的各种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苦县也成为全球李姓华人寻根问祖的胜地。
老子出关中的“紫气东来”,也成为我国文化的一个基因,人们把“紫气”当成祥瑞的象征,还把“紫气东来”写在大门上。另外,老子坐骑“青牛”也成为道教文化的一个著名意象,以至于成为神仙道士的坐骑。
老子与《道德经》,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乐羊,一个是战国时候的乐羊,一个是东汉的乐羊。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前者。战国的乐羊,本是宋国人,应该姓子,宋国公子里有个叫衎(字乐父)的,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字作为自己氏,后来氏和姓不分,就逐渐发展出乐这个姓来。这个乐羊跟吴起(杀妻求将)有点像,他是吃儿子的肉羹换取军功。乐羊怒喝中山羹后
2025-09-15 03:36:23霍光是一个美男子,面白皙,美髯。给人的印象温文尔雅,谨慎小心。他在汉武帝身边工作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有一个大臣观察到,霍光上朝进入宫殿,走上了台阶后到步入议事厅觐见皇帝的地方,他走的步数每天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可见霍光的自律与严谨超乎常人。汉武帝正是因为霍光身上谨慎小心的优点,加上对霍光的兄长
2025-09-15 00:16:56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想要看到帅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历史上想要看到帅哥,那就得这个帅哥在历史做出其他的贡献。战国时齐国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将自己的美留在了历史中,更重要的是间接使齐国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邹忌。1.以琴劝谏齐王不知道是比较帅的人喜欢搞艺术,还是搞艺术显得帅,反正大帅哥邹忌就是搞音乐艺术的。
2025-09-14 03:53:51汉武帝时期,卫氏一族起初的崛起都是靠“裙带关系”,卫家前后出的这两位大将军都是私生子。但是相比于卫青,霍去病要更加幸运一点,他出生后一年,卫子夫就被汉武帝看中并带回宫中。次年,卫子夫再次得到汉武帝宠幸,怀有身孕,被封为夫人。卫青也九死一生、因祸得福摆脱了“骑奴”的身份,成为了建章监和侍中,跟随在汉武
2025-09-14 01:58:16战国四公子,居第二为赵国平原君。平原君赵胜,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的幼弟,《史记》载“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作为赵国诸多王室公子中最贤良的一个,平原君与孟尝君一样,平原君也“喜豢养门客,为母国效力”,门下食客如云,并凭借“礼贤下士”的名声先后
2025-09-13 03:30:04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