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鳌拜,侍奉三代帝王,被擒时的一句话,康熙将他改为终身圈禁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4 08:47:17    


康熙四十二年,下旨善待鳌拜后人,重新给予官职,但这时候的康熙,并未给鳌拜正名,只是用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对鳌拜的歉意。

康熙五十二年,追封鳌拜一等男爵,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雍正时期,赐予祭葬,复一等公,加封号“超武”,世袭罔替。鳌拜的孙子,达福在平定准葛尔时期表现优异,为国捐躯。

乾隆四十五年(1780),追覆鳌拜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并将先帝,所立鳌拜不时之罪状悉数正名。

这些鳌拜证明的行为,说明了,在清朝三代帝王的眼中,鳌拜并不是jian臣。

鳌拜给后人们,留下的都是骄横跋扈,贪婪的形象。

鳌拜后期虽然对皇帝飞扬跋扈,但当年鳌拜的确是忠勇之臣,鳌拜出身将门,从青年时代起,便效力军中,屡立大功。在皮岛之战中,他竟一个人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

胜败关键时刻,不顾生命危险,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攻破皮岛。顺治元年10月,鳌拜随军与李自成的大顺军交战,攻陷四城,降三十八座城,前后十三战,重创大顺军,鳌拜早年出生入死,转战南北,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当之无愧的清初开国功臣,他对故主皇太极忠心,对顺治也始终坚守臣节。

那为什么鳌拜在皇太极朝是勇猛的将领,在顺治朝是忠臣,到了康熙朝要谋反?

顺治皇帝安排的四个辅政康熙的大臣,索尼是正黄旗,鳌拜和遏必隆是镶黄旗,两黄旗都是皇太极父子率领,苏克萨哈所属的是正白旗。

相对于苏克萨哈、遏必隆这两人而言,鳌拜一直是坚挺的皇太极系支持者,顺治登基,就是鳌拜带领着两黄旗将领,强烈反对多尔衮继位。

皇太极死后没有立皇太子,导致清朝内部争夺皇位,最终在孝庄和两黄旗的联合下,一心想当皇帝的多尔衮妥协立顺治为皇帝。

所以,在顾命大臣里,索尼虽然为首,但实际上斗不过鳌拜,只能撺掇康熙亲政。

鳌拜从关外开始,就屡立战功,加上皇太极去世后坚决拥戴嫡系,其实是很值得赞常的一个人,康熙之所以收拾他,是因为那时候,康熙即将亲政,鳌拜又权倾朝野,甚至杀朝廷大员,故而为康熙所忌,而且康熙那时候要停止圈地,开始收买底层人心,鳌拜圈地过于严重,需要拿鳌拜立威。

鳌拜只是专权,他对大清朝的功劳还是很大的。

鳌拜的儿子并没有等到父亲被正名的那一天。鳌拜孙子达福,是鳌拜后人中的高光时刻,他先是继承了一等男爵,等到雍正帝继位以后,对于鳌拜的追赐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彻底正名了鳌拜.

至此鳌拜的后人中,就都是籍籍无名了,没什么存在感了,到了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帝跟祖父康熙帝的态度一致,认为父亲雍正帝全面平反鳌拜不合适,于是“追覆鳌拜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

不过此后鳌拜后人,一直承袭这个爵位延续了下去,也算是衣食无忧了,享受到了鳌拜这个开国功臣的福荫了。

相关文章

申不害变法短暂强大了韩国,更开创了帝王权术的先河

《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351年,韩昭侯以申不害为宰相。这一年距离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已经过去十年了。申不害本来是郑国的小官,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吞并了之后,也就做了韩国了小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伐韩重兵压境,申不害建议韩昭侯亲自去朝见魏惠王认错示弱,魏惠王挺美就撤兵了。以此为由,韩昭侯发现申

2025-08-13 00:35:20

完璧归赵:蔺相如的历史背景与事迹

璧归赵:蔺相如的历史背景与事。“完璧归赵”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它源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 这个故事讲述了赵国使者蔺相如何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从秦国手中保全了和氏壁,并将其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的传奇经历。2. 和氏璧又称和氏之壁,是一块非常珍贵的玉璧。传说中是由楚国人卞和发现

2025-08-13 00:02:42

霍光辅政:为何霍光死后,霍氏就迅速败亡了?你看他们干了什么!

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靠了哥哥霍去病的引荐,他才有了登堂入室的机会,成为汉武帝身边的郎官,进而得到汉武帝的赏识。霍光的特点和弟弟霍去病截然不同,霍去病处处锋芒毕露,而霍光则处处谨小慎微,在汉武帝身边几十年,办事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就凭这一点,就已经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了。霍光做事有多谨慎呢?举个例

2025-08-12 02:51:04

庄子:读懂十句话,做个明白人

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含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很危险、会让人疲惫不堪的。启示:这句话并非让我们不要去追求知识,而是提醒我们要懂得取舍。在知识的海洋里,不可能面面俱到,要结合自身的需求和精力,有选择地去学习,避免盲目地贪多

2025-08-12 00:56:57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最终下场,令人感慨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最终下场,令人感慨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深深感慨。在那个战祸连年的时代,廉颇和蔺相如两位志同道合的人,其实内心向往的只是为国尽忠,力求战乱环境下的一方太平。但就在他们忠心耿耿为国尽职的过程中,却也被不解风情之人误解,甚至误导君主,最终付出了沉痛代价。廉颇和蔺相如

2025-08-11 03:24:0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