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墨子——平民出身的思想科学巨匠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31 09:17:27    

墨子约出生在周敬王四十年(约公元前480年),一说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他的先祖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目夷是殷商王室的后代,曾是宋襄公的大司马。但后来他的后代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简略为墨姓。

墨子,名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是一个平民出身的士人,曾担任过宋国大夫。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他的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科圣”。

墨子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他受到了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曾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的儒学,称道尧舜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 。但因不满儒家学说而另创一对立的学派。

墨子穿着草鞋,步行天下 ,开始在各地游学。他最终舍掉了儒学,另立新说,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


墨子在宋昭公时曾做过宋国大夫。但以后地位下降,接近劳动者。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他曾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说服鲁班而止楚攻宋。他还曾多次访问楚国,献书给楚惠王,并拒绝了楚王赐给他的封地。他还曾受到越王的邀请,但因条件不合而未成行。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

墨子的思想是以“兼爱”为核心的。他认为,人们应该兼爱所有的人,不分亲疏贵贱,不分族类国别,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和平与公平。他反对儒家的“爱有等差”的观点,认为这是导致社会不公和战争的根源。他主张“非攻”,即反对无义之战,主张各国相互和睦、互利共赢。他还主张“尚贤”,即任用有才德的人治理国家,反对任人唯亲、贵贱有别的做法。他还提出了“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涉及政治、伦理、宗教、命运、乐趣、礼俗、节约等方面¹²。

墨子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他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他不仅在理论上阐述自己的思想,而且在实践中付诸行动。他带领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国,劝说诸侯停止战争,救济百姓困苦,制造各种器械以防御敌人或方便生活。他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了当时广大平民和下层士人的拥护和支持。

墨子约出生在周敬王四十年(约公元前480年),一说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他的先祖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目夷是殷商王室的后代,曾是宋襄公的大司马。但后来他的后代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简略为墨姓。

墨子,名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是一个平民出身的士人,曾担任过宋国大夫。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他的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科圣”。

墨子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他受到了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曾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的儒学,称道尧舜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 。但因不满儒家学说而另创一对立的学派。

墨子穿着草鞋,步行天下 ,开始在各地游学。他最终舍掉了儒学,另立新说,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

墨子在宋昭公时曾做过宋国大夫。但以后地位下降,接近劳动者。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他曾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说服鲁班而止楚攻宋。他还曾多次访问楚国,献书给楚惠王,并拒绝了楚王赐给他的封地。他还曾受到越王的邀请,但因条件不合而未成行。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

墨子的思想是以“兼爱”为核心的。他认为,人们应该兼爱所有的人,不分亲疏贵贱,不分族类国别,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和平与公平。他反对儒家的“爱有等差”的观点,认为这是导致社会不公和战争的根源。他主张“非攻”,即反对无义之战,主张各国相互和睦、互利共赢。他还主张“尚贤”,即任用有才德的人治理国家,反对任人唯亲、贵贱有别的做法。他还提出了“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涉

相关文章

礼贤下士智勇兼备——战国四公子之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约公元271年-349年),字少卿,是中国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他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魏无忌在晋朝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魏晋之际,一时之杰”。魏无忌在军事、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早年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色,曾多次参与平定叛乱、剿灭盗贼等战事,屡次立下战功

2025-05-01 02:29:43

“战国四公子”魏无忌:他礼贤下士曾击败秦国,为何会抑郁而终?

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无忌,因礼贤下士大量招收人才,门客可达三千人,同时他也有打仗的经验。他曾多次帮助赵国打败秦国,并主张合纵抗秦,这样一个人才为何会到晚年抑郁而终呢?不受待见魏无忌又被称作为信陵君,他和田文、赵胜和黄歇并称为“四君子”,他出身魏国贵族。同时他也是魏安厘王的弟弟,等到安厘王即位以后才

2025-05-01 01:14:59

战国四公子之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魏无忌出身贵族,礼贤下士,招养门客。曾派门客刺探邻国动静,对秦军东进意图思虑甚深,认为秦必以吞韩并魏为先,故反对亲秦伐韩之策,力劝魏王存韩以保魏

2025-04-30 03:42:53

武则天虽为女性荣登帝位,上位后做了哪些政绩,令天下心服口服?

唐朝时期女性的地位非常之高,不仅可以嫁给自己喜欢的人,甚至还可以在婚前谈恋爱,要知道这在清朝的时候都是不被允许的,所以说唐朝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朝代。与此同时在这个朝代当中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女性,尤其是武则天成为皇帝这件事情就足以见得唐朝是一个非常包容开放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讲究男女平权的朝代。当然了,在

2025-04-30 02:32:25

魏安釐王和楚怀王,怎么看信陵君和项羽杀将夺兵权?

公元前257年,“长平之战”后,秦军继续向赵进攻,围困赵都邯郸,赵向魏求救。图-长平之战后秦军攻势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往救,又慑于秦的恫吓,命军队驻扎在边界按兵不动。情急之下,魏信陵君急于救赵,窃符救赵,假传君令杀了魏将晋鄙,解除了邯郸之围,从此信陵君确立了在各国中的强大影响力。时隔50年,公元前20

2025-04-30 01:44:1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