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儒学文献——孟子的师承与思想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5 08:01:26    

儒学文献——孟子的师承与思想

一、儒家文化的继承人——孟子

  孟子是继孔子以后最重要的儒学大师。他全面继承、捍卫和发展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正是由于他历史上的功绩,才使得中国儒学如此的完美和丰厚,赢得“孔孟之道”之誉,它以其宏伟无尽、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供历代王朝治国安邦,使世道中兴;育知识分子、仁人志士成为国家栋梁、功成名就;赐百姓耕读持家,处世友善,安康吉祥。

  然而孟子思想来自何源呢?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他在《孟子·离娄下》中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意为,我没有赶上当孔子的学生,我是私地里向别人学取孔子之道的。

  然孔子之道是承继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文化之精华,“述而不作”,孟子谓之曰“集大成也者”。这说明孟子的“私淑”、弘扬和发展,是对中华文化又一次的承继和总结,盖为中华文化之集优,至而荟萃者也。他说的私淑的“诸人”是何人也?人们共知的是,子思是孔子的孙子,他的老师是曾子,曾子的老师是孔子。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孟轲,邹人也,受业于子思之门人。”世人谓之“思孟学派”,故唐代大文豪、哲学家韩愈称孟子为儒家学说的“道统嫡传”,“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

据夏传才《孟子讲座》中统计的数字,《孟子》一书引以言论和事迹最多的是曾子,达22次;子思者,16次。可以看出,曾子、子思对孟子的影响之深、之大。此史迹和师承可以“孔子——曾子——子思(门人)——孟子”之系构成孟子成才、为师乃至成为亚圣的德智之源流。这源流又直通“前三代”、商周、春秋、至圣孔子。岂不又一次历史上的“集大成也者”?故孟子之师承是中华先秦文化的宏伟构架,是中华传统文化之重要基轴,是中华国粹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师承纽带的圣藤,将永葆中华传统文化的长青和繁荣。

二、 世界伟人——孟子

  孟氏始祖孟子,名轲,字一说子舆,一说子车。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世界权威辞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美国编纂出版)对孟子有详细介绍。美国天文学博士、理学硕士、法学硕士麦克·哈特所著《人类百位名人排座次》一书,收入“对人类历史进程有影响”的100位名人,其中中国8位,孟子居其一。麦克·哈特说,我“敬佩孟子,因为他提出了关心老人、残疾人和减轻税收的建议。”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约在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四月初二生于邹城东北125公里凫村,娶妻田氏,生子仲子,卒后葬于凫村孟林,享年84岁。其父孟激,在孟子三岁时辞世,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追封为“邹国公”;其母仉氏(公元前?——前317年),以“三迁其居”、“断机教子”等流芳后世。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被追封为“邹国宣献夫人”,清乾隆三年(1738年)又加封为“端范宣献夫人”(即做母亲的典范)。

  孟子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之门人。他十分景仰孔子的学问,很为自己不能直接受教于孔子感到遗憾。他说:“自生民以来,未有胜于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我是私下里向别人学习来的)”(《孟子·离娄下》) 。他景仰孔子、学习孔子,继承并发展儒家思想,终于成为儒家第二代宗师。

  孟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在政治上,他主张“仁政”,“以德服人”,强调“民贵君轻”、“法先王”。他说:“民为贵,社稷(国家政权,有说指土谷神。)次之,君为轻。”(《孟子·离娄下》)就是说,人民的地位与作用比君主重要,国家政权(土谷神)为次。他进一步解释说“得乎丘民(民众)为天子”(《孟子·尽心下》)。“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他针对有人说“武王伐纣”是“臣弑君”,反驳道:“诛一夫纣也”。也就是说,得到民众拥护才可以成为天子,否则对“独夫残贼”民众可以把他推翻。公元前315年齐国攻打燕国,大获全胜,齐宣王问孟子该不该吞并燕国。孟子回答说:“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不要)取。”(《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认为,一国之君不仅应考虑本国人民利益,而且应该考虑敌国人民利益。这是相当彻底的民本理论。

  在经济上,他主张“制民之产”,就是要规定老百姓有一定的财产。他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孟子·滕文公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般人必须有固定财产才能有正常的道德意识,如果没有一定的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作为稳定的经济来源,就不会有正常的道德意识,就会违法乱纪,无所不为。等百姓犯了罪再去惩罚他们,那就简直是在陷害人民了。对于“制民之产”如何规定,他提出:“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梁惠王上》)。

  在伦理道德上,他提出仁、义、礼、智,主张“尚义轻利”。《孟子·梁恵王上》记载,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有利于我的国家吧?”孟子听了十分反感,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解释说,如果君王说“何以利吾国”,大夫说“何以利吾家”,老百姓说“何以利吾身”,上上下下相互追逐私利,那么国家就很危险了。不仅义利冲突时要尚义轻利,即使生命与道德发生矛盾时,也应“舍生取义”。他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他强调人要存心养性,深造自得,“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以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上》)。他说:如果正确的在我,“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在哲学思想上,他相信“天意”的决定作用。他的学生问他“尧以天下与(授予)舜,有诸?”他回答:“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是“天与之”(《孟子·万章上》)。他要求人们按“天命”行事。不过,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孟子的“天命说”说成是唯心主义。他在回答舜的天子之位是“天与之”之后,接着引用《尚书》中的话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的眼睛是天的眼睛,百姓的耳朵就是天的耳朵)。这就是说,“天意”来自民意,民意就是“天意”。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而由于孟子的继承和发展,才形成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体系——孔孟之道。孟子的性善之称,王霸之辩,知言养气之论,皆发孔子所未谈,述六经所不载。更重要的是,其发展还主要表现在:第一、他的民本思想更为深刻。他提出的“民贵君轻”学说,是古代哲学民主性的精华。这一论述,当时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极为可贵。第二、他的人格标准更为崇高。他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准则,影响了一代代民族英雄和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起了非常重大的积极作用。第三、他对人生价值的看法更为明确。他提出“人人有贵于己者”的学说,断然肯定:“人皆可以为尧舜”。这就是说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这一观点是对统治阶级把劳动者看成奴隶的谴责和批判。第四、他对生产生活更为重视。指出:“民事(农业生产)不可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下》);主张“省刑罚、薄赋敛”,减轻税收,“制民之产”,“取于民有制”(《孟子·滕文公上》),达到“黎民不饥不寒”等。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张岱年先生认为,所有这些都是孟子超越前人,影响后世,至今仍具有进步意义的特殊贡献。

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孟子从青年时期开始周游列国,据传声势很大,他游说魏王、齐王时,“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他先后到过邹、任、齐、鲁、宋、滕、魏等20多个国家,许多君王对他的主张洗耳恭听,齐国曾任他为客卿数年,梁惠王对他也非常尊重。但是,因为当时的“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代伐为贤”,而他“乃述唐(尧)、虞(舜)、三代(夏、商、周)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所以从未受到任何一个国君的重用。公元前312年(59岁),他返回故乡专做教育,并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著有《孟子》11篇,今存7篇。晚年在教学活动中他得到很大慰藉。他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孟子是孟氏的始祖,更是华人的荣耀。他的思想,对于推进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都起到重大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宋元丰七年(1085年),神宗追封孟子为“邹国公”;元至顺元年(1330年),文宗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1531年),世宗加封孟子为“亚圣孟子”。麦克·哈特说:孟子是“中国被列为仅次于孔子地位的‘亚圣’。”他不仅是中国的伟人,而且是世界的伟人,他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为世界思想宝库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关文章

荆轲——最名不副实的刺客

公元前227年,易水河边,北风凌冽,空气中弥漫着悲壮的气氛。高渐离有节奏的击筑,荆轲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头也不回地踏上了去秦国咸阳的大路。易水送别荆轲,北方有名的游侠,喜爱读书、击剑。曾以自己的剑术去游说卫元君,但卫元君没有重用他。后来,流落街头,与屠狗为生、善于击筑的高渐离

2025-01-07 10:31:25

康熙大帝的最后15年:崩溃,振作,与骤逝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四,一代雄主哭了!作为清朝最雄才大略的君主,康熙皇帝以往从未在人前哭泣。这次导致他在人前崩溃的原因,除了幼子十八阿哥胤祄的骤逝外,主要是因为皇太子、二阿哥胤礽在弟弟去世后所表现出来的冷漠无情,让其心痛、心寒。也正是在这一天,老皇帝痛心疾首地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废太子

2025-01-07 10:16:24

鳌拜伯父费英东,不仅自己名垂青史,六个女婿更是个个不简单

01费英东是苏完部长索尔果的儿子,在太祖统一建州女真的过程中,索尔果率部归顺太祖皇帝,这一年费英东25岁,恰好是建功立业的年纪。太祖见费英东善于骑射功夫,而且能够直接拉开十余石的强弓,便对其委以重任,将其授予一等大臣,而且为了让费英东更加忠心,太祖将嫡长子褚英所生的女儿嫁给了费英东,就这样费英东成为

2025-01-07 10:01:23

燕国派荆轲刺秦,差点一击成功,另五国为何不派杀手刺杀秦始皇?

公元前227年,一个北风呼啸的夜晚,燕国王宫,燕王太子丹将一把闪着寒光的匕首交给壮士荆轲:“这是我花重金买来的利刃,还用毒药泡了很久,只要划破人体一点皮,那人当即就会倒地身亡。”荆轲神情严肃从太子丹手中接过宝剑,提着装了一颗人头(跑到燕国的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的匣子,走出皇宫。在波涛滚滚的易水河边,

2025-01-07 09:46:34

摄政王、辅政大臣辅佐幼帝的结局为何都不好?

清朝历史上,有三位皇帝冲龄继位由朝廷大臣辅佐,分别是顺治6岁、康熙8岁、同治6岁。幼帝继承大统,必有大臣辅政。辅政大臣的结局如何?1)皇太极猝死,储嗣未定,皇太极长子豪格和皇太极弟多尔衮激烈争夺皇位,使6岁福临意外登上皇帝宝座,成为顺治帝。 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通过各种手段,多尔衮逐步

2025-01-07 09:31:2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