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失败的英雄,悲壮的刺客—荆轲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9 08:32:46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个英雄梦,想象自己是一名武艺高强的剑客,仗剑走江湖,锄强扶弱,拯救万民于水火。我想太史公心里也住着一位侠客,所以才会在浩瀚的历史银河中为那些像星星一闪而过的刺客写《刺客列传》。在其所写的五位刺客中,荆轲所占的篇幅最多,看来太史公还是怀有私心哦。

简单回顾一下荆轲的生平事迹。战国末期卫国人,爱读书,好击剑,为人慷慨侠义。游历至燕国,被燕国豪侠田光推荐给燕太子丹

秦王嬴政矢志一统天下,在灭掉赵国后,兵锋直指燕国,燕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刺杀秦王。荆轲有感于太子丹,于是答应。公元前227年,与秦舞阳携燕国督亢之地地图及秦叛将樊於期(wū jī)首级入咸阳,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荆轲以献地图为名,暗藏匕首于其中,图穷匕见,刺杀失败,为秦王侍卫所杀。

燕王喜害怕秦国以此为由攻打燕国,于是听从属下意见杀太子丹,向秦国求和。然而这阻挡不了秦国的统一进程,五年之后,终被秦国所灭。

虽然荆轲失败了,但名气比其他四位大得多。太史公在描写荆轲时,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敬佩之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给后世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正是如此

通过阅读《刺客列传》,我们不难发现,荆轲与其他四个刺客相比,刺杀任务要困难得多,因为他要刺杀的对象是秦王嬴政,后者后来横扫六国,席卷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王朝的君主。而其他四位刺杀的对象,不过是地方上一个诸侯王而已。

两千多年来,人们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歌声感动,也为荆轲的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一、武艺不精。他虽然爱读书,好击剑,但也仅仅是业余爱好而已,作为一名剑客很不专业。曾经有三个人评价过其剑术:

荆轲曾经去找过卫国国君,想凭借剑术谋个一官半职,结果人家根本不搭理他,可见卫国国君并不认可其剑术。

荆轲外出游历时,遇到了盖聂,此人被誉为“剑圣”,号称战国时期第一高手。两人讨论剑术时,盖聂很生气,用眼睛瞪他,吓得荆轲连夜驾车离去。说明盖聂也不认可其剑术,讨论剑术纯属胡说八道。

荆轲曾经漫游邯郸时,与一个叫鲁勾践的人博弈,发生争执。鲁勾践发怒,大声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证明一个籍籍无名的人荆轲都怕,其剑术可想而知了。

二、助手不给力。秦舞阳此时才13岁,“杀人,人不敢忤视”,恐怕有假吧,说到底还是一个孩子。而且没见过什么世面,在咸阳宫被秦军将士和亲王嬴政的威严吓得失色,焉敢动手?

三、性格刚硬,不善于沟通。从太史公写荆轲的三个小故事就可以看出,其性格深沉内敛,话不投机半句多,凭一己好恶做事情。这在后来与燕太子丹合作中也出现类似问题。因为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告诉太子丹,致使太子丹起疑心,以为他打了退堂鼓,于是出言不逊。荆轲本是想等自己的朋友一起去,给自己当助手。但见太子丹不信任他,很恼怒,就赌气不等朋友到,便带着秦舞阳就出发了。

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是想让其仿效当年曹沫挟持齐桓公一样,胁迫秦王嬴政归还侵占燕国的土地,如果不成,再见机行事,刺杀秦王。当荆轲左手拽住嬴政的衣服袖子时,也许犹豫了一下,就是这方寸之间,结局已经注定了。

有人说,荆轲之所以名气很大,是因为他的“失败”造成的,因为如果成功了,就没有后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也就是说秦始皇的名气越大,他的名气也就越大。

但是这都不要紧,因为当荆轲敢越过易水,渡过黄河,到达咸阳;敢单挑秦王,慷慨赴死;敢面对强敌,镇定自若,谈笑自如,就已经证明他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了。他在孤独中完成了刺杀动作,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两千多年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