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个英雄梦,想象自己是一名武艺高强的剑客,仗剑走江湖,锄强扶弱,拯救万民于水火。我想太史公心里也住着一位侠客,所以才会在浩瀚的历史银河中为那些像星星一闪而过的刺客写《刺客列传》。在其所写的五位刺客中,荆轲所占的篇幅最多,看来太史公还是怀有私心哦。
简单回顾一下荆轲的生平事迹。战国末期卫国人,爱读书,好击剑,为人慷慨侠义。游历至燕国,被燕国豪侠田光推荐给燕太子丹。
秦王嬴政矢志一统天下,在灭掉赵国后,兵锋直指燕国,燕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刺杀秦王。荆轲有感于太子丹,于是答应。公元前227年,与秦舞阳携燕国督亢之地地图及秦叛将樊於期(wū jī)首级入咸阳,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荆轲以献地图为名,暗藏匕首于其中,图穷匕见,刺杀失败,为秦王侍卫所杀。
燕王喜害怕秦国以此为由攻打燕国,于是听从属下意见杀太子丹,向秦国求和。然而这阻挡不了秦国的统一进程,五年之后,终被秦国所灭。
虽然荆轲失败了,但名气比其他四位大得多。太史公在描写荆轲时,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敬佩之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给后世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正是如此。
通过阅读《刺客列传》,我们不难发现,荆轲与其他四个刺客相比,刺杀任务要困难得多,因为他要刺杀的对象是秦王嬴政,后者后来横扫六国,席卷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王朝的君主。而其他四位刺杀的对象,不过是地方上一个诸侯王而已。
两千多年来,人们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歌声感动,也为荆轲的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一、武艺不精。他虽然爱读书,好击剑,但也仅仅是业余爱好而已,作为一名剑客很不专业。曾经有三个人评价过其剑术:
荆轲曾经去找过卫国国君,想凭借剑术谋个一官半职,结果人家根本不搭理他,可见卫国国君并不认可其剑术。
荆轲外出游历时,遇到了盖聂,此人被誉为“剑圣”,号称战国时期第一高手。两人讨论剑术时,盖聂很生气,用眼睛瞪他,吓得荆轲连夜驾车离去。说明盖聂也不认可其剑术,讨论剑术纯属胡说八道。
荆轲曾经漫游邯郸时,与一个叫鲁勾践的人博弈,发生争执。鲁勾践发怒,大声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证明一个籍籍无名的人荆轲都怕,其剑术可想而知了。
二、助手不给力。秦舞阳此时才13岁,“杀人,人不敢忤视”,恐怕有假吧,说到底还是一个孩子。而且没见过什么世面,在咸阳宫被秦军将士和亲王嬴政的威严吓得失色,焉敢动手?
三、性格刚硬,不善于沟通。从太史公写荆轲的三个小故事就可以看出,其性格深沉内敛,话不投机半句多,凭一己好恶做事情。这在后来与燕太子丹合作中也出现类似问题。因为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告诉太子丹,致使太子丹起疑心,以为他打了退堂鼓,于是出言不逊。荆轲本是想等自己的朋友一起去,给自己当助手。但见太子丹不信任他,很恼怒,就赌气不等朋友到,便带着秦舞阳就出发了。
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是想让其仿效当年曹沫挟持齐桓公一样,胁迫秦王嬴政归还侵占燕国的土地,如果不成,再见机行事,刺杀秦王。当荆轲左手拽住嬴政的衣服袖子时,也许犹豫了一下,就是这方寸之间,结局已经注定了。
有人说,荆轲之所以名气很大,是因为他的“失败”造成的,因为如果成功了,就没有后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也就是说秦始皇的名气越大,他的名气也就越大。
但是这都不要紧,因为当荆轲敢越过易水,渡过黄河,到达咸阳;敢单挑秦王,慷慨赴死;敢面对强敌,镇定自若,谈笑自如,就已经证明他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了。他在孤独中完成了刺杀动作,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两千多年。
战国末期,平原君赵胜,是一个举足轻重,影响极大的人物。他是少有的,能以自己的实力,对天下形势产生影响的人物,其实际影响力,可能还在同时期的一些诸侯王之上。不过,同时,他也是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赞他的人,称他是赵国的顶梁柱。贬他的人,称他是赵国的“蛀虫”,也是长平战败的罪魁之一。那么,平原君赵胜,究竟
2025-05-27 00:39:47在史书上,大唐王朝的建立者李渊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人,他的一生可以用平平无奇来概括,隋朝末年,李世民多次劝李渊起兵造反,李渊不同意,后来李世民设计李渊睡了杨广在晋阳行宫的妃嫔,李渊不得不起兵,最后靠着李世民一路南征北战,统一天下,帮助李渊坐上皇位,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逼退位,这就是史书上关于李渊的记载
2025-05-27 00:28:18为何李世民那么心急,明明李渊还活得好好的,他便已经忍不住要当皇帝了?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早上,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门口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在两个月后禅让皇位。那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的动机又是什么呢?其实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政变之前,就已经手握兵权掌握了朝廷,玄武
2025-05-26 01:08:52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权力、欲望与历史的吊诡盛世明君,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绩被历史铭刻,他的“贞观之治”更是成为后世帝王的楷模。在这光辉荣耀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血腥残酷的往事——玄武门之变。手刃亲兄弟,逼父退位,李世民的帝王之路,究竟是天命所归,还是欲望驱使?一、 血染玄武门:一场权力与欲望
2025-05-26 00:31:52唐太宗李世民,一个名垂青史、家喻户晓的皇帝,一个与秦皇汉武齐名、有文韬武略的皇帝,一个曾经被封为法家代表人物的皇帝,一个因执行所谓“让步政策”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皇帝,一个因在各种电视剧中热播、在通俗作品中细说或戏说而被老百姓街谈巷议的皇帝,一个唯独历史家已经无话可说的皇帝!《光明日报》特约清
2025-05-25 00:33:1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