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历史尘埃中的樊於期与樊馆那些事儿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5 12:30:36    

战国时期的荆轲刺秦王,堪称一部历史大剧。两千多年来无论是史学著述还是文艺作品,都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过记述和演绎。作为这部大剧不可或缺的人物,樊於期不仅赢得了后世的赞颂和敬仰,也引发了人们对他身世的好奇与猜想。

事实上,正史对樊於期这个人记载寥寥。从惜字如金的史书中,我们主要了解到两件事:第一,樊於期是秦国将军,因触犯秦法,叛逃至燕国;第二,樊於期自刎献头,帮助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政。然而,貌似人人皆知的事情,却有诸多问题待解。

比如:既然樊於期是秦国将军,但为何在秦国将军名单中找不到樊於期的名字?樊於期在燕国有几个住处?燕太子丹为何在数十里外的督亢地为樊於期建造“樊馆”?当年的樊馆是什么样的规制?这些问题很难在正史中找到准确记载。但我们可以从众多资料中寻找蛛丝马迹,综合分析,找到合乎逻辑的答案。

对于樊於期的身世,目前史家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认为樊於期在秦国时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桓齮,逃到燕国后因语言差异,改成读音相近的名字樊於期,杨宽所著《战国史》便持此种观点。秦国史书记载,桓齮为秦国名将,屡立战功,在与赵国李牧交战时败北。战败后有说是桓齮潜逃他国,有说是被杀。在秦国史书中,之后确实再也未出现过桓齮将军的名字。第二种是认为秦国将军樊於期叛逃一事可能没写入秦国史书,有可能因为他参与了秦庄襄王之子成蟜的叛乱,投降赵国,后潜逃至燕国。电视剧《大秦赋》便是这两种说法的统一,毕竟是文艺作品,大家姑妄观之,姑妄听之吧。无论是哪种说法,有一点可以确定,樊於期的确是秦国将领,因触犯秦国法律,全家被诛杀,他本人也被秦国悬赏千金追杀。无奈之下,他逃到燕国避难,由于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时与樊於期交好,故而收留了他。

樊於期到燕国后,先是住在了燕国都城(今易县),太子丹对他热情款待。随后不久,太子丹就在距离燕国都城几十里外的督亢腹地为他建造了馆舍,人称“樊馆”,地点就在如今的高碑店市方官镇方官村。《新城县志》载“樊馆,城北方官镇……”,方官之名便是由樊馆二字演变而来。为何要在此处建樊馆呢?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为保护樊於期,远离都城可避人耳目;二是此处为膏腴之地,地肥水美,的确是一个好去处。当年荆轲专程拜访好友樊於期,商议刺秦大计,樊於期自杀献头的悲壮故事,就应该是发生在这里。

那么樊馆的具体位置在何处呢?目前尚无现代考古发现,但大体位置可以确定为高碑店市方官村北约一里处。据著名史学家、方志学家王树楠记载,在晚清时期,这里发现有樊馆的相关碑刻。 一八八四年,王树楠前往方官以北的三里铺村,专程拜访学者曹子清先生,途中见路旁有一古碑,他当即下马查看,记下此事并赋诗一首,原文是:访曹丈子清过樊馆,樊馆去新城北二十里,土人掘地得古碑,文曰“太子丹馆樊将军处”,感其事为赋诗:


将军之头勇士股,田生血射燕云古。

鱼棺赤臭犹避人,何况秦庭履生虎。

敲碑下马招古魂,一掬督亢老焦土。

论人成败吾所嗔,匹夫驰驱能许君。

达官累累斗大印,压臂不敢轻磨磷。

吁嗟乎!

慷慨悲歌吾已矣,眼中谁是当年人?

可见,在晚清时期,还能依据古碑出土之处基本确定樊馆遗址的位置。从现在的夯土遗迹及当地人的口口相传可知,樊馆遗址的位置应该是位于村民俗称的“疙瘩台”处,总占地约60亩,台高两丈。据如今的地形分析,这里古代或为河水环绕、风景秀丽的风水宝地。

目前,当地政府已划定了108亩的保护地,修建了樊於期雕像并规划了樊馆遗址公园。

虽然樊於期的壮举距今已过去两千多年,但他与荆轲等人不畏强暴、舍生取义,开启了重信守义、慷慨豪侠的燕赵之风。燕赵风骨已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樊於期、荆轲等人的名字必将永载史册、永世流传。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