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完成了四件在别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其中打败鳌拜和三藩,成功的维护了爱新觉罗一族的皇权,为大清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收复台湾,驱逐沙俄,打败噶尔丹则是成功的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这四件事分别是:
第一件,削三藩。康熙刚刚开始登基的时候,清朝的形势很严峻,不仅要抵御来自外敌沙俄的威胁,还要对付权臣鳌拜和三藩(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此时的康熙尚未成年,想要对付着四个老奸巨猾的奸臣谈何容易。不过康熙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少年时期就利用雷霆手段就扳倒了鳌拜,完全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皇权。成年后的康熙坚持大规模用兵的原则,亲自坐镇北京,成功的打败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
第二件,驱逐沙俄。清军入关后,沙俄远征军曾多次入侵黑龙江流域,烧杀抢劫,四处蚕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清廷勒令盘踞在雅克萨等地的沙俄侵略军撤离清领土。可是沙俄对此却不予理睬,于是康熙任命萨布素为大将军,对沙俄发起全面反击,沙俄不敌,不得不退兵,可是没过多久,沙俄再次入侵大清,并占领雅克萨城。对于沙俄的这一行为,康熙十分愤怒,下令全面反击沙俄。雅克萨之战结束后,大清成功的驱逐了沙俄,双方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二十四日缔结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这是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与外国签订的平等条约。
第三件,三征噶尔丹。康熙十七年,噶尔丹为割据西北、统治蒙古诸部,在俄国政府的怂恿支持下,兴兵进攻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又借口追击土谢图汗部余众,进军内蒙古乌朱穆沁地区,与清王朝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康熙帝为确保边疆安定,三次亲征漠北。大败噶尔丹,成功的捍卫了中华民族的领土主权。
第四件,收复台湾。提到收复台湾,很多人都会想到郑成功,不过实际上康熙收复台湾和郑成功收复的台湾是不一样的。都知道在明朝的时候,台湾是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是郑成功率领军队成功的从荷兰殖民者的手里夺回了台湾。这是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是,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在郑成功去世后,他的儿子郑经却想另立门户,和大清朝互不统属,所谓“东宁建国,别立乾坤”。对此,康熙任命施琅为水师统领,全面负责收复台湾一事。168年(永历三十七年)6月,施琅奉康熙诏,进攻澎湖。经过澎湖海战后,七月中旬,施琅顺利击溃刘国轩海军,攻占澎湖。随后郑经之子郑克塽向清朝投降,台湾正式归为大清的版图。
以上四件事,无疑都是康熙的功绩,也是他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原因之一。但是,康熙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有三大败笔,令他后悔一生。这三件事分别是:
第一件,废太子胤礽。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册立了他的第四个儿子胤礽为太子,寄予厚望。胤礽聪明有才,深得父皇的宠爱,也得到了朝野的拥戴。然而,胤礽却因为妒忌和猜疑,与他的弟弟们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尤其是与他的第十四弟胤祥(后来的雍正)的关系最为恶劣。胤礽多次诬陷胤祥,企图除掉他的竞争对手,却反而引起了康熙的怒火。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在病中,胤礽趁机上书,再次攻击胤祥,还要求康熙立他的儿子为皇孙。康熙大怒,下令废去胤礽的太子之位,将他软禁在宫中。胤礽从此一蹶不振,精神失常,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去世,年仅五十岁。康熙对胤礽的废黜,不仅伤了他的父子之情,也造成了太子之位的空缺,导致了后来的九子夺嫡之乱。
第二件,封禁科学。康熙在位期间,曾经重视过西方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天文、数学、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他曾经聘请了一些西方传教士,如南怀仁、徐日昇、白晋等,为他服务,编写了《数理精蕴》、《坤舆万国全图》等著作,也曾经允许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然而,康熙晚年,却因为西方传教士之间的教派纷争,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而改变了对西方的态度,开始封禁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限制了西方传教士的活动,甚至下令驱逐他们出境。康熙的这一举动,断绝了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使中国错失了了解西方的机会,也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停滞不前,落后于西方。
第三件,废除科举。康熙在位期间,曾经多次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了一批批的人才,为清朝的治理打下了人才基础。然而,康熙晚年,却因为对科举制度的弊端不满,以及对汉族士大夫的不信任,而决定废除科举,改为内廷考选。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颁布了《废除科举诏书》,宣布从此不再举行科举考试,而是由内阁、六部、各省督抚推荐人才,由皇帝亲自考核,以选拔朝廷官员。康熙的这一举措,打破了科举制度的传统,削弱了汉族士大夫的地位,也损害了清朝的治理效率,引起了朝野的不满和反对。康熙去世后,雍正即位,立即恢复了科举制度,废除了内廷考选。
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魏无忌出身贵族,礼贤下士,招养门客。曾派门客刺探邻国动静,对秦军东进意图思虑甚深,认为秦必以吞韩并魏为先,故反对亲秦伐韩之策,力劝魏王存韩以保魏
2025-04-30 03:42:53唐朝时期女性的地位非常之高,不仅可以嫁给自己喜欢的人,甚至还可以在婚前谈恋爱,要知道这在清朝的时候都是不被允许的,所以说唐朝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朝代。与此同时在这个朝代当中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女性,尤其是武则天成为皇帝这件事情就足以见得唐朝是一个非常包容开放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讲究男女平权的朝代。当然了,在
2025-04-30 02:32:25公元前257年,“长平之战”后,秦军继续向赵进攻,围困赵都邯郸,赵向魏求救。图-长平之战后秦军攻势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往救,又慑于秦的恫吓,命军队驻扎在边界按兵不动。情急之下,魏信陵君急于救赵,窃符救赵,假传君令杀了魏将晋鄙,解除了邯郸之围,从此信陵君确立了在各国中的强大影响力。时隔50年,公元前20
2025-04-30 01:44:12一、从女皇到“太后”,武则天的华丽转身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名字几乎成了权力和智慧的代名词。在705年的那个冬天,一场由张柬之等人发动的神龙政变,却让她不得不从权力的巅峰退下来,将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李显。你以为她会因此黯然神伤,或者愤愤不平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武则天虽然失去了皇
2025-04-30 00:35:34魏无忌出生日期不详,老爹是魏昭王,前辈孟尝君就曾在其父手下打工。魏昭王去世后,哥哥魏圉(yǔ)继承王位,史称魏安釐(xī)王,魏无忌是货真价实的皇室贵胄。战国后期,各诸侯国之间竞争已进入白热化,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魏无忌为了魏国的将来,积极招揽天下英才。太史公在《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魏无忌仁爱宽厚
2025-04-30 00:25:1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