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以“战国四公子”之一闻名于世,也算是功成名就了。而这离不开他手下一个门客。
“伴君如伴虎”,在古代活跃在帝王身边的“红人”看似风光无限,而在残酷复杂的政治斗争下,稍有不慎就会身败名裂,甚至丢掉身家性命。
孟尝君几十年为齐国相,得以功成身退,多亏了冯谖。
在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养士之风盛行,在孟尝君3000多门客中,冯谖是非常不起眼的一位。最初连佣人也看不起他,总是给他粗茶淡饭。
受到轻谩对待的冯谖,一“憋屈”就在府中唱歌。“长剑啊长剑回去吧!我没有鱼吃”,听到后的孟尝君对管家说给他鱼吃。
吃上鱼的冯谖并不满足,不久又唱道“长剑啊长剑回去吧!我没有车坐”,孟尝君又吩咐管家给他配车。
有了“专车”的冯谖感觉倍有面子,常在人前炫耀,新鲜劲没过多久,冯谖又唱上了“长剑啊长剑回去吧!我没有钱养家”。孟尝君又吩咐管家,负责冯谖老母亲食住行。
当初,冯谖是托人来孟尝君府上混饭吃的,面对他几次三番近乎苛刻的要求,孟尝君都一一答应下来。俩人初次见面时,孟尝君问他“你有什么爱好?”“你有什么本事?”冯谖一概回答没有。
孟尝君的门客分为三个等级,有鱼吃有车坐的是一等。冯谖经过不断试探,终于被孟尝君的胸怀所感动,从此一心为其效力。
有一次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地去讨债。结果冯谖到达薛地后不仅没有讨债,反而把借契全部烧掉了,并在薛地设宴招待欠债之人,声明说孟尝君是个很好的主人,之所以借钱给大家,是为帮助大家能过上好生活,而不是为了有所回报,所以没钱之人就不必再还钱了。薛地的人民听了大为高兴,对孟尝君非常感激。
孟尝君得知后很是气闷,冯谖却笑而不语。
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了相国之职,面临重大的政治危机,只好前往薛地闲居,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这时冯谖才对孟尝君说:“这正是我为你做下的第一窟。狡兔三窟,方可免除一死,现在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再替你筑两窟吧。”
于是,冯谖又去游说梁惠王,说若能请到孟尝君治理国事,定能国富兵强。梁惠王被说动了,便用重金去请孟尝君,一连请了三次,冯都叫孟尝君不要去。这事给齐王知道了,怕孟尝君为梁国所用,急忙用更隆重的礼节再请他做相国。这是冯谖筑的第二窟,帮助孟尝君东山再起。
利用重新任相的机会,冯谖又劝孟尝君向齐王请求给他先王传下的祭器放在薛地,并建立宗庙,孟尝君的封地和根据地薛地从此更加安全。这是冯谖筑的第三窟。
当宗庙建成时,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三个窟已经建成,你可以高枕为乐了”。
洪承畴字彦演 ,号亨九,那他是哪人呢?他来自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洪承畴可以说是才华横溢,他23岁时参加了考试就中了举人,24岁时参加了考试又中了进士,38岁时便担任了延绥巡抚一职。手握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处兵权,年纪轻轻的他己经可以说是封疆大吏了。实事求是的说洪承畴是
2025-02-13 00:54:02孟尝君以“战国四公子”之一闻名于世,也算是功成名就了。而这离不开他手下一个门客。“伴君如伴虎”,在古代活跃在帝王身边的“红人”看似风光无限,而在残酷复杂的政治斗争下,稍有不慎就会身败名裂,甚至丢掉身家性命。孟尝君几十年为齐国相,得以功成身退,多亏了冯谖。在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养士之风盛行,在孟尝君3
2025-02-13 00:34:41洪承畴(1593—1665年),福建南安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二日。23岁中举人,次年登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等职,并兼兵部尚书头衔,是镇压农民起义军的主要军事将领。因皇太极继天聪年间两次征明之后,又于崇德元年和三年先后两次大举进关,遍掠北京附近大多数
2025-02-13 00:20:23在清朝顺治年间,洪承畴已身居宰相的高位。早年,洪承畴在明朝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出任过蓟辽总督。公元1641年,清军围困关外要地锦州,洪承畴率13万大军火速驰援,结果明军大败,洪承畴被清军俘虏。洪承畴被俘以后,被解送到盛京(今沈阳)。清太宗皇太极对洪承畴势在必得,于是派出他非常倚重的文臣范文程,去劝
2025-02-13 00:08:59洪承畴是明清两朝的名臣,他在明朝末年时,多次立下战功。他在清朝时,提倡满族人学汉文化,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洪承畴的军事水平很高,不然明朝不会重用他,皇太极也不会收降他。既然如此,洪承畴为什么会在松锦会战中战败呢?其原因有两点。1、崇祯操之过急崇祯操之过急使得洪承畴的作战计划发生了改变,因此给
2025-02-13 00:07:0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