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洪承畴为什么叛明投清?孝庄太后有没有美色劝降洪承畴?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14 00:28:44    

公元1640年,后金进军锦州,祖大寿接到探子回报后立即向朝廷报告,崇祯皇帝派遣洪承畴前去救援解锦州。第二年三月,洪承畴率领从全国调来的13万人马奔赴宁远,并以此地为前进基地,向松山、杏山推进,志在解锦州之围。

洪承畴的战略指导思想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宁远、塔山、高桥、松山、杏山、锦州,一步步向前推进,最后与锦州连成一气,内外呼应,一举击败清军。请洪承畴和祖大寿都认为不要轻易交战,徐徐逼近,并且朝廷大员们也都这样认为。就这样,上下一心的13万大军,对清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多尔衮也不辞而退,被削夺了亲王爵位。在战斗的过程中,清军兵马死伤甚多,皇太极听了战报后,忧愤呕血,皇太极带病率军日夜奔驰近600里驰援。皇太极与洪承畴短兵相接,在此前后,明朝内部乱了阵脚,朝廷越来越喜欢洪承畴的战法,他们希望洪承畴速战速决,一鼓作气,打出个大胜仗出来。皇帝密令洪承畴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进兵。洪承畴没有办法,他没有能够坚持住,他只能奉命而行。大明帝国正是因为决策层素质的缺失,方才造成了如此严重之内忧外患的局面。

公元1642年,即大明崇祯15年,洪承畴部下一个叫夏承德的副将投降叛变松山城由此陷落,洪承畴等被俘虏,皇太极命令将洪承畴解送沈阳。而洪承畴就被关押在三官庙,此时洪承畴是明清战场上俘虏的最高级别的朝廷大臣。被俘后,洪承畴披头散发,不吃不喝,每天光着脚叫骂不已,萎靡不振,如果一直持续下去,那就没几天活头了。

此时,沈阳大清皇宫正门里,一位美丽女子走进了皇宫大门边上一个并不起眼的院落,这就是后来又名的清朝孝庄皇后。并说服他改变心意,投降清朝,后来在满清入主中原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为清朝建立了赫赫战功。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