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0年,后金进军锦州,祖大寿接到探子回报后立即向朝廷报告,崇祯皇帝派遣洪承畴前去救援解锦州。第二年三月,洪承畴率领从全国调来的13万人马奔赴宁远,并以此地为前进基地,向松山、杏山推进,志在解锦州之围。
洪承畴的战略指导思想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宁远、塔山、高桥、松山、杏山、锦州,一步步向前推进,最后与锦州连成一气,内外呼应,一举击败清军。请洪承畴和祖大寿都认为不要轻易交战,徐徐逼近,并且朝廷大员们也都这样认为。就这样,上下一心的13万大军,对清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多尔衮也不辞而退,被削夺了亲王爵位。在战斗的过程中,清军兵马死伤甚多,皇太极听了战报后,忧愤呕血,皇太极带病率军日夜奔驰近600里驰援。皇太极与洪承畴短兵相接,在此前后,明朝内部乱了阵脚,朝廷越来越喜欢洪承畴的战法,他们希望洪承畴速战速决,一鼓作气,打出个大胜仗出来。皇帝密令洪承畴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进兵。洪承畴没有办法,他没有能够坚持住,他只能奉命而行。大明帝国正是因为决策层素质的缺失,方才造成了如此严重之内忧外患的局面。
公元1642年,即大明崇祯15年,洪承畴部下一个叫夏承德的副将投降叛变松山城由此陷落,洪承畴等被俘虏,皇太极命令将洪承畴解送沈阳。而洪承畴就被关押在三官庙,此时洪承畴是明清战场上俘虏的最高级别的朝廷大臣。被俘后,洪承畴披头散发,不吃不喝,每天光着脚叫骂不已,萎靡不振,如果一直持续下去,那就没几天活头了。
此时,沈阳大清皇宫正门里,一位美丽女子走进了皇宫大门边上一个并不起眼的院落,这就是后来又名的清朝孝庄皇后。并说服他改变心意,投降清朝,后来在满清入主中原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为清朝建立了赫赫战功。
洪承畴在明朝末期的时候,很多人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但是他最后却辜负了这一片冰心期盼,虽然说不能把所有的过错全部都推到他的身上,但是他的过于耿直,确实是使得明朝灭亡的最重要的导火线,或许他们可以站在统一战线上来挽救已经奄奄一息的明朝,但是他们始终却联合不在一起。当时他是可以让明朝重振威风的人,
2025-02-14 00:49:04明朝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月,明末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官兵伏击,败走商洛,身边只剩下十八骑兵跟随。时任关中专督的洪承畴在这次作战中功不可没,在他的率领下,这场始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的明末农民起义转入低谷。《清史稿·洪承畴传》对此记载道:令承畴专督关中,复与自成战临
2025-02-14 00:43:21你听说过一个人走上人生巅峰后,却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吗?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情还真不少,但最离谱的可能要数春申君黄歇了。想想看,一个拥有三千门客的超级大佬,楚国的丞相,位极人臣,却在人生时刻被割下头颅扔在大街上,这剧情转折也太魔幻了吧?要是把这事拍成电视剧,怕是会被喷"剧情太狗血"。可偏偏,这就是
2025-02-14 00:36:38公元1640年,后金进军锦州,祖大寿接到探子回报后立即向朝廷报告,崇祯皇帝派遣洪承畴前去救援解锦州。第二年三月,洪承畴率领从全国调来的13万人马奔赴宁远,并以此地为前进基地,向松山、杏山推进,志在解锦州之围。洪承畴的战略指导思想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宁远、塔山、高桥、松山、杏山、锦州,一步步向前推进
2025-02-14 00:28:441、火神庙风波洪承畴以大学士管都察院左都御史事,再次现身于政治舞台。正欲施展手脚的洪承畴却于四月二十一日突遭“奉旨提问”,风波陡起。时世祖正行猎边外。八旗诸王大臣令“将名夏、承畴羁之别所,拨兵看守”于台基厂,由“乌金王”济尔哈朗主持提问,承畴等被羁五日,吏部尚书、固山额真谭泰“阴为名夏地,另达行在”
2025-02-14 00:03:48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