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历史上的春申君黄歇,你真的了解吗?真相惊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19 00:17:01    

黄歇(公元前314年-前238年),楚国江夏人氏,原籍为楚国附属国黄国(现今河南省潢川县)。他活跃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政坛,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与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黄歇博学多才,善于辩论,曾任楚国相位,封号春申君。


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黄歇被任命为相国,并受封春申君,同时获得淮北地区十二个县的封地。然而,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去世,春申君在奔丧途中遭遇不幸,被李园在棘门内伏击杀害,全家亦未能幸免。《越绝书》则另有记载,称春申君是在楚幽王时期被幽王所杀。


黄歇生平简介


受命赴秦


黄歇自幼游历四方,师从多家,学识渊博,因辩才出众而深得楚顷襄王的器重。公元前298年,秦国大举进攻楚国,连克巫郡、黔中郡,并于公元前278年攻陷楚国都城鄢郢,迫使楚顷襄王迁都陈县。为求和平,楚顷襄王于公元前272年派遣黄歇出使秦国。


此时,秦国正欲联合韩、魏两国攻楚,黄歇抵达秦国后,得知此计,立即上书秦昭王,力陈秦楚交恶之弊,强调两国结盟对抗他国的重要性。秦昭王被其说服,遂放弃攻楚计划,转而与楚国结盟,并赠予厚礼。黄歇完成使命后,与楚国太子熊完一同被送往秦国作为人质,长达十年之久。


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危,秦国拒绝放太子熊完回国。黄歇利用与秦国丞相范雎的交情,成功说服范雎及秦昭王放归熊完。为确保太子安全脱身,黄歇让熊完扮作车夫出逃,自己则留守秦国承担风险。最终,在范雎的劝说下,秦昭王赦免了黄歇,并允许其返回楚国。


辅国持权


黄歇回国后仅三个月,楚顷襄王便驾崩,太子熊完即位为楚考烈王。公元前262年,黄歇被任命为楚国令尹(相当于宰相),并加封春申君,同时获得淮北十二县的封地,开始了他辅佐新君、治理国家的生涯。


十五年后,因淮北频遭战事侵扰,毗邻齐国,黄歇向楚王谏言:“淮北近齐,情势危急,宜设为郡以便治理。”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江东。考烈王准其请。春申君遂于吴国旧都筑城,以为都邑。此时,战国四公子各领风骚,竞相招贤纳士,辅助国政。


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误中秦反间计,以赵括代廉颇,致长平之战大败,四十余万将士惨遭坑杀。


公元前257年,秦军围赵都邯郸,平原君赵胜赴楚求援。楚考烈王不顾秦楚旧盟,遣春申君领兵救援。同时,魏信陵君亦出兵相助,三国联军终破秦军,解邯郸之围。


次年,考烈王命黄歇北伐鲁国,黄歇成功灭鲁,并任荀况为兰陵令。黄歇因援赵灭鲁之功,威望大增,楚国亦因此复兴。


春申君不仅对外征战,对内亦与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等竞相礼贤,门客多达三千余人,冠绝四公子。其门客多骄奢好斗,一次平原君使臣来访,以珠宝炫耀,反被春申君门客之奢华所震慑。


公元前256年,秦灭西周,周赧王崩,周朝名存实亡。后秦庄襄王即位,吕不韦为相,东周亦亡。


公元前242年,诸侯惧秦,共谋伐秦,推楚考烈王为盟主,春申君主事。联军虽一度逼近函谷关,终不敌秦军而败退。考烈王归罪于春申君,渐生嫌隙。


春申君之门客朱英献策,言楚虽强而黄歇治弱之说不当。他分析秦楚形势,建议联合魏国以防秦。楚遂迁都寿春,秦亦迁卫元君至野王,设东郡。春申君则返回封地吴,仍掌相权。


楚考烈王无子,黄歇忧之,广搜宜子之妇进献,未果。后赵人李园携妹来楚,先投春申君门下,再将其妹献于黄歇。李园妹有孕后,说服黄歇将其进献楚王。楚王宠幸之,生子立为太子,李园妹亦被封为王后。李园由此得势,参与朝政。


李园将妹妹送入宫中,册封为王后,其子亦被立为太子。他因恐黄歇泄露秘密,日渐骄横,并暗中蓄养刺客,意图除去黄歇以绝后患,此事在国都内略有风声。


命丧棘门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危之际,朱英向黄歇进言:“世间常有不期之福与祸。您身处这变幻莫测的世道,侍奉喜怒难测的君主,怎能没有意想不到的人呢?”黄歇问:“何谓不期之福?”朱英答:“您为楚国相国二十余年,虽名相实王。今楚王病危,您若辅佐幼主,代掌国政,如伊尹、周公,待君王成年再还政,岂非南面称王,坐拥楚国?此即不期之福。”黄歇又问:“何谓不期之祸?”朱英续道:“李园久蓄刺客,意在楚王崩后抢先夺权,并除您以灭口。此即不期之祸。”黄歇再问:“何谓不期之人?”朱英答:“我若被您安置为郎中,楚王崩时,我可代您除李园。此即不期之人。”黄歇笑言:“李园柔弱,我待之不薄,何至于此!”朱英知言不被纳,恐祸及己身,遂逃。


十七日后,楚考烈王崩,李园果先入宫,于棘门伏刺客以待。黄歇入棘门,遭刺客左右夹击,身首异处,首级被掷于门外。随后,李园下令抄斩黄歇全家。而李园之妹,昔日受黄歇宠幸有孕,入宫后得考烈王宠,所生之子遂被立为楚王,即楚幽王。

相关文章

史海钩沉——战国四公子之春申君

战国四公子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和齐国孟尝君(田文)。春申君近期,一座古墓的考古发掘,把楚考烈王、春申君推到人们的面前。楚考烈王(前290年-前238年),姓芈名完,战国时期楚国君主,楚顷襄王之子、太子,前262年-前238年在位。春申君黄歇是四公子中惟一的非

2025-02-21 00:26:18

松山之战,为什么洪承畴作为一代名将,表现的畏首畏尾,大失水准

松山之战,为什么洪承畴作为一代名将,表现的畏首畏尾,大失水准松山血战:崇祯皇帝的困局与明朝的终局明崇祯十七年,松山城破,一代名将洪承畴降清,十余万明军精锐灰飞烟灭。这场惨烈的败仗,不仅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也成为后世史家反复探讨的经典案例。洪承畴,曾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南方乱局,为何在松山之战中却显

2025-02-21 00:24:47

博学多才的春申君黄歇,为什么会死于大舅子之手?|读战国(70)

春申君黄歇“春申君,楚王一病不起,楚国大乱在即,您可千万千万要小心!”前238年,楚考烈王熊完病重,楚国令尹(即国相)春申君黄歇忙前忙后,操持国事。就在这时,一位名叫朱英的门客给他郑重提醒。“哦。小心什么?”“李园。他可能要杀您。”门客朱英“李园?我的门客?”春申君笑道,“你可别说了。我了解李园,他

2025-02-21 00:22:04

被誉为“开清第一功”的谋士洪承畴,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纵观各路传奇人物称帝立业的故事,如果究起成功的原因,除了自身的雄才大略,更重要的是身边各路人才济济,其中的谋士便是重中之重,虽然他们不用亲自征战沙场,但是他们的作用很多时候比武将更重要,谋士制定的谋略甚至能决定最后的结局,那么被誉为“开清第一功”的谋士洪承畴,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2025-02-21 00:06:22

贰臣传—大清“少师”洪承畴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皇帝开始修编贰臣传,可是没有想到大清少师,谥文襄的洪承畴赫然在列,这一下彻底把洪承畴定在了汉奸的耻辱柱上面。 洪承畴年少聪明,据说,八岁那年,洪承畴外公傅员外去世,母亲带他前去送殡。主持丧事的人问他们有无祭文,母亲摇头,他却张口说有。进入灵堂,他向外公灵位恭敬地跪拜

2025-02-21 00:00:57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