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黄歇,出生于前314,前238年逝世。楚国江夏人,原籍楚国属国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楚考烈王时期官至楚国令尹,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
春申君与楚考烈王熊完
楚顷襄王年代,熊完为太子,在秦国作为人质。熊完与黄歇在秦国十年,两人患难与共,造就了两人非常亲密的兄弟关系。后黄歇被顷襄王召回楚国,出任了“太子傅”,曾去秦国游说秦国退兵,又用巧计使人质的太子完脱险回国。
熊完即位后,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接受黄歇的建议,把都城迁到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考烈王赐给黄歇淮北十二县土地,封其为春申君。不久改封江东,“改封之后,封地以无锡为中心,西到镇江,东到上海,南到太湖,北到长江。”封地有十二县之多,又做了二十多年的楚国令尹,深得楚考烈王的信任,曾任中原合纵军的最高军政长官,实力之强、名望之高,仅排于孟尝君之下。
寿春古城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为中原合纵军的纵约长,黄歇出任合纵军的最高军事长官,率兵攻打秦国。此时,楚考烈王已经病重,而黄歇在攻打函谷关的时候,听说楚国内部有人因为反对楚考烈王引得楚国政局动荡,这令黄歇担忧不已。此时,黄歇也有了退兵的打算,但这个时候,吕不韦突然率兵袭击,最后黄歇兵败于函谷关。黄歇兵败回国之后,楚考烈王迫于政治压力,只好罢免了黄歇的令尹之位。
过了不久,楚考烈王病死,黄歇从封地赶回都城“寿春”奔丧,李园率人埋伏在宫门之内,最后黄歇被杀死,宗族被灭。
春申君死后葬于安徽淮南市谢家集区李郢孜镇境内,今有“春申君陵园”。
春申君陵园
移花接木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黄歇为这件事发愁,就寻找宜于生育儿子的妇女进献给楚王,虽然进献了不少,却始终没生儿子。春申君门客赵国人李园带着他的妹妹来,打算把他的妹妹进献给楚王,又听说楚王不宜于生育儿子,恐怕时间长了不能得到宠幸。
为了巴结主人,李园把他的妹妹献给了春申君。李氏颇有几分姿色,能说会道,得到春申君的喜爱。不久,李氏怀孕在身。李园奸诈阴险、狡猾狠毒。他为了加官进爵,想出一条诡计,让他妹妹去实施。李氏便花言巧语地对黄歇说:“楚王没有后嗣,一旦死了,王位就会被他的兄弟夺去。你为楚相这么多年,得罪不少人,到那时,只怕不仅你保不住相位,就连性命也难保啊!现在我已有身孕,你可把我献给楚王,要是生个太子,不就会立为楚王了吗!到那时,你不就得了楚国吗?”经过反复权衡,春申君同意了。
楚王把李园的妹妹召进宫来也很是宠幸她,生下儿子后,楚王将其封为王后,并立其子为太子,这就是移花接木的典故。
当断不断
春申君(黄歇)掌管楚国军政大权,李园是楚考烈望的亲戚也很受楚望重用,春申君虽身为伊令,但大部分实权已落于李园之手,李园并不以此为满足,要阴谋杀害春申君。春申君门下有个食客名叫朱英,劝春申君把他杀了,以绝后患,可春申君没有听。朱英认为春申君不听自己的劝告,恐祸及身,便逃跑了。楚考烈王死后,李园果然派刺客把春申君杀了。事后人们议论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意为:春申君遇事不能当机立断,以致遭到了杀身之祸。)
歇后语:春申君的门客——豪华着呢!
春申君拥有三千门客。当时,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也都广招天下贤士为门客,帮助治理国家。这些门客的待遇都相当优厚。有一年,赵国的平原君派他的门客为使者,去拜见春申君。春申君盛情地接待他们,让赵国的使者住漂亮的房子,乘豪华的马车,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平原君的门客都很满意。
又有一天,平原君的门客们,想在春申君三千门客面前炫耀一番。他们便拿出制作考究并饰有珠玉的剑鞘给春中君的门客看,以为他们定会感到惊奇。谁知春申君的门客一点也没有羡慕的神色,有的甚至连看都不想着一眼。赵国的使者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忙问道:“我真不明白,这些珍贵的珠玉,他们看了为什么连一点心也不动呢?”他往春中君门客的脚上一看,这才大吃一惊,好多门客的脚上都穿着用珠玉装饰的鞋子,真豪华呀!相比之下,他们感到自愧不如,赶忙收拾起宝剑,躲进屋子里去了。
人们记住了这个歇后语及答案,“春申君的门客——豪华着呢!”
门里人
“门里人”,又可称为“棘门之内”,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寿县南大门右侧门的右城壁上有一个门里人的著名石刻,叫做“门里人”。
李园移花接木阴谋得逞后,摇身一变成了国舅爷,作为太子亲生父亲的春申君(黄歇)却无法公开身份。从此,李园根本不把春申君放在眼里。公元前237年,考烈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有人劝说黄歇,李园贪得无厌,只怕考烈王一死,要夺王位,必先杀你灭口。黄歇自信他待李园一直很好,不会对他下此毒手。事隔十七天,考烈王死了,李园把家养的刺客埋伏在棘门之内,即城南门内,等黄歇吊丧返回时,将他杀害,连黄歇家族也遭李园抄斩。
人们为了不忘血的教训,在春申君遭刺的地方,嵌上石刻刺客像——“门里人”,告诫人们要提防,亲近自己身边的小人。春申君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最后被李园暗杀于棘门,一个智勇过人的英雄,不管是为楚国大业考虑,还是被花言巧语“画饼充饥”的富贵荣华遮蔽双眼,终究成了历史上的悲剧人物,令人扼腕叹息。一世英名的留给世人的成语典故,引发深思、令人警醒,杜牧的《春申君》在耳畔响起:“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谁与快冤魂?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
战国四公子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和齐国孟尝君(田文)。春申君近期,一座古墓的考古发掘,把楚考烈王、春申君推到人们的面前。楚考烈王(前290年-前238年),姓芈名完,战国时期楚国君主,楚顷襄王之子、太子,前262年-前238年在位。春申君黄歇是四公子中惟一的非
2025-02-21 00:26:18松山之战,为什么洪承畴作为一代名将,表现的畏首畏尾,大失水准松山血战:崇祯皇帝的困局与明朝的终局明崇祯十七年,松山城破,一代名将洪承畴降清,十余万明军精锐灰飞烟灭。这场惨烈的败仗,不仅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也成为后世史家反复探讨的经典案例。洪承畴,曾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南方乱局,为何在松山之战中却显
2025-02-21 00:24:47春申君黄歇“春申君,楚王一病不起,楚国大乱在即,您可千万千万要小心!”前238年,楚考烈王熊完病重,楚国令尹(即国相)春申君黄歇忙前忙后,操持国事。就在这时,一位名叫朱英的门客给他郑重提醒。“哦。小心什么?”“李园。他可能要杀您。”门客朱英“李园?我的门客?”春申君笑道,“你可别说了。我了解李园,他
2025-02-21 00:22:04在中国历史上,纵观各路传奇人物称帝立业的故事,如果究起成功的原因,除了自身的雄才大略,更重要的是身边各路人才济济,其中的谋士便是重中之重,虽然他们不用亲自征战沙场,但是他们的作用很多时候比武将更重要,谋士制定的谋略甚至能决定最后的结局,那么被誉为“开清第一功”的谋士洪承畴,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2025-02-21 00:06:22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皇帝开始修编贰臣传,可是没有想到大清少师,谥文襄的洪承畴赫然在列,这一下彻底把洪承畴定在了汉奸的耻辱柱上面。 洪承畴年少聪明,据说,八岁那年,洪承畴外公傅员外去世,母亲带他前去送殡。主持丧事的人问他们有无祭文,母亲摇头,他却张口说有。进入灵堂,他向外公灵位恭敬地跪拜
2025-02-21 00:00:5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