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家中高挂“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的洪承畴如何叛明降清的?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19 00:58:41    

崇祯十五年五月,这一天注定是大明最被“打脸”的一天。

崇祯皇帝携百官于洪承畴墓前,涕泗横流的亲自致祭这位为国捐躯的三代忠臣。

“呜呼!劫际红羊,祸深黄龙···吴天不吊,折我股肱。”

崇祯皇帝形象

可惜让崇祯没有想到的是这份祭文才刚刚念完了一半,就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就是洪承畴还没死,坏消息就是这小子投敌了。

面红耳赤的崇祯只好终止了这次祭奠仪式,可能他现在最想干的就是问问洪承畴,屋子里的那封对联可还有脸面再读一次。

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这副对联,不仅丢了洪承畴和大明的脸,更是丢了维持了千年的儒家招牌。

和被朝堂苛刻所投降的人不同。自洪承畴中举以后,洪承畴的官运一直都是畅通无阻的。

在36岁时,已是三朝老臣的洪承畴更是镇压了在韩城的农民起义,官封陕西都督。

洪承畴形象

虽是文官出身,但在以后的十年中诛杀的起义军可能比武将都要多。

书生杀人不见血,文官的狠辣和阴毒在洪承畴的身上刻画得淋漓尽致。

但对于崇祯而言,洪承畴这样的人才是大明的忠臣。

所以在后来听说洪承畴被捕后,崇祯不由悲从中来,认定了洪承畴必会舍身成仁。

拿命换的忠义,怎能不信?

在刚刚平定了国内的起义后,洪承畴就奉命调到辽东驻守锦州。

于是洪承畴的敌人也就从国内的流民,变成了皇太极率领的满清铁骑。

洪承畴面对吃不饱的流民尚可,但面对这个历史上能排上前五的太宗就有点不够看了。

双方的第一场锦州大战,就以洪承畴的全面失败而告终。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洪承畴并不希望这一次的失败,让自己在崇祯的心中形象大打折扣。

皇太极形象

于是在大明总兵派出十三万大军后,洪承畴第一时间出兵讨伐皇太极。

锦州失去的时间越长,拿回来的几率也就越小。

但皇太极心里盼望的就是洪承畴的急不可耐,最终这十三万大军被满清分割成小部分,连洪承畴都被围困在松山。

大明国内的形势已经糜烂,坚守了半年多的洪承畴在始终没有等来援军后,率领着士气全无,粮草皆尽的明军纷纷投降。

被俘虏后的洪承畴思考的是怎么能活下去?

在看到皇太极派人招降时,洪承畴就将“活下去”的目标换成了如何能“活得更好”。

想要拿得更多自然要待价而沽,洪承畴先是骂走了劝他投降的说客,后来更是绝食抗议。

不了解真相的皇太极自然十分欣赏他的忠贞,但是清国开国元勋范文程却直言,此人乃待价而沽之徒。

为何?

范文程劝降洪承畴时他的肩膀落下了一块灰尘,洪承畴连忙将其拂去。

对衣服都如此珍惜,他还能不降么?

洪承畴形象

皇太极听闻此言后,也就不厌其烦地继续劝降。最终洪承畴沉迷于皇太极的妃子,博尔济吉特氏的美貌。

就这样真香大师洪承畴就此投降满清。

皇太极讨不讨厌这种虚伪之徒?讨厌,但是他就缺一个在江南有影响力又了解大明的向导。

所以在入关前期,皇太极就在精神方面对洪承畴极为重视。

易服剪发,改制归俗。那个曾经捧着儒家古籍倒背如流的少年也终究渐行渐远。

虽然儒家有很多人看来迂腐,古板。但他其中的仁义礼智信还是不能归于异端的。

崇祯是汝君,今何在?父在泉州,今何在?汝无父无君,与禽兽何异?

这是民族英雄金声曾驳斥洪承畴的语录。

但洪承畴投降满清后所做的事情,可并不止于此。

既然自己剪了辫子,那就让所有的汉人都剪了辫子。

皇太极形象

洪承畴在皇太极死后,极力主张满清入主中原,并且向摄政王多尔衮提出了“从蓟州、密云进京处,疾行而进”的战略方案。

后来在看到南明将领李定国将要攻下西南等地后,洪承畴更是不顾年老,亲冒矢石一举平定了反清复明的最后一丝火苗。

只可惜他所做的这一切还是为了自己,为了能让大清以正统自居。

这样的话自己才算是审时度势、顺应天命。而并非二臣贼子、奸佞小人。

可惜的是洪承畴虽有“大清第一功”之称,到最后却也只被封为五等爵的三等轻车都尉。

对于封不封官都会忠诚于大清的二臣,用高官厚禄拉拢可就太浪费了。

最终洪承畴也是在康熙四年去世,可能死对于他来说是另一种解脱吧。

投降满清后,他活得就如同一具尸体。连血浓于水的弟弟和母亲都嫌弃他,更别说曾经与他相识相知的好友。

若是投降后洪承畴能如徐庶入曹营一般不发一言的话,可能结局多少会好一点吧。

“史笔流芳终可法,洪恩浩荡反成仇”

我们终归也只是历史的旁观者,也不知洪承畴死前还记不记得那副对联。

相关文章

按照魏文侯的教导,西门豹治理邺城赫赫有功,为何却又被罢了官?

魏文侯不拘一格任人才是广为人知的,他每任用一个重要的大臣都是经过侧面多方打听的,认为合适了,才放手去用。西门豹是相国翟璜推荐的,经过魏文侯的认可,被任命为邺城令。邺城是魏国的一个重要地方,它北临赵国,扼守着赵国通往中原的门户。魏文侯虽然一直以来都奉行三晋联合的政策,但对赵国向南扩张势力还是有所忌惮有

2025-08-27 04:23:55

霍去病:年轻的将军与汉朝的传奇

在中国历史上,霍去病是一位令人铭记的军事天才,他以年轻的身份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汉朝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汉武帝时期的名将,霍去病不仅是汉朝对抗匈奴的重要力量,更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本文将为您揭开霍去病的传奇人生,探讨他的军事成就、性格特点以及他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一、

2025-08-27 01:13:30

著名的“长平之战”,见证了“战神白起”的巅峰和没落

公元前257年,11月。武安君白起死了,而且是被秦昭襄王赐死的。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四方,秦国人听到后叹息不已,东方六国却闻之大喜,拍手称快。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白起太能打了。白起从正式领兵以来,就带着一伙嗷嗷叫的老秦人到处攻城略地,前后三十七年,斩首近百万,杀的是六国惶惶不安,闻之色变。现在秦国

2025-08-26 04:15:58

王勃:唐朝的天才诗人,终年27岁,躲过杀人抵命,却难躲溺水而亡

王勃是唐朝初期著名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他位列之首,唐高宗看过他的《滕王阁序》之后,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在诗歌和骈文方面具有极高天赋的诗人,却在二十七岁的年纪英年早逝,无疑是唐代文坛史上的一大损失!有人曾经说过,若是王勃没有早早

2025-08-26 02:08:58

如果把尉迟恭放在隋唐第一个时期,他的战力大概相当于谁的水平?

隋唐演义第二个时期和三国中后期的情况差不多,名将凋零,但是没有涌现出相应的猛将补缺,因此给人的感觉是人才断层。在隋唐演义第二个时期,尉迟恭是一颗耀眼的将星,撑起了隋唐后期的半边天。如果把尉迟恭放在隋唐第一个时期,他的战力大概相当于哪些人的水平?尉迟恭的武功单田芳评书中,自成系列,是四猛、四绝、十三杰

2025-08-25 04:04:24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