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吴三桂是如何走向失败的?为何要与李自成结仇?他的结局如何?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7 00:05:20    

公元1644年3月19日,大明王朝的历史车轮即将刹车,此时紫禁城皇宫里一片死寂,闯王李自成的农民军已经攻陷了外城。崇祯皇帝听着宫外传来的厮杀声,心情五味杂陈,踉踉跄跄地走到了煤山,吊死在那棵歪脖树上,在结束了自己三十四岁的生命的同时,也结束了276年的大明王朝。

此时,平西伯辽东总兵吴三桂正率领关宁的铁骑前来支援,当吴三桂的大军到达河北丰润的时候,崇祯皇帝的死讯大明王朝覆灭的消息便迅速传开,李自成和他的军队已经攻入北京城,成为了紫禁城的新主人,听到这个消息,吴三桂立马掉头回防山海关,吴三桂知道大明王朝已经亡了,崇祯帝也自杀了,甚至就连自己的家人也都变成了李自成的臣民。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这时投来了劝降信,跟着劝降信的还有李自成的四万两白银,吴三桂知道自己的铁骑根本无力回天,心想:忠臣我是做不成了,那我就好好做一个孝子吧。在吴三桂与自己内心挣扎了许久之后,接受了李自成的册封,亲自率领三万关宁铁骑向着北京再一次进发。

吴三桂自己也没想到,十几天前率领这支铁骑是前往北京救援,而十几天后却是归降 。不过两次都一样都没有到达北京,吴三桂在得知自己的父亲被关押,自己的爱妾被霸占以后吴三桂彻底怒了,率军杀回了山海关,吴三桂一气之下将守城的顺军全部斩杀,这时李自成再一次忍气吞声与吴三桂讲和,因为他怕吴三桂与大清结盟,吴三桂这时又将来使头颅寄送给了李自成,带着来使的头颅还有和自己父亲的诀别信。吴三桂的举动彻底把李自成的火给点了起来。亲自率领十万农民军攻打吴三桂,要彻底解决这个隐患。于是,因为个人感情的羞辱而产生的愤怒让这两个男人展开了一场决战,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吴吴三桂被李自成逼到与大清结盟,又在晚年的时候被康杀掉。 总的来说,这吴三桂可谓是和李自成一个霸道总裁,一个屌丝逆袭,可最后都没有笑到最后。两个人都是因为一时冲动,而丧失理智成为了人生的失败者。对于吴三桂来说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关宁铁骑和山海关,都曾是多尔衮和李自成梦寐以求的。谁曾想,让吴三桂直接搞垮了。最终落了一个灭门的下场,所以说啊人在做事的时候千万不能冲动,如果按照吴三桂当时的情况再来一次,我们会发现,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和李自成闹掰,以至于不得不逼着自己投降多尔衮降清,失去爱妾,让吴三桂彻底愤怒一在拒绝李自成的求和。也彻底让李自成恼火。导致引发了率军讨伐的结果,让本来可以保持中立的吴三桂彻底地失去了平衡,至此之后吴三陷入了两难的选择。



那么,吴三桂的最佳选择是什么?其实吴三桂的最佳选择是我谁都不投靠,而是成为第三方力量,呈三足之势来权衡李自成和多尔衮的中坚力量,这样吴三桂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筹码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多尔衮都不想看到吴三桂导向对方阵营,所以都会像吴三桂示好,对其所提出的要求两方也都会想吴三桂 尽量满足。但是吴三桂最致命的就是感情用事,要不是这样多尔衮想入关那就别提多难了,因为爱妾被霸占,所以就彻底地将李自成谈判破裂,再加上李自成后来的一而再再而三的示好。吴三桂也不为所动,结果让多尔衮钻了空子。

所以,当李自成的大军压制到城下的时候,吴三桂只能找多尔衮帮忙出兵相助,在写给多尔衮的信中,希望多尔衮出兵援手,助他剿灭叛贼,消灭李自成,事成之后,划出地盘当做筹码。


在这封请兵的信中,不难看出,吴三桂还是展现了大明朝的最后最严 绝不降清,只是说请兵,而不是让努尔哈赤出兵,他的意思就想着想向大清请兵帮助恢复明朝统治,但是这时候的吴三桂已经没有什么筹码了,在会给吴三桂的信中只想让吴三桂降清,借兵的事只字未提,吴三桂看到大清的降书,根本就没把这种野蛮的女真人放到眼里。吴三桂可算得上是大明朝的忠臣,根本就不会接纳降书。可是话又说回来今时不同往日,皇帝死了,明朝没了,自己的爹还被抓了,吴三桂一样都没保住,后来,李自成又在4月21日的上午发起了对山海关的全线攻击,但是实力悬殊太大了,孤军奋战的关宁骑兵伤亡惨重,山海关可以说是危在旦夕,这时候,吴三桂深陷在水深火热的绝境之中,已经顾不上他自己身上的那种忠心耿耿的骨气了,因为李自成大军将会堵住他所有的退路,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接受多尔衮的招降,成为了大清安插在中原的一枚棋子,

4月22日天边刚刚亮,多尔衮率领清军进入了朝思暮想的山海关,从此这中原就像是一个放在案板上的肉,女真人想吃随时都能起锅烧油, 进入山海关以后,多尔衮命令吴三桂率领自己的关宁铁骑打头阵 ,做先锋,出城与李自成决战,万般无奈之下吴三桂带着关宁铁骑首先冲进了敌营,战斗结束后,跟随着他多年关宁将士几乎全被歼灭,作为前锋的关宁提起被消耗殆尽,吴三桂最后也没能保住自己煞费苦心经营许久的关宁军,放下了忠臣孝子的傲心,此时吴三桂再也没有退路,4月23日,李自成杀死了吴襄 三天之后 ,吴三桂三十余口在北京被满门抄斩。此时的吴三桂即失去了军队,又失去了家人。还是刚才那句话一手好牌打得稀碎。




在明末清初的历史上吴三桂算得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崇祯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押错了宝,吴三桂投降了多尔衮,引清兵入关,还亲手绞杀了逃亡在缅甸曼德勒的南明永历帝

之后又配合清军追杀李自成。跑了大半个中国,直到李自成败死。伺候吴三桂被封藩云贵。可是这时候的吴三桂开始飘了,已经早早不能满足自己的地位了,他开始在自己的土地扩充军队,扩张土地,结党私营,野心也逐渐的变大了起来,甚至想让自己当成一国之主。最终他和清廷反目成仇,开始起兵造反

历史上的吴三桂其实是病死的,在当时三藩之乱已经注定了他必定以失败落幕,之后的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但是不幸的是,他估计就是注定不能有九五之尊,称帝的同年就病死了,之后他的孙子吴世璠即位,退居云南,康熙二十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剩下的将士也就出城投降了,吴三桂的一家子可以说是相当悲催,吴三桂的后代彻底被杀的干干净净,就连包括襁褓中的婴儿也没能难逃厄运。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