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吴三桂镇守云南时额定兵力是多少,具体分为哪些营和镇?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9 00:16:43    

三藩之乱初期,朝廷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西南各省纷纷沦陷。吴三桂等既然能在短时间内压取得巨大的军事胜利,当然与他兵精粮广是分不开的,那么吴三桂反叛清廷时到底有多少兵马呢?

很遗憾,史料中对于三藩之乱时吴三桂的兵力没有一个具体的统计。只能通过各种资料来源进行大致的估计。

吴三桂额定的兵员是多少?

清代任何一个省份的驻军不分八旗、绿营都是有统一兵额的。早在崇祯十七年吴三桂驻防山海关时,其麾下统率三万辽东精锐,这些兵马就是吴三桂的原始家底。

山海关大战后,吴三桂在多尔衮的帮助下取得了胜利,但是此战中损失惨重。多尔衮命吴三桂追击李自成,其时的兵力为“分隶步、骑兵一万”,这也说明入关之后,吴三桂的兵力降至一万。

在随后的数年中,吴三桂定陕西、四川、云南,取永明王于缅甸,又平水西土司安氏,频繁的战争使得吴三桂的军事实力不断得到扩充,四方精兵多归其部下。

其中收编的主要是大顺、大西农民军旧部,以及南明永历政权的官兵。据统计,仅在云南,吴三桂就俘获和招降了永历朝廷的官兵、家口八万余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联明抗清的大西农民军余部。

名气较大的勇将就有马宝、王会、塔新策、高启隆、狄三品等。素来战斗力强悍的平西甲兵,经过吴三桂的收编整顿,顿时军力大增,组建起了“忠勇”、“义勇”十营。

关于吴三桂的兵额,无论是官修史书还是私家著述,都以魏源的《圣武记》最为权威。载:“三桂藩属五十三佐领,绿旗兵万有二千,丁口计万……设前后左右援剿四镇,分十营,每营兵千有二百。”

一直以来,由于史料的缺乏和文人的晦笔,诸多官修史书对吴三桂的具体兵力言之不详,大部分人都采用魏源说。但是魏源没有直接对吴三桂的兵额作出数字上的统计,所以都将“五十三佐领,绿旗兵一万二千”作为吴三桂的额定兵员。

吴三桂的藩属兵丁数量

三藩隶属满洲汉军旗,他们统属的军队既有八旗汉军,也有绿营。旗兵数量方面是没有异议的,即所谓的“五十三佐领”,因藩属旗兵每佐领为200人,故吴三桂的下属旗兵总额为10600人。

比较难统计的还是藩属绿营兵。吴三桂所属绿营建于何时尚未见诸记载,但是随其定陕、定川、定滇的胜利,大量兵源涌入营伍。

由于旗兵兵额是有定数的,这部分扩编的军队被编入绿营。至顺治十七年六月,吴三桂旗下的绿营兵已达到6万。

这么多的藩兵,再加上八旗驻防,军饷之巨给朝廷造成了沉重的压力。鉴于这种形势,清廷就云南省的裁军筹饷问题,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

会议决定,在云南停止绿营兵的招募,令投诚官兵归里务农,限定吴三桂的藩属绿营兵,其兵额规定为三万人。

吴三桂虽然以种种借口推脱裁军,但毕竟军饷不济,在朝廷明令加以限制的情况下,也不得不尊令奉行,以示恭顺。至此,吴三桂的藩属绿营才有了较为固定的十营和四镇。

据《清实录》记载:“先是平西王吴三桂请以投诚兵丁分为十营,每一千二百名为一营,以投诚官统之,营名一曰忠勇,一曰义勇,各分中、前、后、左、右五营,以投诚伪官马宝等十员为总兵官。”

于是,顺治十七年七月,清廷将云南投诚官兵改编为藩属绿营,共12000人,分十营;十月又准吴三桂所奏,设云南援剿四镇,分别以马宁、沈应时、王辅臣、杨斌为总兵官。左镇驻武定、右镇驻曲靖、前镇驻楚雄、后镇驻洱海,各镇马步战守兵俱为三千,兵额亦为12000人,合“十营”、“四镇”兵额共计24000人。

综上所述,吴三桂的藩属兵额为旗兵10600人,十营、四镇绿营为24000人,总计兵马34600人。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统计是朝廷的定制,吴三桂临时奏请增设以及私下招募的还得另算。至于吴三桂的编外兵马到底有多少不得而知。

从另一个侧面大致也能估算出吴三桂正式的兵马数量,顺治十七年,朝廷拨给云南一省的军饷为九百万两。

而顺治时期各镇兵饷为:马兵月给饷银二两,步兵一两五钱,守兵一两。如果全部以马兵来算,九百万两军饷足以供应37.5万人。

相关文章

武则天:女皇帝的传奇与智慧

一、从宫女到女皇的传奇逆袭武则天出生于公元624年,家境并不显赫,但她从小聪慧过人。14岁时,她被选入宫中,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可以想象,刚入宫的她面对众多妃嫔和权臣,心中难免忐忑。然而,武则天并没有被这复杂的宫廷生活所吓倒,反而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渐赢得了皇帝的宠爱。网友热议在网络上,许多网

2025-04-28 02:38:12

魏公子为何被称为信陵君

标题: 魏公子为何被称为信陵君?话题: 魏公子、魏王、兵符、晋鄙、赵国、保全、赵王、平原君、宾客、功劳、谦虚、留在赵国简介: 魏公子在保全赵国后,被赵王赏识并想封他五座城池。然而,一位宾客的劝告让他反思自己的行为,并选择谦逊退让。最终,他决定留在赵国,得到了汤沐邑和信陵的赏赐。魏王对魏公子盗窃兵符,

2025-04-28 02:01:44

战国四公子—魏国信陵君结交隐士的故事

之前讲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信陵君帮助赵国打退秦国后,因为害怕回到魏国被治罪,就留在了赵国邯郸。当时,邯郸城有两个隐士,毛公隐于赌场,薛公隐于酒肆。信陵君听说他们两位都是贤士,就让朱亥去拜访他们,但二人躲起来不肯相见。忽然有一天,信陵君打听到二人踪迹,知道毛公在薛公家里,于是,也不坐车马,只让朱亥一

2025-04-28 01:32:40

信陵君贤良忠义护赵抗秦,最终为何在饮酒解愁中飘然而逝

魏安鳌王二十年(前257),秦昭王已经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接着进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正是平原君的夫人。赵国当下有难,魏国自然要援救。本来,魏王也准备派晋鄙带领十万军队去救赵国,但是秦国威胁魏王说:“你敢救赵国,等我把赵国拿下,回头就对付你。”魏王胆小,赶紧收回成命,无论赵国再怎么发出求救,也不搭理

2025-04-28 00:46:54

大秦600年(廿四)魏国灭亡 为什么魏王不重用信陵君魏无忌?

为什么战国四公子中最具才华的信陵君魏无忌,却的不到魏王的重用?在赵国灭亡以后,魏国是怎么迅速灭亡的呢?上集我们介绍了,由于魏国顶级人才大量的流失,造成了魏国的日益衰落,而在战国后期,魏国还有一个顶级人才,他甚至在秦始皇继位当年,竟然率领五国联军大败秦军,使秦军一度不敢兵出函谷关。这个人就是战国四公子

2025-04-28 00:15:35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