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的信陵君是战国四大公子之一,也可以说是四个人中能力最强的。公元前247年,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击败秦国名将蒙骜,兵临函谷关外,吓得秦军不敢出战。按理说信陵君有这么高超的才能,应该得到魏王的重用,担任魏国的国相,就像其他三位公子那样。然而,信陵君却被弃用,只能沉湎于酒色之中,最后郁郁而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手下能人太多,让魏王恐惧
信陵君名叫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信陵君为人宽厚,特别喜欢招贤纳士,能够礼遇门客,所以门下有三千食客。信陵君手下人才济济,他的情报网络甚至比魏王还要厉害!有一次,魏安釐王与信陵君下棋,突然北方传来警报,“赵寇至,且入界”。魏安釐王赶紧放下了棋子,打算召见群臣商议对策。
信陵君不慌不忙地说道:“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然后,两人继续下棋,信陵君非常镇静,而魏安釐王心神不能。一会,北方再次传来消息,赵王果然是在打猎。魏安釐王惊讶地问道:“公子何以知之?”信陵君解释说他的门客之中,有个人潜伏在赵王身边,所以他能够知晓赵国的情况。听完信陵君的话,魏安釐王感到恐惧,“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二、窃取虎符救赵,让魏王愤怒
长平之战后,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的情况非常紧急。赵国的平原君多次派人向魏国求援,魏安釐王派大将晋鄙领兵十万前去救赵。然而魏国受到了秦国的威胁,因此魏国军队不敢前去救援,驻军于邺城,作壁上观。信陵君多次劝说魏王出兵,但都没有取得成功,最后他采纳了侯嬴的建议,窃取了魏王的虎符,然后夺取军队,击败了秦国。
虽然“窃符救赵”的故事被传为美谈,但却让信陵君与魏安釐王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首先,信陵君窃取虎符的行为是非法的;其次,信陵君还击杀了魏国大将晋鄙;再次,信陵君救赵的行为,使他获得了天下人的赞誉,相比之下,魏安釐王则受到了天下人的非议。所以,在此之后的十几年里,信陵君都没有回到魏国。
三、破秦威震天下,让魏王担忧
信陵君在赵国期间,魏国不断遭到秦国的进攻,最终在门客的劝说下,信陵君返回了魏国。魏安釐王见到信陵君后,兄弟两人都流下了眼泪,接着魏王任命信陵君为上将军。在执掌魏国的军权后,信陵君派遣使者“遍告诸侯”,各国纷纷派兵援助魏国。之后,信陵君率五国之兵“破秦军於河外”,威震天下。
秦王对此非常忧虑,于是他派人来到魏国实施反间计,在魏王的面前说信陵君的坏话,“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还说信陵君打算“南面而王”。后来,秦国的间谍还在魏国散播消息,要庆贺信陵君为王。魏安釐王担忧王位不保,撤掉了信陵君的兵权。此后,信陵君称病不朝,每天饮酒作乐,在四年后病死。同年,魏安釐王也死掉了。
赵武灵王的谥号可能是中国古代独一无二的,因为其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前面的武是美谥,而后面的灵则是典型的恶谥。从这个谥号就能看出后世赵君在评价他的时候内心有多复杂。作为战国最为杰出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赵雍绝对是同时代的另类。在秦国日益崛起,其他诸侯不得不对秦国虚与委蛇的时候,他却在琢磨如果打击秦国!不
2025-09-06 11:21:43了解中国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秦赵长平之战的秦军最高统帅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武安君白起,而战后的坑杀几十万赵军也成为白起最大的一次“人屠”。但奇怪的是,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之战的第一阶段并没有出现在战场上。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秦国从一开始就对赵国的战略决战来准备
2025-09-06 09:52:28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广这位 “飞将军” 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他一生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屡立战功,威震边疆,然而最终却未能被封侯,这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也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有人认为,李广一辈子没被封侯与他和匈奴的战败经历有关。公元前 129 年,汉武帝派李广等四位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出击匈奴。李
2025-09-05 01:35:54引言关于商鞅,有两个词语大家耳熟能详,一是著名的“商鞅变法”,二是“徙木立信”。如果单从这两个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商鞅是一位有魄力、有计谋、厉行革新的正面人物。(商鞅)但是,司马迁却在《史记》如此评价商鞅:“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为什么司马迁要对商鞅做此评价?可能一切都要从《商君书》里的驭民五术说
2025-09-05 00:52:13张仪是高深莫测的鬼谷子的学生,他在出山后到了秦国,获得了秦惠文王的信赖,并得以重用,秦王任命张仪为国相。他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但是在秦武王继位后,张仪却失去了信任,秦王还放任他离开了秦国。秦武王之所以不信任张仪,其实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这样了。根本原因在于秦武王孔武好战,与张仪的政
2025-09-04 06:07:0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