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遍中国历史,你也很难找到一个和吴三桂一样厚颜无耻之人。
背明而降顺,降顺而叛顺,叛顺而降清,降清而叛清,叛清而“复明”,“复明”而称帝,以上种种,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竟不知吴三桂信仰何在,三观如何,他的每一步选择,都无关信仰,无关家国情怀,他的每一步,都准确踩在利益的鼓点上。这是一个两面三刀言而无信无耻至极的人。
1943年春,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此前接到崇祯加急圣旨要求他回京勤王的吴三桂,磨磨蹭蹭、慢慢腾腾、不慌不忙,一日前行几十里,终于在走到河北境内时,收到了崇祯吊死在景山歪脖子树上的消息。
崇祯待吴襄、吴三桂父子不薄。屡屡为他父子俩加官晋爵,可以说吴家世受皇恩,崇祯特意将山海关这座重城委托于吴三桂,可见倚重。
吴三桂却在君父被围危在旦夕的关键时刻,不思加速勉力勤王,救崇祯于危难,而是选择了拖延时间,静等其变。小算盘打得啪啪响:我才不会为了你穷途末路的崇祯,和李自成的数十万大军对子,拼掉我的军队,这是我的家底,有兵在,则势在;兵不在,我吴三桂就是条丧家犬。
李自成占领北京,控制了吴家老少几十口,又给吴三桂发去劝降书和金银厚礼。
吴三桂决定归顺李自成。
给谁打工不是打工?只要我的爵位、职位、俸禄、荣华无损,换个主子又何妨?
一个从京城逃出来给吴三桂报信的家仆改变了吴三桂投降李闯的想法。
李自成驭下不当,吴三桂父亲竟也成为闯军追赃助饷的小白鼠。
吴三桂分析李自成如此做法,定难成大事,天下必将有变。
于是,吴三桂暗通多尔衮,密谋降清。
向多年对仗的敌人低头请降,剃发易服,为了利益,吴三桂顾不了许多了。
八旗生猛,吴三桂死战,两军合力在一片石之战里击败李自成。
李自成恼羞成怒,返回北京路上,下令杀尽吴家几十口。
吴三桂投李,全家性命可保;吴三桂反李,全家几十口领盒饭。不孝的罪名洗不脱了。
然后,吴三桂成为清之鹰犬。一路追击农民军,南明小朝廷。
不仅痛击李自成军,吴三桂还冒天下之大不韪,用弓弦勒死了南明永历帝,可谓丧心病狂。
一路帮着清廷灭火,立下战功的吴三桂,获封平西王,镇守云南。
吴三桂自此开启了云南王的岁月。有地有兵有枪有粮有钱,呼风唤雨,一言九鼎,何其痛快逍遥。
好景不长。天下承平日久,三藩所耗甚巨。年少的康熙帝决定撤藩,和吴三桂掰一掰手腕。
果不其然,吴三桂反了。
已经花甲之年的吴三桂,重抖擞再披铠甲,一开始锐不可当,连下数省,清廷震动。
然而,终究已是强弩之末,在康熙的分化瓦解,调兵遣将,分头迎击之下,吴三桂很快败亡。
1678年10月2日,吴三桂病亡。
他的势力也很快被剿灭。
这个三姓家奴,终于走完了他无耻的一生。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