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宝和索额图之交源于“抄家鳌拜府”。
一开始,索额图就高能输出,教会了韦小宝职场生存的最重要法则,以及混得如鱼得水的职业技能。
韦小宝出身青楼,会贪小便宜,喜欢投机耍滑,看到鳌拜府大量的金银财宝,岂有不动心之理。但动心归动心,脑子还是清醒的,有贼心却没这个贼胆。
索额图当然明白他的“司马昭之心”,立刻给了韦小宝敛财的底气:“皇上派你来拿经书就是要酬谢你的功劳,你要拿什么东西呢,他是不会过问的。”
韦小宝闻言自然喜出望外,金银珠宝、匕首、宝衣看得上的全拿了,一时间忘乎所以,直到看到两本《四十二章经》。当他兴奋地想翻看的时候,索额图适时踩了刹车:“这两本经书是皇上和皇太后指明要的,怕是里面有什么内容是太后不想让我们奴才看到……”
看,这就是为人臣子的分寸,职场老江湖的清醒。主子就是主子,主子愿意给你,你才能领旨谢恩;主子不想你知道的,哪怕你们之间有“骂羊驼”的交情,你也得学会闭目塞听。
聪明如韦小宝,立刻明白了这个道理。
不久后的将来,康熙问小宝:“小桂子,你想不想发财呀?”
韦小宝答:“皇上不让奴才发,奴才不敢发;皇上让奴才发,奴才不敢不发!”
听,这是多么完美的答案!
后来的后来,日渐稳重的韦小宝,还会告诫张康年和赵齐贤:“千万不要打开布袋看!”
知道怎么当“奴才”后,自然也要懂得怎么当“主子”。不然,韦小宝就是一辈子的“小桂子”,怎么也成不了“通吃伯”、“鹿鼎公”。
还要从“抄家鳌拜府”说起。
明目张胆地敛财,一笔一笔划掉账册上的财物,韦小宝第一次体会了“当主子”的快乐。但是,当主子光自己快乐是不够的。索额图说:“我们每人拿出五万两银子分给兄弟们,每个人嘴里都有甜头,就不会有人乱说话了。”
独乐乐不如与众,“人人有份永不落空”后来成了韦小宝的名言,“跟着桂公公,日子就很轻松”是后来张康年的总结。
当然,韦小宝跟着索额图还学会了另外一点——向下兼容!
换成韦小宝的口头禅就是:“好兄弟、讲义气!”
后来的韦小宝有过很多“好兄弟”,引领他走上这条路的人就是索额图。
索额图看上韦小宝,自然是朝中有人好办事,但那时的韦小宝却十分受用,一个大学士找他一个太监拜把子,那要是让扬州丽春院的姑娘、老鸨们知道,那还不得吓他们一跳。聪明如韦小宝很快学会了依样画葫芦,笼络杨溢之,发掘了赵良栋、孙思克等一批实力战将。
当他和张良栋摊开说自己大字不识一个,佩服对方真刀真枪实干立军功,又拉着他歃血为盟的时候。想来,张良栋那时候的心情,比韦小宝自己当年更受宠若惊、激动万分。
当然,“当主子”光向下兼容是不行的,还得学会一项本事,那就是“高深莫测”。
这里的“高深莫测”可不仅仅是徐天川口中的“韦香主真是深不可测”,而是一种上位者的喜怒不形于色。
吴应熊送礼,索额图特意叮嘱:“待会儿无论他送什么,你都千万不要露出喜悦的神色,还要表现得很平淡……”
这招果然有效,从翡翠马、珍珠链,到三千两黄金、十万两白银。吴应熊的手笔越来越大。
这种“高深莫测”是对自我的保护,正如甄嬛对眉庄:“幸亏他们不知道我会什么,不会什么,不然,岂不是由着他们拿捏”。喜怒不形于色是对底牌的守护,高手过招,本就是一场博弈,看不到底牌,才有得叫价。
前面说了,韦小宝在“康熙世界”,有过很多兄弟,走得最近的是索额图、明珠、康亲王、多隆。这四位虽性格迥异,但常常结伴而行,堪称“皇宫F4”。
这几个“兄弟”每个人都有的自己的特色。
明珠奸猾,既贪功委过又得过且过,韦小宝一出事,第一个提出“撇清关系”的就是明珠。所以,他的友谊是最不可靠的,与其说是友谊,更多的其实是利益。
康亲王比明珠好一点,他对韦小宝是有“欣赏”之情的。康亲王府摆宴,当众人吹捧他的高超箭术,韦小宝立刻附和,说得绘声绘色。康亲王从此高看他一眼:“小桂子知情识趣,难怪皇上这么喜欢他”。但当自己的利益和小宝的利益冲突时,康亲王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利益,“偷经书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但即便如此,康亲王是个懂行的,“经书事件”后,他又送豪宅又送奴仆。能做到知恩图报,算是不错了。
多隆最忠厚,是真把韦小宝当朋友,可惜有勇无谋,当朋友可以,却称不上“良师益友”,他和明珠是两个极端。
只有索额图,他既是韦小宝的“职场导师”,教会他宫中的“游戏规则”;又是他的好大哥,用自己的手帮他挡下“断子绝孙”那一刀。这种危难时刻的自发救援,怎么不是真正把韦小宝当朋友、当兄弟呢?哪怕到了最后,康熙和韦小宝已不复当年,索额图依旧能在康熙面前为了韦小宝的生命而周旋。自愿“背锅”的是他,帮韦小宝逃出生天、尽力掩盖的还是他。
纵观整部《鹿鼎记》,索额图是为数不多,没为自己利益逼过他、害过他、占他便宜的存在,实属难得。
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叫战国,原因只在于一个“战”字。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七雄”之间的争战长达250多年。战国后期,赵国委任赵奢和廉颇为大将,蔺相如为相国,在三位的共同努力下,赵的国势稍微地强盛了一些。后来赵奢去世,便由廉颇一人担当大将。直到公元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攻
2025-05-09 08:42:04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的地位和身份无从质疑。信陵君魏无忌,出生年月不详。他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著名的军
2025-05-08 01:23:00李世民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其陵墓
2025-05-08 01:17:59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 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在中国历史上,像李世民这样武功与文
2025-05-07 01:05:4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