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的仁义外衣害死了自己
春秋时期的宋襄公是个悲催人物,称霸不成反被捉,在泓水之战不懂得用兵之法,致使兵败而身亡。有史书说他理想远大,敢担当,讲仁义,是春秋五霸之一;有的史书说他过于迂腐,看不透形势,不会把握大势,注定失败。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中谈到关于“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问题时点名批评他:“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其实,通读《左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宋襄公的悲剧不是偶然的,源于他尊崇商周之礼,笃信命运天定。
周朝分封的宋国,是殷商后裔,也是唯一被周天子允许继承殷商礼乐宗祀的国家。宋国地理位置特殊,经济基础好,国人善于经商,因而周天子分封了大量姬姓之国在周边,如鲁国、曹国、郑国、卫国等。在春秋礼崩乐毁的形势下,宋国国君是外姓,所以坚定地维护传统礼乐制度,弘扬仁义之道,还是比较受尊重的。特别是宋襄公,在他的父亲宋桓公病重时,宋襄公竟要将太子之位让与自己的庶兄目夷,认为目夷比他年长,更有忠义之心。目夷听后不肯接受,就逃跑了。后来,宋桓公去逝,宋襄公继承君位,请回了目夷,并用其为相,辅佐自己治理国家。宋襄公的做法的确让人感动。
陨石
《左传》记载:鲁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春,天上坠落五块大陨石于宋国。还有人在宋国国都发现空中有六只鹢鸟尾巴朝前飞。当时周朝的内使叔兴正好在宋国,内史掌管历法记事,博学善卜。宋襄公就询问叔兴这两件事情是什么预兆,有无吉凶。叔兴回答说:“今年鲁国重大丧事多,明年齐国有大动乱,君王将会得到诸侯拥护却不能善终。”叔兴退出来救说:国君不应该问这个问题,这是有关天象和阴阳的事情,人事吉凶与此无关。吉凶是由人的行为所决定。
《春秋》记载:当年三月壬申,鲁国国相季友去世;秋七月甲子,执掌国政的卿士公孙兹去世。第二年十二月乙亥,齐国发布齐桓公去世的消息,国内发生动乱。《史记》记载:除太子昭外,齐桓公的五个儿子各结党羽,为争夺王位互相攻战,以致齐桓公被饿死宫中无法入殓。桓公尸体丢在床上六十七天,蛆虫爬满尸体甚至爬出门外。直到无亏即位才将齐桓公的尸体装入棺椁,对外发丧。这些正好印证了周内史叔兴对宋国天象的解释。所以,宋襄公坚信自己能够得到诸侯拥护,至于能不能善终,那是身后之事。
齐桓公晚年,国相管仲去世,他的儿子们开始自立山头,这位霸主此时已经无力控制局面。他托付宋襄公一定要照顾好太子昭,宋襄公答应了。无亏夺得王位,太子昭逃到了宋国,请求宋襄公帮助。第二年春天,宋襄公召集曹国、卫国和邾国一起出兵齐国,平息叛乱,齐人借机杀死无亏,计划立太子昭。不料其余四个公子的党羽强烈反对,太子昭再次逃亡宋国。宋襄公再次出兵齐国,拥立太子昭为齐孝王。宋襄公因此在诸侯国中有了一定的声望。
春秋霸主齐桓公
齐桓公去世,霸主之位空缺,宋襄公想效仿齐桓公树立权威,会盟诸侯,做诸侯霸主。公元前641年春,宋国出兵抓了滕宣公;夏天,宋襄公让邾文公杀死鄫子祭祀土地神;秋天,出兵攻打不肯顺服的曹国。目夷认为他这种做法难以求取霸业,也不能得以善终。
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在鹿上召集会盟,参加会盟的有当时的东方大国齐国和南方大国楚国。此时北方的晋国正陷入内乱之中。齐国内政尚不稳,宋襄公对齐孝公又有拥立之恩,对宋襄公的意图自不必说。宋襄公的目的就是请求楚国允许各诸侯国奉自己为盟主。没想到得到财物的楚王非常爽快地答应了。目夷当时就认为:小国争霸主,是自取其祸。可是志高气傲的宋襄公却认为并无不可。
《春秋》记载:“(鲁僖公二十一年)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盂。执宋公以伐宋。”在这年秋天,诸侯会盟大会在盂地召开,会盟大会上宋襄公没有能得到期盼的霸主荣光,反而像一只入了虎口的绵羊一样,成了楚人的俘虏。楚军还趁机对宋国进行了一番扫荡。直到冬天,诸侯在薄地会盟时,楚人才放回了宋襄公。
可能此时的宋襄公还没有领悟透周内史叔兴说的不能善终的意思。
宋襄公
鲁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38年)三月,郑文公到楚国聘问,归附于楚国。宋襄公认为郑国叛变,出兵讨伐。楚国为救援郑国而攻打宋国。宋襄公出兵应战。十一月初一日,宋、楚两军对峙于泓水两岸。宋军列队待战。楚军正在渡河之时,宋军司马认为楚军兵多,宋军兵少,建议趁楚军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发起进攻,宋襄公不同意。楚军渡过河还没有排开阵势,司马又建议趁楚军混乱发起进攻,宋襄公还是不同意。等楚军摆开阵势了宋军才发起攻击,结果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跟随宋襄公的亲兵被全歼。
公元前637年春,齐孝公以宋国不参加会盟为由也发兵进攻宋国。五月,宋襄公因伤口发作而亡。
这也许就是宋襄公命里注定的不得善终结局。
刘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生平事迹被后人传颂不衰。刘备出生于东汉末年,家境贫寒,但他却拥有高尚的品德和远大的抱负。他年轻时曾经流落街头,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县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刘备在政治上一直秉持着仁义道德的原则,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信任。他曾经在荆州和益州任职,治理得非
2025-04-03 01:29:13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 ,
2025-04-03 01:11:30没有刘备,三国只是普通的乱世,而东汉末年刘备带领一群理想主义者,为时代增添了几分浪漫。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豪杰辈出,而刘备无疑是其中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刘备,这位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大家
2025-04-03 00:57:18《长恨歌》曾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虽封建背景下,皇帝理应励精图治,促国家更好发展。然千百年间,无数帝王贪恋美色,终致统治遭受威胁。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这也使得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一般来说,在登上皇位后,皇帝均能做到勤于政事,带领国家和人民过上更好的生
2025-04-03 00:57:16刘备这个汉末风云人物,在历史上的咖位无需多说,算是为数不多的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了。但不知道曾几何时起,越来越多不明就里的人开始出来带节奏了,说刘备是伪君子、假仁假义、喜欢玩套路、能力有限……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英雄。这种意见表面上看起来很正常,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正常认知偏差嘛,但其实背后暴露的问题是
2025-04-03 00:37:3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