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 ,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刘备和刘邦有关系。刘邦为西汉的开国皇帝,是刘备的先辈。刘备自称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也就是证实了自己的身份。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东汉之后为三国时代,刘邦建立西汉、刘秀建立东汉、刘备建立蜀汉,三者都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而刘备一直都打着“匡扶汉室”的大旗,更是说明了这一点。
刘邦介绍
刘邦,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早年不事生产。秦朝建立后,出任沛县泗水亭长。后因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投奔反秦义军首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武安侯。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他能够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西楚霸王项羽的力量,最终击杀项羽,于汉五年(前202年)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
汉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同年在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大树楼桑村)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遭失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晋书·王弥传》称之为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汉昭烈庙为之纪念。
刘备摇摇头,亮啊,那荆州现在的主人是刘表的儿子,还是我的晚辈,都是老刘家的人,我干不出那样的事儿。
不能占据荆州,那就只能一路逃亡。
但是您还别说,刘备这么多年,别的没混出来,名头算是混出来了。
人们都知道他是大汉皇叔,有仁德之心,所以他逃亡的时候,荆州的很多士兵和百姓都要跟着刘备一起走,粗略估计,得有十万多号人。
朋友们,这是逃命,不是旅游。
这十万多人要么是老弱残兵一碰就碎,要么就是布衣百姓毫无战斗力,别说帮刘备的忙,刘备平时没事还得反过来接济他们,那情况就别说多难整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曹操这一回是铁了心的要除掉刘备,派出了他手底下最为精锐的部队虎豹骑追击刘备,这支部队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行军速度极快,战斗力又高,刘备要是被追上了,那就算是彻底玩完了。
这个时候,又有人建议刘备了,说备啊,你带着这么多百姓逃亡,这不是个事儿啊,他们吃你的喝你的不说,他们还严重的拖慢了你的行军速度,这样的话咱们很快就会被曹操给追上啊,所以现在必须抛下他们,咱们才能全速前进,才有生路。
(刘备)
这个建议,是很正确的。
这十万人素质堪忧,不是刘备能吃得上的人口红利,说白了带着他们也是白带,没好处,所以舍弃他们是最好的选择。
仁不行商,慈不打仗,你刘备既然选择吃这口饭,你就应该狠一点。
刘备还是摇头,只是轻轻说: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想要成就大事儿,就要以天下人心为基本,现在这些人主动依附,一路相随,我又怎么忍心抛弃他们呢?
大家都不说话了,刘备也不说话了,只是把目光看向远方。
大风吹起他并不算威武的帅旗,吹起厚厚的尘土,夕阳西下,旗帜如练,残阳如血,也许在这一瞬间,刘备看着这些可怜的,失去亲人,家庭,无家可归,无处可去的百姓,会想起当年那个在乱世中,艰难求生的自己。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