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从《史记》一书看,刘邦有哪些性格优点,助他夺得天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02:13:58    


熟悉历史的很多人都不大喜欢刘邦,因为他怎么看像混混,多过像真命天子。他天生狡黠、油滑,爱吹牛皮,“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这些都在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里有着详细的介绍,让人本能地对其产生反感。但细读《史记》你会发现,此人的性格中还是有许多能够成就大事的闪光点的。

胸怀大志

刘邦与项羽一样,都曾经到秦始皇外出巡游的路边上去看热闹,当看到现场的气派后,他忍不住说:“大丈夫当如是也!”这一番语气既饱含了羡慕向往之情,又不怕被旁人听去、惹来祸端,不像当年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之”,吓得其叔父项梁赶紧捂住他的嘴巴。

能得众心

刘邦最初起兵时,正奉命向骊山押送服役的民夫,但由于民夫大量逃亡,加上路途艰险,刘邦干脆释放了所有人,当场就有十余位壮士愿意跟从他。入主关中后,刘邦见关中百姓苦于秦法严苛,干脆“约法三章”,余者尽皆废除,一举收拢了关中百万人心。

笼络人手段高明

刘邦先行入关后,项羽闻讯,欲击之。当时,刘邦自忖付以其10万军不敌项羽之40万军,乃急笼络前来报告消息的项羽季父——项伯,口称“吾得兄事之”,恭敬地“奉卮酒为寿”,并与之约为姻亲,获得了项伯在鸿门宴上的全力斡旋,最终虎口脱险。

善于纳谏

这是他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如进咸阳后,“欲止宫休舍”,好好享受一番,但樊哙、张良劝说之后,立即“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韩信伸手要封赏,欲代理齐王时,听取张良建议,封韩信为齐王;楚汉划界后,听取张良、陈平的计策,追击项羽,不使之有喘息之机。正是这一系列从谏如流,喜欢听取“为之奈何?”“计将安?”,最后终于成就大业。

相关文章

邹忌的两次劝谏,使齐威王开始励精图治广开言路,齐国强盛起来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想要看到帅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历史上想要看到帅哥,那就得这个帅哥在历史做出其他的贡献。战国时齐国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将自己的美留在了历史中,更重要的是间接使齐国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邹忌。1.以琴劝谏齐王不知道是比较帅的人喜欢搞艺术,还是搞艺术显得帅,反正大帅哥邹忌就是搞音乐艺术的。

2025-09-14 03:53:51

霍去病打下4座城,取了4个名字,从未改名并沿用至今,名字很耳熟

汉武帝时期,卫氏一族起初的崛起都是靠“裙带关系”,卫家前后出的这两位大将军都是私生子。但是相比于卫青,霍去病要更加幸运一点,他出生后一年,卫子夫就被汉武帝看中并带回宫中。次年,卫子夫再次得到汉武帝宠幸,怀有身孕,被封为夫人。卫青也九死一生、因祸得福摆脱了“骑奴”的身份,成为了建章监和侍中,跟随在汉武

2025-09-14 01:58:16

肉食者鄙的平原君!一生平碌无作为,生不逢时的守平之臣

战国四公子,居第二为赵国平原君。平原君赵胜,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的幼弟,《史记》载“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作为赵国诸多王室公子中最贤良的一个,平原君与孟尝君一样,平原君也“喜豢养门客,为母国效力”,门下食客如云,并凭借“礼贤下士”的名声先后

2025-09-13 03:30:04

揭秘秦惠王杀商鞅真实原因,第3条是关键

秦惠王上台之后,第一件事便是车裂商鞅、灭商鞅之家,难道秦惠王与商鞅真的有不共戴天之仇吗?秦惠王是一位有为之君,在位期间重用张仪、司马错、公孙衍、魏章等人,东出函谷,西平巴蜀,南下商於,北伐义渠,在秦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王,为秦国的壮大做出重大贡献,难道他的心胸如此狭窄,容不下一个商鞅吗?商鞅变法之初,太

2025-09-13 00:31:57

初唐四杰最惨,含着金钥匙出生,却半生被病魔缠身

闻一多先生曾言,“初唐四杰”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因为浪漫,所以不为世俗所容,遭受诸多非议;而正是这些悲惨遭遇,又使他们赢得了不少神同情与共鸣。初唐四杰中,命运多舛。王勃不慎溺水身亡;骆宾王因讨武而牺牲;杨炯在任安详离世,可谓善终。而卢照邻,他在年仅40岁时选择投河,其人

2025-09-12 01:58:2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