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刘邦真的是布衣出身吗?他人生中最大的的贵人究竟是谁?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01:32:12    

提到刘邦,有人会把他和朱元璋相提并论,说汉高祖布衣起家,靠三尺剑灭掉了暴秦,简直就是天生下凡,还有人说刘邦不是凡人,是龙的儿子,给刘太公带了一顶帽子。那么刘邦的身份到底是什么?他生命中最大的贵人究竟是谁?是张良,是萧何,是韩信,还是其他什么人呢?

刘邦不是布衣,也不是圣人,他是小地主出身,这是我的结论。在史书记载里,尽管按照春秋笔法,虚实结合,但也可以看出刘邦的出身。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是丰沛人,姓刘名季,父亲是刘太公,母亲是刘太婆,这段文字,把刘邦的出身介绍了个大概。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史记·高祖本纪》

这里我没有去引用刘邦母亲与龙相交,生下刘邦的传说,因为那绝对是子虚乌有的神话故事,是为了刘邦增加神话色彩的一种鼓噪之词,尽管出现在正史记载里,但也不足以取信于人。史书里说刘邦这个人喜欢交朋友,喜欢去帮助他人,且心胸开阔,这至少说明一点,刘邦有能力帮助别人,在那个时代,有能力去帮助别人的人,肯定不是穷人,也不可能是布衣。因为韩信就是布衣出身,他就得依附于南昌亭长混口饭吃,而刘邦则完全不需要依附于他人。

刘邦不喜欢像父亲以及兄长一样,去从事农耕,于是有人说刘邦不务正业,但从另外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刘太公有很多土地可以耕种,有很多土地可以耕种的人,那是什么样的人呢?

刘邦不仅不用从事农耕工作,而且还可以去上私塾学习文化知识,这绝不是一般的布衣可以达到的。

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刘邦和他的发小卢绾,年轻的时候就可以一起去私塾上学读书,刘太公和卢太公鼎力支持,这两个人满月的时候,整个乡里乡亲的人都拿着重礼前来祝贺,这个排面绝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

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成年之后就做了官吏,而且是负责地方治安的泗水亭长,那个时候根本没有科举考试,朝廷选拔官吏基本上都要靠地方官吏的推荐,如果说刘太公在丰沛之地没有什么影响力的话,哪个官员会发现刘邦这样的大才呢?

综上所述,刘邦家里尽管没有矿,但是他有地,尽管他不是富甲天下,但也算是雄霸一方,至少在丰沛之地,乡里乡亲们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都要给他三分薄面。所以刘邦的身份绝不是布衣,而是在乡镇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乡绅,也就是小地主。

接下来说说刘邦生命中的贵人,刘邦从起兵到夺天下,遇到了很多贵人,比如他所说的“汉初三杰”。但“汉初三杰”无非是为刘邦所用,而不是刘邦最大的贵人,所谓贵人,是要为刘邦提供资源,而不是要为刘邦所驾驭驱使之人。刘邦如果没有遇到贵人,他终其一生,不过是沛县的泗水亭长,而不会成为沛公,更不会成为汉王进而成为天子。这个贵人为刘邦提供了催化剂的作用,让他发生了质变。

本来冷冷清清的沛县,突然变得热闹起来,沛县令居然组织了一场宴会,这个吝啬的人,居然还拿出钱财来召集大家,必然有些重要的事情。原来有一位来自远方的朋友,到沛县令这里来避祸,他来自山东单父,也是当地的豪强。这样的人能背井离乡,举家带口得到沛县人,足见其对手有多么强大!这位远方的朋友,有两个儿子,都孔武有力,有两个女儿,则貌美如花。沛县令想入赘为婿,以增强自己的实力,但吕太公却迟迟没有答应,吕太婆很生气,便问:“老头子你糊涂了吗?我们到沛县来,不就是为了投靠这个最大的助力吗?你把女儿嫁给他,我们之间的关系不就牢不可破了吗?”吕太公摇了摇头,慢慢说道:“这不是你们女人家能够知道的事情!”

宴会的主持人萧何,把每个参加宴会的人所带来的礼金做了登记,当说到刘邦的时候,他说刘季礼金一万钱。这一万钱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能有如此雄厚的财力,必然不是一般人。吕太公的表情有了些微妙的变化,他问萧何:“萧大人,这个刘季,到底是什么人呢?”萧何对吕太公说:“您不要介意,这个刘季好说大话,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不过是县里的一个混混罢了!”说着萧何拿出了刘季打的白条,只见上面写着:一万钱。吕太公看到纸条并没生气,反而笑出了声,他心想:这个人与众不同!

宴会结束之后,吕太公把刘季留了下来单独饮酒,两个人喝了很多酒,也说了很多话。吕太公把自己的单父的遭遇,为什么要举家迁到沛县的原因告诉了刘邦,而刘邦则将自己在丰沛之地的丰功伟绩做了介绍,并且拍着胸脯表示:萧何萧大人、曹参曹大人,都是自己的好兄弟,而沛县上至沛县令,下至贩夫走卒都得给自己三分薄面。吕太后笑了笑,他对刘邦说:“我有个女儿吕雉,长得比较丑陋,如果你不嫌弃的话,我想把她许配给你为妻,不知你意下如何?”刘邦赶紧站起身来,跪倒在吕太公面前说道:“岳父大人在上,请受小婿一拜!”吕太公将刘邦扶起来,拍拍他的肩膀,说:“年轻人,以后就看你的了!”

古语有云:成家立业!刘邦尽管四十多岁,但过了半生也没一个媳妇儿,常人眼中看,便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之人,如今他娶了貌美如花的吕雉,人生有了一次巨大的变化。当刘邦、吕雉喜结连理之后,刘吕之盟也正式建立,正是因为有了吕氏的强大助力,刘邦才一步步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