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刘邦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的哪些行为令人大跌眼镜呢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0:50:34    

导读

刘邦与萧何、曹参、夏侯婴结识于沛县泗水亭,他们之间的铁血交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刘邦初露雄心时的权谋斗士形象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他在与项羽的谈判中巧妙应对,展现出非凡的智慧。此外,刘邦个人品质和家庭生活也有着引人深思的一面,与吕雉之间的一幕更是让人印象深刻。还介绍了刘邦身边的好友樊哙,他们之间的故事充满了荒诞与深情。想要了解更多有关这段历史故事的精彩细节?继续往下看!

刘邦与旧友的铁血交情

在沛县泗水亭,刘邦与萧何、曹参、夏侯婴这几个铁哥们结识。

萧何等人都是刘邦最早的部将,萧何更是一起铤而走险,躲过刘邦第一任岳父王尉氏的追杀的人。

刘邦和萧何、曹参、夏侯婴结识后,对萧公子、曹儒等尊称有加,对待其他儒生和儒士却不怎么友善。

据《史记》记载,刘邦曾经和一位名叫陶朱公的儒士打赌,刘邦赌输了,可是刘邦却耍赖不给钱,还让人打这位儒士。

刘邦初露雄心与权谋斗士

公元前206年,刘邦在陈留被捉,被项羽软禁在成皋。不久,项羽率军攻下了阳翟,西楚霸王终于来了一次大逆不道的谈判。面对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的刘邦,项羽却要求刘邦交出自己的势力范围。

刘邦虽然粗枝大叶,但他并不笨。他清楚地知道,如果把自己的老底都拆了,等于是把项羽的口粮都送到他嘴里。

于是刘邦在与项羽的谈判中耍起赖子来了。他对项羽说:“我有个弟弟叫刘长,他现在是代我镇守沛国的要害之地下相。”

听到刘邦要留人下镇,项羽有些不爽了:“我都放你回去做沛王,你还要留人?这不是明摆着耍我吗?”

刘邦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沛国地广物丰,我弟弟刘长才干很好。如果没有他辅佐我做沛王,我肯定坐不住沛国。”

项羽被刘邦说得有些糊涂了:“好吧,既然你有真心留人,那我就把你弟弟这个沛国太子定下来吧。”

通过这样一番演技和谈判,刘邦终于得偿所愿。他趁着项羽派来送路费的陪同者之不备,从容自若地带着燕王后赵、太子婴、萧叔等几个大官蒲阳行去。

刘邦个人品质与家庭生活

刘邦生性淫厄。据《史记》记载,在与吕雉结为夫妻后的一次宴会上,刘邦看到宾客中有位美女十分出众,就动了淫心想把她留下。

吕雉对丈夫的淫行十分反感,她当即对刘邦说:“大丈夫有所欲,必壹节耻。今日您如若得罪节烈之女,以后就算得寸进尺也不能得逞。”

夏侯婴(吕雉的异父弟)见劝不听,只好把车开到最快的速度。结果车一翻车厢摔坏了,夏侯婴把刘肥和刘强两兄弟推出车厢准备逃跑。

这时候的彭城守军正好赶到现场查看情况。守军发现了车祸现场,并且发现车厢里面有两个小孩还在呼喊救命。

守军心怀仁慈把两个小孩救起来。就在这时候,夏侯婴也赶到了。夏侯婴见守军要抓自己几个人,并且发现自己已经被团团围住了。

夏侯婴心知不妙赶紧喊救兵。守军一愣回头看到对方派兵前来支援果然如夏侯婴所说。守军对夏侯婴爱护有加并没有急着送去辎重队伍。

夏侯婴找到辎重队伍并没有将孙蔚送去反而把孙蔚杀害在彭城大营外面。这件事情就这样发生了三次。

刘邦身边有一个“好朋友”,他就是樊哙。樊哙和刘邦一样都是混吃混喝的主。据《史记》记载,樊哙和刘邦曾经一起去蹭饭。他们去了三家饭馆都没有人愿意请客吃饭。

他们来到一家狗肉馆想着反正没钱就吃顿狗肉好了。吃完饭结账时樊哙和刘邦竟然强行吃狗肉不给钱还打伙计。

这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樊哙非常后悔当初为什么要跟着刘邦去蹭饭。他觉得跟刘邦混肯定没好下场于是打算离开刘邦另谋高就。

结果樊哙跟着刘邦反而越来越有钱越来越有势力。当樊哙成为关中豪杰时他感慨地说:“我樊哙本来想要离开你的可是天意弄人我居然越混越好。”

其实樊哙能越混越好跟他的胆识和才华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跟他和刘邦的关系很好有密不透风的铁哥们。

樊哙在世时对刘邦忠心耿耿。樊哙临死前对儿子樊郦说:“我虽然和你说过要离开刘王可是我离开过一次可是天不让我离开第二次。”

樊郦继承父亲衣钵成为汉朝开国功臣。

结语

刘邦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其身边的铁哥们和故事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更是彰显了友情与智慧的珍贵。他与萧何、曹参、夏侯婴之间的铁血交情,以及与樊哙之间的深厚友谊,都让人感叹历史的厚重与情感的真挚。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刘邦这位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友情和智慧在历史长河中的闪光。快来点赞评论,一起探讨这段令人动容的历史!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