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刘邦沛县的酒肉朋友,杀狗的、养马的、吹丧的,为啥都是军事大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0:23:16    


起义与兄弟情谊

秦朝末年,苛政猛于虎,百姓苦不堪言。

刘邦当时只是个小小亭长,整天在泗水亭晃悠,喝酒聊天。

他手下没有正规军,只有一帮沛县的酒肉朋友。这群人有杀狗的屠夫樊哙,有马厩里养马的夏侯婴,还有小官萧何。

他们没有受过正规训练,也没有显赫的家世。

大家要问了,这样一帮人怎么可能打得过秦朝大军?

话说有一天,刘邦带着这群兄弟,在沛县外头召集民众反秦。

此时,刘邦对抗的是秦朝训练有素的铁骑。樊哙提着杀狗的刀,夏侯婴牵着马,萧何在一旁安抚群众。没有战甲,没有粮草,就这么仓促起义了。

秦朝军队一看到他们这样,可能都想笑。可刘邦没有犹豫,他一声令下,兄弟们跟着冲了出去。乱世就是这样,勇气比武器更重要。

刘邦和这些兄弟们之间有一种特别的情谊。

他们不是靠利益聚在一起,而是因为共同的命运、共同的追求。

刘邦虽然不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但他身上有股让人愿意跟随的劲儿,这股劲儿就是他对兄弟们的真诚。

樊哙、萧何、夏侯婴这些人,正是因为相信刘邦,才决定跟他一起干。

萧何:运筹帷幄的小吏

萧何是刘邦最早的追随者之一,起初只是沛县的小吏。

虽然身份普通,但萧何的聪明才智和组织能力让他在刘邦的队伍中逐渐成为核心人物。他擅长处理政务,懂得如何组织资源,是刘邦起义初期最可靠的支持者之一。

每当刘邦遇到难题,萧何总能冷静分析,提出最可行的方案。萧何不仅帮助刘邦在战斗中后勤无忧,还为刘邦吸纳人才,确保军队的壮大和稳定。

在刘邦起兵之初,萧何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不是冲锋陷阵的将军,而是稳住后方的“定海神针”。

当刘邦决定进攻咸阳的时候,萧何留守沛县,处理沛县的政务,确保刘邦在前线无后顾之忧。他管理粮草、募集兵员,甚至还负责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这些琐碎却至关重要的工作,为刘邦的军队提供了持续不断的支持,使得刘邦能够专心对抗秦朝和其他起义军。

刘邦攻下咸阳后,萧何再次展示了他的远见和智慧。当时刘邦因为取得胜利而有些得意忘形,不愿意撤出咸阳,想要在这里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项羽的大军正在赶来,局势非常危急。萧何深知项羽的实力,明白如果不赶紧撤退,刘邦的军队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于是,萧何不顾危险,连夜赶到刘邦的营地,苦劝刘邦:“这里不是久留之地,项羽的大军随时可能杀到,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将来再伺机而动。”

刘邦起初并不情愿,认为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不应该轻易放弃。

萧何见刘邦犹豫,立刻去找樊哙,拉上这个勇猛的屠夫,一起劝说刘邦。樊哙的直接和萧何的冷静形成了很好的配合,他们一边劝说一边几乎是强行把刘邦带出了咸阳。

正是这一次果断的撤退,让刘邦避免了和项羽的正面对决,保存了实力,也为后来的楚汉之争奠定了基础。

萧何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在刘邦急需人才的时候,他识人用人的眼光和坚持,帮助刘邦得到了韩信这位“兵仙”。

韩信原本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士兵,虽然有着过人的军事才能,但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有一次,韩信心灰意冷,准备离开刘邦的军营,另谋出路。

萧何得知消息后,急忙追了出去。他不顾天色已晚,连夜骑马追赶韩信,终于在路上拦住了他。萧何对韩信说:“你这样离开实在太可惜了,大将军,你的才华只有在刘邦这里才能得到施展。”

萧何把韩信劝了回来,但这还不够,他知道刘邦一开始并不看重韩信,于是他直接向刘邦表态:“如果您不用韩信,我也没有必要再留在这里了。”

这番话让刘邦意识到韩信的重要性,于是破例拜韩信为大将。从此,韩信开始在刘邦的军中大展拳脚,为刘邦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以说,没有萧何的坚持,就没有韩信后来的辉煌成就,也没有刘邦最终的胜利。

樊哙与夏侯婴

说到樊哙,这个杀狗的屠夫可是勇猛无比。

鸿门宴那天,项羽想杀刘邦,范增让项庄舞剑,意图刺杀。

刘邦当时吓得脸色都变了,没敢说话。樊哙在外面听说了,一脚踹开帐篷,手持盾牌冲了进去,怒目圆睁地对着项羽:“你要杀我兄弟,就得先过我这一关!”

项羽见他如此勇猛,也有些动摇,就给了他一条生猪腿,让他坐下喝酒。刘邦趁机溜了出去。这场鸿门宴,樊哙算是救了刘邦一命。

樊哙不仅在鸿门宴上救了刘邦,在战场上也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总是冲在最前线,带头攻城拔寨。

他虽然看起来粗鲁,但心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这种劲头感染了周围的士兵,让大家都愿意跟着他拼命。

他不是那种有谋略的人,但他有一股子勇气,这让他成为了刘邦手下一把锋利的利剑。

夏侯婴原本是沛县的马夫,每天和马打交道,性格憨厚忠诚。刘邦在泗水亭喝酒的时候,总是叫上夏侯婴一起。

有一次,刘邦喝醉了,开玩笑用刀划伤了夏侯婴的手臂。有人告到官府,夏侯婴在法庭上一口咬定:“我没事,伤是我自己弄的。”结果虽然被人拆穿,还挨了不少鞭子,可他从来没怪过刘邦。

刘邦起兵后,夏侯婴也跟着一起干。后来每次战斗,夏侯婴都冲在前面,为刘邦挡刀挡箭。等到汉朝建立,夏侯婴成了太仆,地位显赫,但他对刘邦的忠诚一点没变。这样的忠心,让刘邦对他非常信任。

秦末汉初,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群沛县的普通人,靠着勇气和忠诚,抓住了历史给他们的机会。

刘邦能成为汉高祖,离不开这些朋友的帮助。而他们也在乱世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他们的成功,绝不仅仅是靠运气。

萧何有政治智慧,能够为刘邦运筹帷幄;樊哙有冲锋陷阵的勇猛,敢于面对最危险的敌人;夏侯婴有不离不弃的忠诚,始终在刘邦身边保护他。这些品质在动荡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他们跟着刘邦,不只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因为那份兄弟情义。

这些沛县的兄弟们,虽然出身卑微,但凭借勇气和智慧,在历史的洪流中写下了自己的篇章。刘邦的成功,不仅是他个人的传奇,也是这些酒肉朋友们共同的成就。

相关文章

刘邦为什么能得天下?我们来看看刘邦的生平事迹

 在谈论历史上帝王将相功过是非的时候,汉高祖刘邦是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有人说他说地痞无赖,有人说他是枭雄,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的创业奋斗史。历史上对刘邦的评价有很多,大部分都在谈论他的怪异之事,但是他作为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对中国统一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提到汉高祖刘邦,有两个词是离不开的,那就是

2025-04-08 01:30:45

汉高祖刘邦简介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谥号高皇帝。刘邦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进抵霸上

2025-04-08 01:23:06

刘邦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的哪些行为令人大跌眼镜呢

导读刘邦与萧何、曹参、夏侯婴结识于沛县泗水亭,他们之间的铁血交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刘邦初露雄心时的权谋斗士形象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他在与项羽的谈判中巧妙应对,展现出非凡的智慧。此外,刘邦个人品质和家庭生活也有着引人深思的一面,与吕雉之间的一幕更是让人印象深刻。还介绍了刘邦身边的好友樊哙,

2025-04-08 00:50:34

刘邦沛县的酒肉朋友,杀狗的、养马的、吹丧的,为啥都是军事大才

起义与兄弟情谊秦朝末年,苛政猛于虎,百姓苦不堪言。刘邦当时只是个小小亭长,整天在泗水亭晃悠,喝酒聊天。他手下没有正规军,只有一帮沛县的酒肉朋友。这群人有杀狗的屠夫樊哙,有马厩里养马的夏侯婴,还有小官萧何。他们没有受过正规训练,也没有显赫的家世。大家要问了,这样一帮人怎么可能打得过秦朝大军?话说有一天

2025-04-08 00:23:16

冒顿单于为什么放弃杀死刘邦和灭掉汉朝?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帝

冒顿明明可以杀了刘邦灭了汉朝,为什么放弃了?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帝,是为汉高祖,国号为汉,史称西汉,初定都雒阳,后迁都长安。因为冒顿单于根本没有灭掉汉朝的实力。匈奴本来只是北方游牧民族,一盘散沙,互相攻打。到了冒顿单于的父亲头曼单于时期,这才形成了广泛的部落联盟。头曼是部落联盟的领袖,可以号

2025-04-08 00:09:06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