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战国四公子之信陵君魏无忌:为何能成为刘邦的偶像?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1:19:17    

汉高祖刘邦,当初还在沛县混的时候,就喜欢听人吹牛逼,讲段子,尤其是魏国信陵君的故事,那是百听不厌。

刘邦喜欢信陵君,是因为他不会仗着贵公子的身份而趾高气昂,不会因为对方身份地位低就看不起人家,哪怕是看大门的还是杀猪的,都能彬彬有礼。

刘邦更钦佩他能联合诸侯国的兵力,两度打败当时的超级强国—秦国的辉煌战绩。这些都让刘邦心向往之。等刘邦做了皇帝后,每次经过大梁(信陵君故地),都会去祭祀魏无忌,甚至还专门安排五户人家,世代负责看守信陵君的坟墓以及祭祀事宜。司马迁曾这样评价信陵君魏无忌:

“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太史公自序”

那么信陵君魏无忌有何魅力,能成为刘邦的偶像,司马迁“疯狂”点赞的人呢?

信陵君魏无忌

01 战国最佳雇主之一:没架子,亲和力强,喜欢“淘人才”

信陵君魏无忌,“战国四公子”之首,其余三人为楚国的春申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他们也各有所长, 在自己国家拥有很高的威望,但论贤德才能比信陵君稍微差了那么一丢丢。但四人的共同点就是:“养士”著称,动不动就能招徕几千门客跟着他们混饭吃,堪称最受“士族”欢迎的战国好雇主。

魏无忌,出身魏国王族,是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弟弟,被封于信陵,人称信陵君。魏无忌和其他贵族一样,都有个爱好:就是喜欢广招人才,养门客。

战国时期,贵族养士是一种潮流。如果不养门客,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养得越多,名气越大。魏无忌巅峰时期,光门客就有三千。一来是魏无忌地位高,给出的待遇好;二来是他做人没架子,亲和力强,个人名声非常好;三来是他不会因为社会地位有差距,而看不起人,反而十分彬彬有礼。所以士人特别喜欢跟着魏无忌,混口饭吃。不过说实话,魏无忌个人有魅力,门客人数众多,但并没有什么出彩的门客。并且在魏无忌他哥即位的十来年的时间里,魏国多次战败,被夺城。据《史记·魏世家记载》:

“安釐王元年,秦拔我两城。二年,又拔我二城。”

“三年,秦拔我四城,斩首四万。四年,秦破我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

“九年,秦拔我怀。”“十一年,秦拔我郪丘。”

这十来年的时间,魏无忌没有显示有多大“作为”,可能与他没有实权有关系。但至少魏无忌的“好雇主”的名声已经传开了。

02 不耻下交:礼遇看门大爷侯嬴,结识朱屠夫

话说有一天,魏无忌不知道从哪听说,有个70来岁的大爷,叫侯嬴,个人品德修养高,因为家里穷,只好在大梁城夷门做了个看门大爷。魏无忌立马前去拜访侯大爷,还带了不少财礼准备送给他。侯大爷说:“我坚持了几十年的节操,不能因为穷就接受你的钱,这不是掉节操的事么。”大爷就是大爷,一番话就让魏无忌倍增好感。

既然不能直接给钱,那就“聘”侯大爷为座上宾呗。于是魏无忌请客,大摆筵席,等来宾到得差不多的时候,就驾车出门去迎接侯大爷。

侯大爷一看,专车过来接人,也不客气,直接坐上“老板座”。魏无忌没有丝毫不悦,反而对侯大爷说:“老爷子坐好了,咱们这就出发了!”

侯大爷说:“别急,我还有个朋友在屠宰场杀猪,我想先去拜访他一下。”

魏无忌立马驾车前往屠宰场,侯大爷下车去见他的朋友朱亥,故意在那和朋友聊了很久,偷偷看下魏无忌会不会因此而不爽。没想到,魏无忌面色和悦,安静地在“驾驶座”上等着他。

侯大爷终于结束了聊天,坐上车,赶往宴会场地。

一到宴会大厅,魏无忌就隆重地向在场的所有人介绍侯嬴侯大爷,期间还向侯大爷祝寿。侯大爷深受感动,于是对魏无忌说:“我就是一看大门的,公子这么尊贵的人,还屈尊给我驾车,陪我去拜访朋友。但是我也想让公子的名声更上一层楼,所以故意让公子在街市上等我那么久,这样大家就会认为我不识好歹,而公子反而谦恭有礼,是个能礼贤下士的人。再者,我那朋友朱亥,也是个能人,只是大家不了解他。”

于是魏无忌奉侯大爷为座上宾,然后多次前往拜访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魏无忌觉得他是个怪人。但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侯大爷和朱屠夫帮助魏无忌完成了一件大事。

魏无忌不因侯大爷和朱亥地位低下而厌恶,反而屈身相交,不计个人得失的德行,让刘邦佩服。正如刘邦也是那样,起兵时的战友也有很多屠狗之辈,都能豪爽地对待,两人颇有相似之处。

03 窃符救赵,高举国际道义大旗

魏安釐王即位第二十年,秦国与长平之战打败赵国,并包围了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援,并利用平原君赵胜其夫人乃魏王及信陵君二人之姐妹的关系,请求魏国出兵相助。魏安釐王也不好推辞,所以就派大将晋鄙带着10万大军前去支援。

估摸着魏军走到魏赵边境的时候,秦国就来使者了,并向魏王发出“严正警告”:谁敢救赵国,等秦国拿下赵国后,就先拿他开刀。魏王被吓坏了,秦国势大,惹不起啊!于是赶忙下令,让晋鄙留在邺城驻守,观望下形势,不可轻举妄动。

魏国这一停止进军,赵国的形势更是危急。赵国连续“催促”魏国出兵,还写信责备魏无忌说,大家都知道公子你急公好义,赵国都快完蛋了,魏国答应救援却一直没看到人影,公子有些名不副实,再说了,你姐姐还在赵国,如果赵国投降了,你姐姐也会受到牵连。

魏无忌也为这事发愁,经常入宫请求大哥魏王赶快出兵,一来全了魏国的道义;二来唇亡齿寒,赵国完蛋,魏国也没什么好果子吃;三来,如果救援了赵国,以后还有合纵抗秦的可能。但是魏王他不听啊!没办法,魏无忌只好拼拼凑凑一百多辆战车,准备带着一堆门客去和秦军PK。

魏无忌带着一堆“志愿军”走过东门,顺便向侯大爷辞行。后来侯大爷给出了个主意,让魏无忌去请求他的小嫂子如姬(魏无忌曾帮如姬报了杀父之仇),帮忙从他大哥卧室里把兵符偷出来给他。果然小嫂子成功了。

魏无忌带着兵符和大力士朱亥一同前往晋鄙的军营。即便拿出兵符,大将晋鄙还是有所怀疑,准备拒绝的时候,被朱亥突如其来一锤给弄死了。

魏无忌夺取了魏军的军权,马上整顿队伍,精简人员,带着8万精兵,前往赵国救援,终于让秦军解围撤离,保住了赵国。

成了赵国大救星的魏无忌,成了赵国人人都夸赞的道义无双之人,成就了个人的威名。但魏无忌也知道,自己窃符救赵,杀晋鄙,已是对魏国不忠了,也就不敢回魏国,回去了也没什么好下场,于是在赵国逗留了十年。

我想刘邦佩服魏无忌的是,讲信义,重信用,能急人之困的高义,但做了皇帝后,肯定不会喜欢不听自己命令,甚至矫诏的人。但这并不妨碍刘邦喜欢魏无忌,毕竟那是过去的事,和自己也没有利益纠葛。

04 离赵救魏,信陵君最后的辉煌

魏无忌在赵国十年,秦国恢复元气后,一看魏无忌不在赵国,就开始不断找魏国的麻烦。魏王为此焦虑不安,就派使者去请魏无忌回国。

魏无忌害怕大哥还是怨恨自己当初的行为,不敢回去,也不见任何使者。幸好当初在赵国招揽的两个门客毛公和薛公劝说魏无忌,赵国敬重您,那是您背后有魏国在背书,现在秦国进攻魏国,一旦魏国都城被攻破,毁了您祖宗的坟,您还有什么脸活下去!

魏无忌立刻带着门客们回到魏国,指挥魏国大军与秦军作战,其他诸侯得知魏无忌回魏国了,也派兵去支援。魏无忌带着五国联军在黄河以南地区大败秦军,一直撵着秦军退回函谷关。魏国得以转危为安。这一回,魏无忌威振天下。

秦王忌惮魏无忌,开始以金钱开道,使出离间计,让一堆人在魏王面前说,公子无忌功高,大家只知道魏无忌,没人知道魏王,并且有取魏王而代之的打算,那些诸侯们也准备出面帮魏无忌呢。正所谓三人成虎,积毁销金,说得多了,猜忌的种子就会在魏王心里发芽。果然魏无忌被解除兵权。

魏无忌从此心灰意冷,回到魏国之后,不再上朝,每日沉迷酒色。四年后,魏无忌把自己给喝死了,估计是死于深度酒精中毒。

05 魏无忌的为人,让刘邦钦佩,视之为偶像

魏无忌,仁爱有为,能够抛开身份地位去礼贤下士,同时也善于采纳门客的意见,为人谨慎,低调谦卑,重道义,守信用,能救人之所急,所以能积累巨大的声望,得以凭借个人名望和影响力,组织起战国末期的合纵抗秦,暂时地保存来了六国的一丝生机。这些正是刘邦所敬佩魏无忌,并愿意去祭祀他的原因。


相关文章

杨朱、墨子都是什么主张?为何孟子批他们“无君无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变法图强,这一时期的天下相比于孔子时代,更是“礼崩乐坏”,因此杨朱学派和墨子学派的各领风 骚,成为天下显学。孟子评价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当然不会称赞杨墨学派,他要表达的是:道统中断了,诸侯们肆无忌惮,各种荒诞学说层出不穷,杨朱、墨翟

2025-09-03 03:22:27

齐国名臣邹忌,到底是辅佐齐威王称霸的贤臣,还是嫉贤妒能的奸臣

01韬光养晦,邹忌等待好时机故事要从齐桓公田午十八年(前357)说起,那一年齐桓公逝世,他的儿子田因齐即位,史称齐威王。大家会好奇齐国不是姜太公的封地吗,怎么会变成姓田的呢?因为这里有段比较复杂的权力更迭,那就简单交代一下,陈国公子灭国后,逃到了齐国,改为田姓,不断实行仁政,一步步攫取姜氏的权力。等

2025-09-03 03:02:33

邹忌:我不但讽齐王纳谏,还赶跑了田忌和孙膑

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把邹忌描写成一位善于自省而又清醒的人,看起来着实是齐国的贤臣。成语“田忌赛马”的主人公田忌和孙膑,是齐国两位很有才能的人。在当时的齐国,邹忌相当于是丞相;田忌是宗室,在孙膑的帮助下善于军事,田忌和邹忌,也就是一将一相。我们能在田忌和邹忌身上看到传说中的将相和吗?事实上,邹忌不

2025-09-02 01:16:36

骆宾王是如何成为从军西域第一诗人的

自古以来,文人士子都渴望成才,追求功名,不论出身,无问西东,骆宾王也同样。但遗憾的是,科举不第,加上仕途艰难,尤其是遭人密谋设陷,骆宾王只能以“戴罪”之身,另辟蹊径,应募从军,立功沙场也就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自孩提起,骆宾王不仅学文,也练武,因而具有出将入相的潜质,再加之“书剑传家”是骆氏家族的传统

2025-09-02 00:49:52

盛唐备受忽视的诗人,王翰这十首诗,豪放不羁,感情奔放,真经典

他是盛唐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因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让其名字入围我国文学史殿堂,他便是盛唐诗人王翰。他为人个性鲜明,豪放不羁,喜欢饮酒,仕途极为不得意,但正是因为这种性格造就其诗歌华丽,感情奔放的特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位唐朝诗人王翰的十首诗作,体会其诗歌的独特性格与豪迈之气,相

2025-09-01 04:10:53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