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战国四大公子之平原君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4 00:04:14    

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史称战国四公子,亦称战国四君。本篇我们讲讲平原君赵胜。


一、杀妾而悦士的贵公子

赵胜,父亲是赵武灵王,哥哥是赵惠文王,封号就是平原君。平原君极好客养士,宾客投奔到他的门下大约有几千人,在国内外极具威望。司马迁说他是“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贾谊也称他“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赵胜家有座高楼面对着下边的民宅。民宅中有个跛子,总是一瘸一拐地出外打水。赵胜的一位美丽的小妾住在楼上,有一天她往下看到跛子打水的样子,就嘲笑起来。第二天,这位跛子找上赵胜的家门来,当着一众门客的面,向平原君说道:“我听说君上贤明待士,所以大家所以不怕路途遥远千里迢迢归附您的门下,就是因为您看重士人而卑视姬妾。我不幸得病致残,可是您的姬妾却在高楼上耻笑我,我希望得到耻笑我的那个人的头。”赵胜笑着应答说:“好吧。”等那个跛子离开后,赵胜又笑着说:“你们看这个人,竟因一笑的缘故要杀我的美妾,不也太过分了吗?”于是放过了那个小妾。


过了一年多,平原君的门客陆陆续续地离开了一多半。赵胜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说:“我赵胜对待各位先生在方方面面不曾敢有失礼的地方,可是离开我的人为什么这么多呢”一个门客走上前去回答说:“因为君上不杀耻笑跛子的那个小妾,大家认为您喜好美色而轻视士人,所以就纷纷离去了。”赵胜见状为了笼络人心,就派人斩下耻笑跛子的那个爱妾的头颅,并亲自登门送给跛子,向他道歉。从此以后,平原君门下的宾客就又陆陆续续地回来了。这就是赵胜杀妾的典故。

二、平原君与毛遂自荐

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之地,而爆发大规模的长平之战。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秦赵长平之战结束后的第二年,秦军围攻赵的都城邯郸。赵国倾全力死守邯郸,又向楚国、魏国紧急求援。


赵王曾派赵胜去求援,当时拟推楚国为盟主,订立合纵盟约联兵抗秦,赵胜准备选几个有真才实学的门客一同前往楚国。这时门下食客中有个叫毛遂的人,向赵胜自我推荐说:“我听说君上要到楚国去,让楚国作盟主订下合纵盟约,希望您带我一起去吧。”

赵胜问道:“先生在我的门下几年啦”毛遂回答道:“整整三年了。”赵胜说:“有才能的贤士生活在世上,就如同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锋尖立即就会显露出来。如今先生在我的门下三年了,我却从来没听说过你,这是先生没有什么专长啊,你留下来吧。”毛遂说:“我就算是请求放在口袋里吧。假使我早就被放在口袋里,是会整个锥锋都脱露出来的,不只是露出一点锋尖就罢了的。”于是赵胜终于同意让毛遂一同去。

等到平原君到达楚国后,与楚王谈判订立合纵盟约的事,再三陈述利害关系,从早晨就谈判,直到中午还没决定下来,于是毛遂紧握剑柄,一路小跑地登阶到了殿堂上,便对赵胜说:“谈合纵不是‘利’就是‘害’,只两句话罢了。从早晨就谈合纵,到了中午还决定不下来,是什么缘故”。 楚王厉声呵斥道:“怎么还不给我下去,我是跟你的主君谈判,你来干什么!”


毛遂也是刚!紧握剑柄走向前去说:“大王敢呵斥我,不过是依仗楚国人多势众。我与你相距只有十步,十步之内大王是依仗不了您的臣民的,大王的性命控制在我手中。我的主人就在面前,当着他的面你为什么这样呵叱我?秦楚之间有世仇!可是大王却不觉得羞愧。合纵盟约是为了楚国,不是为了赵国!”楚王立即改变了态度,并承诺竭尽全国的力量履行合纵盟约。这就是平原君与毛遂自荐的典故。

如果说想评价一下平原君,在这里借用一下司马贞的诗句吧:“翩翩公子,天下奇器。笑姬从戮,义士增气!”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