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太宗李世民,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且极为杰出的帝王,而且他统治时期开创的“贞观之治”也是我国历史上一大盛世时刻,可谓黄金时代。
这位大唐第二位皇帝,祖籍陇西,出生于公元599年,他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老大是李建成,他的母亲是太穆皇后窦氏,这位皇后也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李世民打小就聪明过人、好读书、喜兵法、在领导与军事方面有突出的天赋,本来出生于李渊家庭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
谁知大隋在隋炀帝杨广的统治下很快烽烟四起,乱世中李渊起兵反隋,李世民作为李渊的得力助手,四处征战、开疆扩土、屡立奇功对大唐建立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隋末乱世中由李世民亲自率领大军击溃的各大割据势力不胜枚举,如薛举、宋金刚、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在内的诸多割据势力,尤其是虎牢一战彻底帮助唐军奠定在中原的统治地位。
大唐的建立李世民当居首功,不过太子之位却被李渊送给老大李建成,李世民被封秦王,如果事情如此发展也就没有了以后得“贞观之治”,面对自己生死的十字路口李世民选择自救。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长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迫使父亲李渊退位,随后登基为帝,年号贞观。
通过玄武门之变即位后,李世民广纳贤才,如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形成历史上著名的“贞观名臣”群体,共同治理国家。
李世民与贞观名臣一起共同推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包括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开源节流,倡导文化教育、编纂书籍、积极处理民族关系促进大唐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本人也被尊称“天可汗”。
李世民晚年大的波动有太子李承乾谋反一事,平定李承乾之后李世民对新太子李治更加的关照,之后就是李世民进攻高句丽的遗憾。
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逝,享年五十二岁,庙号“太宗”,他的一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伟大建树,而且还留下“贞观之治”盛世,所做一切对我国都有深远影响。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