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字元直。在《三国演义》中,徐庶是刘备帐下第一位重量级的谋士,曾帮助刘备大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其后,曹操以徐庶母亲为要挟,逼迫徐庶投奔曹营。而在曹营,徐庶至死不献一策,也留下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传说。然而在历史上,徐庶的表现并没有小说中那么精彩。
徐庶原本是颍川人士,在青年时期,他本是个任侠之人,曾陷入一桩仇杀案中,差点丢了性命。经过此事后,徐庶痛改前非,一心向学,成为一个富有韬略之人。公元189年,董卓作乱,颍川陷入内乱与战火之中,徐庶被迫随家人一同逃亡荆州。在荆州,徐庶结识了年轻的诸葛亮,并与他成为最要好的朋友,而当时的诸葛亮不过只有13岁。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南归刘表,被刘备派驻在新野。徐庶认为刘备是一个值得托付前程的君主,于是他毛遂自荐,成了刘备的谋士。不过在刘备阵营,并没有听说徐庶提出过什么有价值的建议。公元207年,徐庶突然找到刘备,向他推荐了诸葛亮,并说:“诸葛亮号称卧龙,是不世出的人才。”正是在徐庶的建议下,刘备才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山门。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荆州,刘表的继承者刘琮投降。当时,刘备和徐庶驻扎于樊城,听说此消息后大惊失色,立即组织军民逃亡。曹操听说刘备逃亡,立即组织精骑追击,并且大破刘备,而徐庶的家眷几乎全被曹操俘虏。
听说母亲和其他家人被抓走了,孝顺的徐庶心急如焚,他流着眼泪说:“我本想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但今天失去了老母,方寸大乱,已经做不了什么事,我们就此告别吧!”对于徐庶的选择,刘备给予了尊重。就这样,徐庶投奔了曹操,并在那里谋得了职位。徐庶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离开,可谓相当不地道。但在注重孝道的汉代,徐庶却被认为有国士之风。
在缺乏人才的刘备阵营,徐庶或许略显突出,但在人才济济的曹操阵营,徐庶却算不了什么。他在曹魏历任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职位都不高。徐庶之所以会留下“身在曹营不献一计”的典故,完全是因为他根本进不了决策中枢,根本没法和荀彧、荀攸、程昱、刘晔等谋士相提并论。
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陇右,对曹魏展开第一次北伐。通过俘虏,诸葛亮终于高兴地打听到徐庶的消息:他在曹魏混得非常差,一直不得志。因此,诸葛亮不禁感叹:“魏殊多士邪!”这五个字不仅在悲叹徐庶怀才不遇,同时也是在为曹魏阵营雄厚的人才储备而震惊。在诸葛亮看来,徐庶是能入自己法眼的大才,却在魏国成不了大事,因此他又悲叹道:“何彼不见用乎?”
可以说,诸葛亮的悲叹实际上道出了蜀汉最终灭亡的真正原因,那就是人才实在匮乏。在夷陵之战中,蜀汉大批良将战死,损失了大量人才。诸葛亮执政后,没有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导致蜀汉的人才问题更加严重。反观曹魏一边,他们推行九品中正制,大批士族才俊加入了朝廷,造就了远超吴蜀两国的人才储备。看到这种情形,诸葛亮又如何能不急呢?若不加紧北伐,魏国将更加强大,毕竟得人才者得天下。
但是最终,诸葛亮的北伐大业并未成功,相反蜀汉的人才仍在不断流失。诸葛亮曾在《后出师表》中叹道:“(第一次北伐后)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而这种情况,让蜀汉原本就不丰厚的家底显得更加捉襟见肘,也注定了蜀汉灭亡的命运。
诸葛亮死后,蜀军因为内讧损失了魏延,只能由降将姜维主持军事大局。而在曹魏一方,光与姜维同级别的人才就有钟会、邓艾、羊祜、杜预等人。因此在曹魏伐蜀的战争中,姜维能挡住钟会,却挡不住邓艾偷渡阴平。而维持近42年的蜀汉政权,也最终走向了灭亡。
魏文侯不拘一格任人才是广为人知的,他每任用一个重要的大臣都是经过侧面多方打听的,认为合适了,才放手去用。西门豹是相国翟璜推荐的,经过魏文侯的认可,被任命为邺城令。邺城是魏国的一个重要地方,它北临赵国,扼守着赵国通往中原的门户。魏文侯虽然一直以来都奉行三晋联合的政策,但对赵国向南扩张势力还是有所忌惮有
2025-08-27 04:23:55在中国历史上,霍去病是一位令人铭记的军事天才,他以年轻的身份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汉朝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汉武帝时期的名将,霍去病不仅是汉朝对抗匈奴的重要力量,更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本文将为您揭开霍去病的传奇人生,探讨他的军事成就、性格特点以及他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一、
2025-08-27 01:13:30公元前257年,11月。武安君白起死了,而且是被秦昭襄王赐死的。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四方,秦国人听到后叹息不已,东方六国却闻之大喜,拍手称快。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白起太能打了。白起从正式领兵以来,就带着一伙嗷嗷叫的老秦人到处攻城略地,前后三十七年,斩首近百万,杀的是六国惶惶不安,闻之色变。现在秦国
2025-08-26 04:15:58王勃是唐朝初期著名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他位列之首,唐高宗看过他的《滕王阁序》之后,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在诗歌和骈文方面具有极高天赋的诗人,却在二十七岁的年纪英年早逝,无疑是唐代文坛史上的一大损失!有人曾经说过,若是王勃没有早早
2025-08-26 02:08:58隋唐演义第二个时期和三国中后期的情况差不多,名将凋零,但是没有涌现出相应的猛将补缺,因此给人的感觉是人才断层。在隋唐演义第二个时期,尉迟恭是一颗耀眼的将星,撑起了隋唐后期的半边天。如果把尉迟恭放在隋唐第一个时期,他的战力大概相当于哪些人的水平?尉迟恭的武功单田芳评书中,自成系列,是四猛、四绝、十三杰
2025-08-25 04:04:24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