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指南针是谁发明的(指南针是谁发明了它?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6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09 15:28:14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集体智慧的产物。发明时间大约是战国时期。韩非子在《韩非子:游段》中说:“君名立司南,止朝夕。” “朝”指东,“晚”指西,“段朝夕”指正方向。把它扔在地上,它的向导。”

学界承认这是最早的记录。但对这两段有不同的解释。最早研究这两部文本并抄袭思南的学者是中国王振铎。他认为“思南的钢包”是用磁铁做的勺子;“投地”不是投地,而是投向“现场”;“脊椎的指南”是钢包。王振铎先生,他认为“地”是地,汉代用的底盘是方形的,四周刻有八根:甲、乙、丙、丁、庚、辛、仁、奎;十二枝:子、丑、寅、卯、辰、姬、吴、魏、申、幽、许、亥;四个维度:干、坤、逊、根,共24个方向。天然磁铁,大概是玉雕工做的e“司南北斗”的技能。 “思南的勺子”的尖底非常光滑,镜面般的底盘很容易打开。当它停止时,它的钢包指向南方。

杭州大学的王金光和文仁君对这段话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他们认为“投地”的“地”二字是“池”字的误读。 “池中池”的“池”里装满了水银,足以让“思南北斗”浮起来。他们进行了实际实验,发现漂浮在水银池中的磁铁勺确实可以指向南方。天然磁磨制成的“思南北斗”虽然可以指向南方,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是磁性弱,性能不强;其次,放置在建筑工地或池塘上时容易滑落或不准确。因此,使用不方便。宋代又出现了另一种磁指仪鱼。

宋初,曾公良主编的军事著作《吴经纵要》中介绍了鱼。最迟在清历四年(1044年)发明了鱼。将鱼用薄铁片做成鱼形,然后人工磁化。人工磁化使用三种方法。一种是用磁铁摩擦铁鱼。经过长时间的摩擦,目的达到了。第二种是把铁鱼和磁铁放在一个小盒子里很长时间在里面,达到了磁化的目的。三是用钢材做成鱼形。将钢鱼放入炭火中烧成红色。用铁钳夹住鱼头。取出火,将鱼尾朝北,将鱼尾浸入水中。然后把它装进密封的盒子里,做成尖头的南方鱼。这是采用的地磁场法。为什么要把钢板烧成红色?因为钢中的每个分子都有两个磁极,没有薄钢板,它的分子排列是无序的,每个分子的磁性相互抵消。如果把钢片鱼烧成红色,使所有的分子都处于活跃状态,由于地球磁场的巨大作用,钢片鱼体内的每一个分子都可以排列成同一个方向,具有更大的磁性。用冷水迅速冷却,使排列顺序固定。这样,钢鱼片的改造就完成了。钢鱼长2英寸,宽5分钟。腹部宽阔下凹,像船一样漂浮在水面上,头可以指向南方。

北宋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方家用磁铁磨针,可指向南方。” 《梦溪笔谈》比《武靖宗尧》写得稍晚。在 19 世纪现代电磁铁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针都是使用上述人工磁化方法制成的。南宁陈元良的《石林广记》也记载,木头指南。它是用木头做的鱼,手指大小,从鱼的嘴里挖一个洞,把磁铁放进洞里,让磁铁条的S极对着鱼头,然后用蜡封起来.将弯曲的针插入鱼的嘴里。将针暴露在水面并放入水中。针的方向是南。陈元良的另一个指点器叫做。它是用木头做成龟形的,人造磁铁也嵌在木龟的肚子里。但是,它的放置方法有所改进。它没有将木龟放入水中,而是在它的腹部挖一个小洞,将木龟放在竹钉上,让它自由旋转。停止时,龟头和尾巴指向北方和南方。这个固定的支点向现代指南针迈出了一大步。

1600年,欧洲的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在《磁铁》一书中首次记载了转化的方法。比我国晚了500多年。在技术方面,博采光机的沈括试验了4种方法。首先,他制作了缝衣用钢针,采用摩擦磁转印法,将钢针套在灯心草上漂浮在水中。沈括认为,这种方法太容易震荡,不太实用。第二,他将化学钢针放在指甲上,停下时自然指向南方。这种方法不敏感而且不是很准确。第三,他把磁针放在碗边,这也可以指出,这种方法虽然灵敏,但很容易脱落。第四,他将磁针悬挂在单丝上。这根线必须是从新茧中抽出的单根线,弹性和韧性均匀,没有捻线问题。这根磁针没有绑,而是用芥末蜡粘上的。因为打结或打结时容易扭结,造成偏斜。沉阔对第四种方法最满意,认为既灵活又实用。磁针和圆规的使用最早出现在南宋。

曾三义在《银华录》中说:“地罗可有经针,或用子午、丙仁针。”文中的“地罗”指地罗,亦是罗盘。这种慈悲干罗盘在地上呈环形,刻有茎和四卦,并设置了24个方向。让人们一目了然地知道磁针的位置。告诉我们曾三义是怎么说的。这时,磁偏角的知识已经应用到了指南针上。指南针的子午针是由磁针确定的地磁南北两极的方向; “经纬之针”是指由太阳的影子所决定的地理南北两极方向;两个方向之间有一个角度,这就是磁偏角。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磁偏角的人是沈括。当他在《梦溪笔谈》中记录手动磁化钢针导时,他说:“当然经常是稍微偏东,不是全是南。欧洲人首先发现了哥伦布的磁偏角。位置是从西班牙到美洲,时间是1492年,比沈括晚了400多年。

相关文章

杀晋鄙,救邯郸,招贤纳士大败秦军,信陵君之死!

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

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之一。他出生于唐朝,是唐朝创始人之一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伟大的政策和改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治理方法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导者,他的治理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他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了科举制度

2025-05-10 00:05:19

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魏无忌,为何刘邦如此敬佩他?

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

信陵君盗虎符救赵之后,为何沉迷酒色而死?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叫战国,原因只在于一个“战”字。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七雄”之间的争战长达250多年。战国后期,赵国委任赵奢和廉颇为大将,蔺相如为相国,在三位的共同努力下,赵的国势稍微地强盛了一些。后来赵奢去世,便由廉颇一人担当大将。直到公元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攻

2025-05-09 08:42:04

魏无忌有没有妻子和孩子 信陵君魏无忌最后怎么死的

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的地位和身份无从质疑。信陵君魏无忌,出生年月不详。他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著名的军

2025-05-08 01:23: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