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但是罗贯中对商业不感兴趣,在父亲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着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公元1345~1355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
那么他的著作的问题,罗贯中的著作除了《三国志演义》以外,现在比较准确地咱们能够知道的是有两部戏曲作品,有三部戏曲作品,是《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后两部已经佚失,现在存下来的只有一部杂剧作品,叫《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也是写历史故事,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的思想观念、思想内容跟《三国演义》还是有些相通的地方。
罗本贯中编次的这部《三国演义》是不是就是咱们现在看到的这部《三国演义》呢?还是有疑问。因为《三国演义》这部书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很长时间的流传的过程。从十四世纪中后期一直到十六世纪初有了这个刻本,嘉靖元年是1522年,如果说罗贯中去世是1402年,那么大概可以知道从1402年到1522年是120年时间。在这120年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当中,《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主要是以一种抄写的方式流传的。大家知道《三国演义》是很厚的一部小说,这么厚的一部小说长时间地抄写很难保证它能完整的、一点不变的保留原貌。
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巨星,是白话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鼻祖。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俄、瑞士、日、蒙、朝、泰、越、缅甸、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10多种语言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美国把《三国演义》列为国家最高军事学院的战略教材之一,日本经济界把《三国演义》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必读书,世界各国大百科全书都收录有罗贯中及其作品,并给予极高评价。罗贯中的小说创作,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中一份宝贵财富。
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之一。他出生于唐朝,是唐朝创始人之一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伟大的政策和改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治理方法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导者,他的治理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他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了科举制度
2025-05-10 00:05:19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叫战国,原因只在于一个“战”字。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七雄”之间的争战长达250多年。战国后期,赵国委任赵奢和廉颇为大将,蔺相如为相国,在三位的共同努力下,赵的国势稍微地强盛了一些。后来赵奢去世,便由廉颇一人担当大将。直到公元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攻
2025-05-09 08:42:04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的地位和身份无从质疑。信陵君魏无忌,出生年月不详。他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著名的军
2025-05-08 01:23:00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