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何宁愿得罪读书人,也要焚书坑儒?)

12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12 14:04:18    

千古一帝秦始皇,扫六合平天下,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做了一件件丰功伟绩之事。但是越也做了许多劳民伤财之事,其中最为人所诟病的当属焚书坑儒了。我们都知道,古代帝王的风评,全赖于读书人,所以很多皇帝即便再怎么暴虐,也不会轻易得罪这群读书人。秦始皇本来凭借着自己的丰功伟绩理应得到更高的评价。但是却因焚书坑儒的事情,而被后世读书人所黑?

为何秦始皇宁愿得罪读书人,也要焚书坑儒呢?这一切都源自那场廷议。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当时仆射周青臣对秦始皇一阵恭维,并称秦始皇推行的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是非常好的一个政策。但是当场淳于越便指出了,不推行分封制,以后皇室有难,将没有王族有力量保全皇室统治,国家权力将落入权臣手中。同时指出了,始皇帝各种不遵从古制,以后将不能长久。

秦始皇不愧是千古一帝,面对淳于越的指责,并没有驳斥他,反而让大臣们讨论这个问题。丞相李斯,指出了分封制最大的弊端便是几代之后,血缘关系变稀疏了,如今好不容易得到的统一又可能分崩离析。至于淳于越所说的不遵从古制,以后将不能长久,无非是读书人对政局的妄议,当即建议秦始皇焚毁六国的书籍。史载:“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正是在这场廷议之后,秦始皇才开始焚书。纵观这场廷议,其核心的问题便是如何统治老百姓的思想。对于刚刚完成统一的秦国,如何管理山东六国,成为了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本就不是以文化见长的秦国,选择了最简单的处理方式,那便是通过焚毁六国藏书,全国上下只保留一些秦国古籍以及一些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只能说初衷是利于秦国统治,但是方式却有失偏颇。再加上李斯想要“罢黜百家,独尊法术”的私心,使得许多经典古籍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再说一下“坑儒”,我们常将“焚书坑儒”说在一起。但实际上,却是两个不同的事情及起因。前面讲到“焚书”源自一场廷议。“坑儒”则是源自一次“妖言”,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后,便非常渴望长生不老。为此他找来了大量的方士为其炼制长生药。长生药这种东西都是在骗人的,有两个叫做卢生、侯生的方士自知难以炼制出长生不老药,害怕被秦始皇治罪。于是决定主动出击,联合了其他术士到处宣传秦始皇“刚戾自用”、“专任狱吏”、“以刑杀为威”、“贪于权势”,不应当为他求仙药。

秦始皇知道这件事之后,龙颜大怒,将卢生、侯生二人抓起来,严刑拷打。在严刑拷打之下,卢生、侯生二人又将联合其他术士一同诽谤秦始皇的事给说出来。是可忍孰不可忍,在花费了无数金银财宝之后,依旧没有得到长生药,还被这些拿了自己钱财的术士给诽谤。本来脾气就不好的秦始皇,岂能善罢甘休。当即下令全城搜捕这些方士,总共牵涉了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将他们皆坑杀于咸阳。

不难发现所谓的“坑儒”并不是坑杀儒家学子,而是坑杀那些欺骗自己的方士。事实上,儒生在秦朝的地位并不低,而且还在很多领域得到重用。秦始皇让这些儒生职博士、掌典籍、制礼乐、备咨询,还能够参加朝议,实行“尊赐之甚厚”的优待政策。纵观秦朝也没有大规模坑儒的记载。这点西汉的几个儒学大师的文献记载当中不难发现。当时的贾谊、董仲舒可都是儒学大师,而且两人距离秦朝也不过几十年,如果秦始皇真的有坑杀过儒生,那么这两个人,决定会在他们的书籍文章当中有所记载,特别是贾谊还写过《过秦论》,“坑儒”确有其事,这篇《过秦论》又岂会没有一丝记载。

所以这个所谓的“焚书坑儒”应该称之为“焚书坑术”,至于后来为何会变成“焚书坑儒”。大概是后世儒家学子对于秦始皇“焚书”的怨念,同时也是为了博取同情罢了。

相关文章

著名的“长平之战”,见证了“战神白起”的巅峰和没落

公元前257年,11月。武安君白起死了,而且是被秦昭襄王赐死的。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四方,秦国人听到后叹息不已,东方六国却闻之大喜,拍手称快。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白起太能打了。白起从正式领兵以来,就带着一伙嗷嗷叫的老秦人到处攻城略地,前后三十七年,斩首近百万,杀的是六国惶惶不安,闻之色变。现在秦国

2025-08-26 04:15:58

王勃:唐朝的天才诗人,终年27岁,躲过杀人抵命,却难躲溺水而亡

王勃是唐朝初期著名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他位列之首,唐高宗看过他的《滕王阁序》之后,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在诗歌和骈文方面具有极高天赋的诗人,却在二十七岁的年纪英年早逝,无疑是唐代文坛史上的一大损失!有人曾经说过,若是王勃没有早早

2025-08-26 02:08:58

如果把尉迟恭放在隋唐第一个时期,他的战力大概相当于谁的水平?

隋唐演义第二个时期和三国中后期的情况差不多,名将凋零,但是没有涌现出相应的猛将补缺,因此给人的感觉是人才断层。在隋唐演义第二个时期,尉迟恭是一颗耀眼的将星,撑起了隋唐后期的半边天。如果把尉迟恭放在隋唐第一个时期,他的战力大概相当于哪些人的水平?尉迟恭的武功单田芳评书中,自成系列,是四猛、四绝、十三杰

2025-08-25 04:04:24

同样是法家代表人物,为何李悝与商鞅,二人最后结局却不相同

法家鼻祖——李悝李悝的老师是子夏,而子夏的老师就是孔子。那作为法家代表人物的李悝,变法内容究竟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呢?答案是儒法结合。子夏原本跟着老师孔子学习儒学,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子夏对老师教的内容提出了质疑——要想恢复“礼”和“仁",国家必须富强。对待外来入侵,只有国富民强,国家和社会才能恢

2025-08-25 02:44:58

李建成被杀后,他的八位心腹部下,最终都是什么结局?

伴君如伴虎:从李建成八大心腹的命运,看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这句流传千古的警句,道尽了历史上功臣宿命的悲凉。而当我们翻开唐朝初年的史册,聚焦于李建成麾下的八位心腹,他们的结局,则更为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李建成,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本应

2025-08-24 02:10:4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