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亡国后的李煜来说,世界那么大,愁绪那么多,能够安放哀愁的地方,却只有梦里和词中: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他把所有的悲痛与回望,化成了我们所共同拥有的情感,全都写进了词里,一字一句,都是血泪,满含着刻骨的悲痛。
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为一个皇帝,李煜的确当得很失败;但作为一个词人,他又是出色的,留下了《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经典名作,被誉为“千古词帝”。从帝王到“阶下囚”,多少繁华荣盛,无奈转头成空。
今天分享的这首《浪淘沙》,读过的人不多,但却写景写情凄美悲切,描写亡国后身虽在却失去家国与自由的日日夜夜的哀痛,道尽世事无常,令人读之落泪。
读到终了,月色、楼影空照秦淮之水,景依然,人、事都已不再,这内里的哀伤怕是滚滚而来,无处可收吧。
晚凉天净月华开
读一读这首词,感受词帝李煜上天入地都绝难排解的哀伤。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李煜不少词,首句即劈空而来一句感慨,给人极其强烈的主观感受:“春花秋月何时了”“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无言独上西楼”,还有这首《浪淘沙》亦是如此。没有委婉曲折地先写景再抒怀,下笔便是挥不去的哀愁。
南唐亡国,李煜被囚,往事回想起来,的的确确怎一个哀伤了得。一个“哀”字,统领全篇,全词都在这情绪的笼罩之下,无论景还是情,都绕不去、离不开。
他说,这份哀伤,对着什么样的景都难以排遣。更何况,此时还是原本便令人悲愁的秋天呢?秋日风凉,身体感到沁人的凉意,庭院里又久无人至,多么凄婉悲凉。看那苔藓,都已经侵满了台阶呀。
苔藓上台阶
苔藓侵阶,是因为平日里没有人上石阶来。想当年,李煜曾面对的是“春殿嫔娥鱼贯列”,而如今,却是门可罗雀,不见人来,往昔与今日,多么鲜明的对比。连那珠帘都任凭它垂下,不再卷起。这哪里是“闲”呢,明明是一种没有心绪、放弃的无奈。没有指望的深刻的孤独与痛苦。
词下片转入写国家破灭的痛苦: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此后写景,从白日直至夜晚。白天里孤独悲伤百无聊赖,到了夜晚,月净天凉,想那旧时宫苑,依旧在月光的照耀下,映照在秦淮之上,然而却是人去楼空,此景非昨。
上片中的庭院,给人孤寂无人之感;下片广阔苍凉的月夜,影影绰绰的琼楼殿影,与那流荡的秦淮河水,同样给人缥缈虚无、心无落处的感觉。
月色空照
这首词的下片写得真美,尤其后半段:“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多美啊,然则此情此景,却也美得让人想要为之落泪:过往种种,如梦似幻,如月色倒影,无力挽回。只余这深入骨髓的悲痛,日日夜夜,流淌不息,如影随形。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