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要描写文人学士,以讽刺手法见长的世情小说,被鲁迅称为“我国第一部真正的讽刺文学作品”,忝列中国六大名著。
作者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后又自号秦淮寓客、文木老人,安徽全椒县人。他出身于名门望族。曾祖吴国对是顺治年间的探花,由编修做到侍读。祖父吴旦做过州同知,祖父的兄弟吴晟、吴昺一个中了进士、一个中了榜眼。父亲吴霖起于拔贡后任江苏赣榆县教谕。
吴敬梓从小就聪慧异常,加之勤奋好学、家风熏陶,学问造诣颇深,诗辞文章无一不精。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见闻,他越来越鄙视八股举业。他生性豪迈,乐于助人,但不善经营,父亲死后,家产很快荡尽。二十九岁时曾去滁州应举人试落第。因为祖业丧失,又没中举做官,“乡里传为子弟戒”,将他作为吴门的第一个败类。
在吴敬梓三十六岁时,安徽巡抚赵国麟举荐他去北京应“博学鸿词”廷试,下面官员三番五次去邀,他都毅然坚拒。自己靠种菜度日,家境每况愈下。冬天晚上家里没柴取暖,他便邀着几个朋友出城溜达,并谓之“暖足”。
乾隆十九年,五十四岁的吴敬梓穷死在扬州,结束了自己由盛而衰、由富转贫的人生。好在他留下了一部三十余万字的长篇巨著,把自己的满腔忧愤,把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把社会的丑恶和寄予的期望,熔铸在一起,形成了《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与我国以往的长篇小说比,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真实”:
一是手法真实。不带观点,不下结论,让读者自己慢慢去体会和判断,引人入胜。比如反映周进的苦:通过写他饿肚子扫别人吃剩下的鸡翅膀、鸭骨头;上了年纪的“小友”,受中了秀才的梅三相作诗挖苦,让读者拍案。
二是讽刺真实。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等夸张讽刺而类似于假的描写不同,《儒林名史》善于通过人特冠冕堂皇的言语与卑劣龌龊的行为的反差,将讽刺直入灵魂深入。如严贡生嘴里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这时自家的小斯当面拆穿他:关了隔壁的猪,邻居来要了。还有后来的“借贷事件”“霸占兄弟家产事件”“云片糕事件”等等,这个道貌岸然的大坏蛋跃然纸上。
三是人物真实。书里写的人物,不是“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假大空”式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既真实又鲜活。比如马二先生虽然对于八股文执迷不悟,却有古道热肠,无私助人;匡超人也不是一开始就变坏的,而是从一个勤劳的孝子,一步步走上锐变之路的。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一说陇西狄道,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
2025-05-24 00:51:42公元前257年的一天深夜,魏王的寝殿内,宠妾如姬正在急切地寻找虎符,而魏王已经醉倒在了床榻上。如姬冒如此大险,只因受信陵君所托,盗取虎符,带军解赵国邯郸之围。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是当时魏国国君魏安釐王的弟弟,因封地是信陵,所以世人称其为信陵君。他与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
2025-05-24 00:22:43在战国后期,尤其是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山东六国除非抱团,否则难以和强大的秦国相抗衡。换而言之,此时的秦国已经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了。不过,在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赐死了白起,而精锐的秦军,也出现了较大的损耗。因此,以下三位将领依然取得了战胜秦军的成绩。但是,这三人的结局,同样令人叹息。一、信陵君魏
2025-05-23 00:24:56侯嬴自刎侯嬴的人生终局比开场亮相还要精彩,遗憾的是它已经无关于国家大事,所以《资治通鉴》只字未提。在《史记》的记载里,当信陵君虎符到手,准备出发去晋鄙军营的时候,侯嬴有一段临别赠言,说自己本该跟公子一道,但年老了,就不拖公子后腿了,自此一别,自己会数着日子,当估算到公子抵达晋鄙军营的那天,自己会面向
2025-05-23 00:18:56李世民前言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姓李,名世,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魏州(今河北大名东)。李世民是大唐帝国的创始人、唐太宗。在历史上,唐朝的“贞观之治”是极盛时期,当时的唐朝在世界上是很有影响力的,疆域也是最大的。登基之后,积极进取,开疆拓土;为百姓考虑,轻徭薄赋;
2025-05-22 01:19:5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