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丰富的医药学遗产中,有许多著名的科学著作,其中的《本草纲目》就是一部,闻名世界的药物学巨著,这部巨著的作者就是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湖北荆州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即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即公元1593年。李时珍出生于世代行医的家庭,自幼便喜爱医学。然而年轻时,他父亲要求他走仕途之路。在父亲的坚持下,他数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落第了。于是他便决意放弃功名仕途,继承祖辈的事业,他恳求父亲并且表示了自己这样的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他父亲终于同意了儿子的要求,并精心的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为很有名望的医生。
大约到了三十八岁,他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他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门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李时珍因受不了官场的乌烟瘴气,只任职一年,便辞职回乡了。
李时珍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曾治愈过不少疑难杂症。天子诊断与用药方面,常常有独到的见解与处方。为了治疗疾病,他不断地研究各种药物,还阅读了大量的古医籍。他在行医的同时,还致力于传统的医学理论与医药科学,本草学的学习、研究和实践。经过临床实践,他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虽然内容广博,知识浩瀚,但也存在着许多的缺陷与失误。于是,他决心重新编撰一部本草书籍。
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为了“穷搜博采”,他读了大量的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了,简直成了书迷。
然而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令李时珍头痛的就是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李时珍每到一处,就虚心向各式各样的人请教,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他们都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调查,而是要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
就这样,李时珍经过近三十年的辛勤耕耘,终于于万历戊寅年即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写工作。
《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记载了一万一千零九十六个医方,附图一千多幅。书中对每一种药物都说明它的产地、形状、颜色、气味、功用,这部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明朝中期以前药物学的巨大成就,对药物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是一部在中国科学史上,乃至在世界科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规模空前,极具科学价值的医药巨著。
为纪念李时珍对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人民在他的家乡,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建立起了李时珍陵园。
李时珍陵园位于蕲州城东南面,风景秀丽的雨湖之滨,占地80亩,由李时珍墓地、李时珍纪念馆、李时珍医史文献馆和药物园四部分组成。
李时珍纪念馆为明代仿古建筑群,气势恢宏,错落有致。馆内陈列了大量珍贵的医学资料,药物标本题词。
李时珍墓地座落在蟹子地,与李时珍诞生地瓦硝坝隔湖相望,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李时珍医史文献馆介绍李时珍光辉的一生,馆内珍藏中外《本草纲目》版本十余种,以及古今中外介绍李时珍的医药书籍、文献资料和报刊杂志等等。李时珍药物园为我国第一家中医药自然博物馆。
李时珍陵园内树木茂盛,绿水环绕,坡岗起伏,鸟语花香,仿佛世外桃源。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